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近的两个卫所六千多人的兵马居然是被打的打败,据说是火器十分的精良,而且还有舰船助阵,据说这些巨舰原本是准备攻打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因为广东防范严密才没有得逞,也有人说这就是广东的海匪海盗和洋人们勾结的阴谋,就是要侵占我大明的土地。
不管怎么结论,一时半会,凭借着福建自己的一省的兵力仓促之间想要夺回漳州,怕是不可能了。福建的这种山地的地形,想要在集结大批的兵马并不是太方便,往往是需要海上乘船运兵才可以。
此时的海路完全被炮舰封锁,只能是在内陆调动,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所以福建一边是调集更多的兵马准备进攻,另一边是层层的上报,请求调兵支援。
其实在这件事情里面,福建的上下根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农民和地主依旧是种地,至于那些靠着海上贸易发财的工商业者们,漳州城被占领的前几天都是人心惶惶,后来发现月港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生意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能够发财,商人是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的观念的,也不会感觉到什么不方便。
唯一感觉到很麻烦的是那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们,随着海贸的日益兴盛,来到大明传教的传教士们也是越发的多了起来,这个时代来到东方的传教士,一般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耶教会的教士们,这些人以西方和东方不同的科技和见闻作为引子,等人感兴趣之后,在宣扬教义。
在明朝的工商大兴,传统的儒学体系出现混乱的时候,很是填补了一些人的精神空白,不过这几年在西洋的教会在北方却渐渐的衰退了下去,原因无他,因为新出现的圣道教开始慢慢的兴起,这圣道教不谈修炼专讲发财,自然是符合人的心理,而且神迹屡屡显现,由不得人不信。
耶会传播的教义相对来说很是陈腐,和那些提倡工商业的新教教义很不相同,所以也占不了什么便宜,逐渐的开始集中在大城市和南方来,福建因为也是重要的沿海省份,在泉州,福州,漳州的教士们可真是不少。
漳州城陷落之后,这些同样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顿时被官府怀疑为刺探军情的奸细,不管是从前作为如何,统统的被抓起来囚禁。
结果巧合的事情就是出在这里了,西班牙确实是组织过一次三千人规模的远征军,在西班牙的王国之中,这自然不是什么军事机密,不过快要两年之前的事情,那些知道远征军的神父们也有乘船来到大明的人了。毕竟没有人知道在马六甲,那支舰队已经是全军覆没,船只都被沉入了海底或者焚毁,很多人都被当作奴隶关在了南洋,这样远距离的远征,就算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漳州城进行攻击倒也很正常。
在福州城的大狱里面就关着一位知道这件事情的神父,还有几个同样来自西洋的传教士和他呆在一起,他以为这都是来自西班牙的同胞,外面的衙役又听不懂西班牙语,就把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说了出来,同时还给同伴们打气说道,无敌的西班牙王国军队肯定是要征服这个国家,我们只需要向主祈祷,并且相信王国的军队。
没有想到,和他关在一起的有一位葡萄牙人,他可不愿意为了西班牙的荣光遭罪,当即在晚上向看守他们的衙役告密了——教士们可都是会说汉话的。
这下子,州甚至没有出一点力气……
----
第五百一十三章 奴隶制利之争
直隶,河南,山东三个省份,此时你若是在府县城池是能看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各色的工商行当都是纷纷兴起,都在招揽人手扩大规模,来自江南和沿海的商人们过来购买售卖。人人的脸上挂着笑容,这可是这百余年最好的日子,在粮店里面的粮食便宜的吓人,都是来自南洋和关外的粮食。
做工的人只要是凭着工钱温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更何况每天都有中人站在城门和集市等人流众多的地方吆喝,给各个工坊和商铺招揽人手,看到进城的青壮就是上前搭讪,无非说的就是“现在乡下活的不容易,好不容易进城了,做工养活家里岂不是更好,这工钱可还是在往上涨啊!”
这些欢欣鼓舞的形象都是在城市里面,现在的乡下确实是活的不容易了,特别是没有什么势力,老实巴交的农民。
北方本就是宗族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很多时候县衙和府衙作用还没有本地大族的族内决议更有效力,现在的情况是,本地的大族往往就是本地最大的棉田地主,他们倚靠宗族的势力,一方便是雇佣本族的贫苦人家种棉田,另一方面,靠着宗族的规模和勾结亡命之徒的武力,胁迫非本族的人做棉农种田。
此时的棉农,与其说是雇农,不如说是农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地主乡绅的爪牙打手们监视着,而且在耕种前都是签了完全没有什么自由的文书,要是按照这些文书上面写的,他们就算是做到死也不会有自由之身。
这些农奴们每天所做的就只耕种农田,不断的劳作,没有休止。从前做雇农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去种了,把田地退给地主就是,哪怕是去要饭都没有人去管,可是现在每个庄园都是自成一国。
农奴们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严禁离开庄园主控制的范围,逃走的处置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砍死直接丢在地里面埋了,想去告状,先看看能不能跑出去,从前说,某人家的田地人就是走一天也走不出去,这只有少数的几个大地主才具有这样的规模,现在,经过血腥而迅速的兼并之后,几乎每县都有如此规模的庄园。
从前地主的爪牙和打手,最多也就是拿着木棒菜刀之类的东西,现在则都是骑着高头大马,手中锋利的兵器,很多人还有强弓。不少原来在山上落草为寇的盗匪响马,都是纷纷的从良,当上了家丁护院什么的,这口饭吃起来可是比从前的强人生活,有上顿没有下顿要舒服太多,而且还有个良民的身份。
即便是还在外面落草为寇的,这些人的主要行业也不是去抢掠过往的客商,而是专门的盯着那些还没有被兼并的村落,去那里掳掠人口然后转手的卖给种棉地主们,这笔钱有没有风险,而且还稳定许多。
都说社会是不断的前进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继续朝前发展,最后世界大同,不过在北三省农村里面,却一副黑暗时代的奴隶社会情景,此时的衙门的命令出不了城池,因为现在的乡村被越来越少的人控制着,所谓的公务命令只需要给这些大地主的家里面送封信就是了。
每年的粮食赋税更是不要说收了,先不说这些大地主的身上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功名,在田赋徭役上都是有免除的权利,就算是要收那些贫苦人和中等的人家,这些人都是在那些大家族的庇护之下,每年只是按照应该缴纳的银钱交上一些去。
从前的规矩,是这些地主乡绅有功名在身的不用缴纳税赋徭役,衙门里面的衙役税吏们则是跟那些贫寒之家勒索敲诈,总是会把缺额补齐,目前这样子,那些大地主们虽然自己对下面的雇农并不慈悲,可也不愿意被其他的事情打搅了他们的劳作,索性是按照这些人的人头配额,代替他们缴纳了。
一亩棉和一亩粮,这之中的出产和利润可是巨大,若是从前,那些种植棉田的小户人家都是按照每年棉田的收入抽头,可是现在,这些大户们说手下的雇农们种的就是粮田,衙役们什么话也不敢说,毕竟是对方的势力更大,钱财更多,拳头更硬,只能是灰溜溜的回去。
各个府县财赋原来最大的依靠就是田赋,眼下的这种情况,田赋根本收取不上来,在山东的青州府有个知县实在是被逼急了,带着衙役冲进某大户人家严令对方不得包
,隐蔽赋税,所种的棉田必须按照国法缴纳田赋,在案’之后,城内的所有工商行业都没有免税的特权,凭什么你在这里搞这些花样。
没有想到的是,这名收齐了赋税的知县等到的不是吏部的嘉奖,而是朝廷里面某御史的弹劾,说是他有辱斯文,贪财趋利,勒索地方有德士绅。直接就是任满之后再无升迁的可能。
有这个例子在前面,后面谁还会为这个田赋出头,各家都是糊弄着过,或者是在城内的工商店铺工坊之中加大收税,然后跟粮商们买粮添补缺口,这乡间田地,再也不敢去触碰了。
有些明人的笔记曾经是描述过这样的现象,说是基层的官僚从前可以作威作福,但是现在只能是在府县城池里面大声的说话,除了城门之后,就完全是地方上那些大地主的天下了,这些人背后往往都有子侄在各地做官,加上迅速膨胀的财富,真正的知县和知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