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苏观月的建议下面,江峰授意主簿赵秀才开设了一个华州钱庄,并且华州都督府和华州太守府联合的下了行文,就是华州民和夷州民若是有资财或者有担保,担保人须在华州衙门和军队中担任职务的,就可以自行开办作坊和店铺,资金不足可以借贷,利息为二十分之一一年。
要知道从前华州的作坊是官办,他的店铺则都是由李光头和一些依附江家军的商人们开设的,这些店铺说是官办也不为过,不过这些店铺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利润很薄,这是等于变相的给华州输送物资,这也是海商们用来表示的一种方法,既然是这样自然不可能规模太大。毕竟资金投在海上才是暴利。
人口越来越增加,这样的店铺愈发的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很多人没有大笔的资金去参与在海贸之中,他们却也是可以看出来在华州,在夷州甚至是在关外开设这种商铺作坊有利可图。
所以在行文一发出来之后,许多的人都是过来申请,当然有这个资格的,也仅仅是民卫里面的上层,和士兵们的家属,这些老工匠们彼此凑钱或者
保,取得资格之后,开设作坊,民卫里面的人则都是。
这些作坊和店铺都是需要和太守府缴纳税赋,若是给兵器作坊生产一些配套的东西的,则是必须要经过几名老匠户头目的验收和认定。
这里面自然是有许多猫腻可以玩,不过牵扯到华州都督府上面,可就是人人战战兢兢了,尽管这里面的利润很高,江家军花钱一向是大方,可是质量若是有问题,曾有一家海商在供给江家军的火药里面掺了些东西。
结果在训练的时候被发现,那家商人得到消息却也是很早,上下疏通无效之后,立刻是跑回了杭州城中,结果一个月后全家被灭门,所有的船只都是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杭州府自然是什么也追查不出来,但是华州却把此人的罪行和相关的处置都是被散发到各个港口之上,而且毫不避讳的张贴。
这自然就是一个警告,一个杀一儆百的例子。
这些工坊和店铺开办起来之后,面向的顾客就是民卫和军队里面的那些人,华州的虽然税赋比起大明来轻快不了多少,不过一来是耕种的技术先进,自然出产就高,二来是机构扁平化,中间存在的克扣也是少,三来是很多人都有别的收入,这点更不必说。
人人都有购买力,店铺的生意就是想不好都难,买卖的兴隆就让他们不断的扩大店面和人手,民卫的人力有限,那些学习汉语逐渐汉化的朝鲜人逐渐的被接纳了进来,在工坊里面做工,在店铺里面当伙计。
因为武力上面的强势,和生活的优越,在整个的江峰统领的系统里面,人们都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所谓的种族优越感,特别的瞧不起朝鲜人和其他的异族,觉得他们无用,只配被掳掠为奴。
不过这些精通汉语,除了长相稍微有些不一样其他处处相同的朝鲜人加入店铺之后,他们的感觉倒也是有所改变,原来有些活计他们也可以做。
在店铺和工坊里面做工的朝鲜人收入自然比他们的周围的人要高出许多,他们心里面也是自然而然恩典有了优越感,而且因为他们是汉民产业下的从属,朝鲜王国的官府和衙役对他们也是忌惮三分,更是显现出来了他们的与众不同。
这些人为了凸显出自己和其他朝鲜人的不同,他们即便是在家也是不说朝鲜语,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是学汉语,和汉民一样的打扮,事实上,这样下去,到了第二代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些人和汉民有什么不同。
江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其实只不过要给支持自己的中坚力量更多的利益,把他们更加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谁想到会有这样的连锁反应,居然会大量的汉化各种朝鲜人,这样也好,总归是增加自己人口的一个方法,而且大大的稳固自己朝鲜的统治。
华州的尼德兰人也就是白人现在接近两千人,他们绝大部分的生活都要超过普通汉民,而且在这次的开办工坊和店铺过程中,这些人本就是在欧洲的重商主义环境熏陶,反应的快得利也是最多,现在这些人几乎是人人一口流利的官话,也就是外形太特别了。
现在的朝鲜王室已经是被这种越来越好的生活迷惑住了,他们在安心的享受,他们在汉城和朝鲜北方的一些城市还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他们这样就已经是很满足了,他们没有想到朝鲜王国这个小朝廷的统治基础已经是被江峰腐蚀的千疮百孔,就连他的人民都在不断的转化。
在朝鲜北部,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大明冒险商人们控制着大批的矿藏,使用大批的劳力在工作,北方的法律极为的严酷,惩罚都已经是简单之极,剥夺为民的权利,直接官卖为奴,这些奴隶直接就是被江家军贩卖出去。
要是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那就只有尽快的把自己变得接近汉民,这样才可以受到种种的优待。
对于把农具之类和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包给私人,华州的太守刘顺还是有些不理解,他觉得现在事事用钱,为什么还要把得利的东西让出去,江峰的回答很简单:
“将来我肯定会赚的更多!”
第三百七十七章 民卫第三十三
在的汉城以南,完全都是汉民的天下了,除了那些帮人之外,几乎看不到原本的土著居民。
这里就是江峰系统的民政核心华州,这里有对江峰最忠心耿耿的民众和军属,现在军粮供应和各种物资的供应,已经是渐渐的从这里收取和采购。华州太守府,实际上还是按照大明知府衙门的设置。
不过关于民户的划分,还是一切从简的按照民卫的划分当作自然的区域来进行管理,也就是所谓的五十五民卫,当然了现在的人口已经是达到了将近六十万,所以有一百二十卫,已经是相对的繁琐。
刘顺又是裁撤了民卫,设立镇,十民卫为一镇,一切按照民卫的官衔制度管理。不过居民们已经是习惯了某某卫,某某卫的称呼,已经是某些地点的称呼了。
在民卫的腹地,第三十三卫就是设立在这里,不过周围的居民对于这个民卫总是有所防备和隔阂。
江峰民卫的居民大都是陈聋子和刘十三变乱的时候,从山东裹挟或者是欺骗过来的流民安置下来,虽然从前不认识,可是大家毕竟都是山东一省的民众,彼此之间还是有些亲切感在里面的。
而且时间一长,在这里住的习惯了,倒也感觉不出这里和山东到底有什么区别,周围的四乡八里都是说着山东口音的乡亲,一切都是差不太多,自然不会有什么区别。
只有三十三卫的这里奇怪非常,这里的人除了山东人,操着北直隶,辽镇,南直隶,浙江,甚至还有福建口音的人在。
在三十三卫里面,在地里面干活的大多都是妇孺老弱,而其他的民卫基本上都是壮丁下田,好在是畜力比较丰富,倒也可以应付过来,若说是此处缺乏男丁,倒也不是,时常看着剽悍精壮之辈在这里进进出出,这些人各个挎刀带剑,若是按照老人们的话说,这些人看起来可不像是什么好人。
各民卫各镇都有团练,而且经常有江家军的例行防务巡视在这里,带刀带剑倒也不稀罕,不过三十三卫的人明显不是那种军队或者是团练的模样,以华州的细密严酷的治安系统,偏偏对这个民卫的情况不闻不问,大家心里面都是感觉到有些神秘莫测,平日就算是谈论也不愿意多谈。
刘十二是华州都督府的司马,其实是作为谋主存在的,都督府主要是军政,不过刘十二却对这个三十三卫有完全的管辖权。
各地的绿林草莽豪杰,那些一直是受江家军资助,并且是提供情报的人,而且还有一些江峰豢养的做些特殊事情的人物,都是放在这里。
原本在登州的时候,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沿海这一线的已经是通过酒楼,商铺,绿林,走私,私盐和海盗等等脉络串联起来了一张网络,自从离开大陆来到朝鲜之后,江峰为了更加方便和稳固的控制这些人,索性是把他们的家眷也是接了过来,当然,若是死心塌地跟着江峰做,为了将来博取一个富贵的,家人送过来也就是无所谓了,最起码也是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还有那些不情愿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华州来居住的,因为谁都是知道,若是送来的话,等于被江峰牢牢的控制住了。
不过这些不愿意的,刘十二的处置雷厉风行,有价值的,往往是半夜里面家里就被几十个人围住,家小蒙上眼睛丢在马车上,运送到港口装船出海,若是没有价值的,直接就是灭门,全家地下相会。
来到朝鲜居住的这些细作家小,开始的时候不习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