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朱载后的懒于政事毕竟是不可取的,同时他贪色,整天在后宫里忙来忙去,被人比作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最后他也是死于色,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隆庆朝也并非太平无事,“庚戌之变”就是在他统治期间爆发的,这也是土木之变也先率兵包围北京城后,蒙古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入侵。蒙古骑兵从山西方向,土蛮部队从卢龙、滦河方向进逼北京,隆庆皇帝急调边兵放弃防地,入卫京师。
好在蒙古人关心的并不是北京城,而是金银财宝,壮丁工匠,因此这次蒙古人并没有大举进攻北京,而是大肆掳掠了一顿后,驮着战利品回了老家,不过这次战争也着实吓了隆庆皇帝一跳,从此他更加关心北边的防御,此时张居正在朝,戚继光在边,为巩固明朝的边防做了很多努力,使得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再爆发蒙古大规模入侵的事件。
隆庆六年五月,宫中传出了皇帝病危的消息,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隆庆皇帝,从此再没有站起来,他匆匆走完了六天的帝王生涯,把大名江山留给了年仅9岁的皇子朱翊钧,终年三十六岁——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宫中一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后看中,多次临幸,不想竟珠胎暗结,为裕王生下了一位王子。朱翊钧从小聪慧过人,读经史则过目不忘,有一次还在幼龄的他竟劝谏父皇不要骑马,恐万一伤了圣体,会使百姓担心,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喜爱这个孩子了。穆宗皇帝在位六年,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于是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善谋略,此时的内宫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宫陈皇后与神宗生母李太后相处地非常融洽,而且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一,他与张居正配合默契,使得万历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这当然要归功于张居正的改革,但是与李太后、冯保的支持十分不开的。同时,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冬天上课的时候,小皇帝总是嘱咐小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张居正生病后,朱翊钧更是亲自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紧努力,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张居正由于操劳过渡,于万历十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张居正为人非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他的改革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力,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严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厌倦了,因此有些大臣趁机弹劾张居正,这时太监冯保已经失宠,皇帝成年李太后又不好再干涉朝政,形势对张居正非常不利。开始万历皇帝还并不忍心对张居正下手,但是经不住大臣一浪又一浪的攻势,张居正终没有逃脱抄家,家人蹢戍的厄运,许多读史之人看到此处,都不免为之遗憾。
当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万历懒,二十八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万历朝有三件大事,援兵朝鲜、国本之争、梃击风波,先说说援兵朝鲜。要说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还干过什么好事,那就算援兵朝鲜了。
当时的日本处于分裂后的统一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将矛头对准了朝鲜,朝鲜本是中国的藩属,万历皇帝对此表现出了非常的重视,毅然决定派兵援助。明军一到朝鲜,就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收复了平壤,开城,平壤之战体现了明军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举取得了此次攻坚战的胜利。
但是日本人很快缓过了气,明军的继续前进受阻,双方进入了对峙的局面。当时由于国内很不稳定,军费开支很大,日方也想回国整顿,因此双方很快达成了议和协议,各自罢兵。
谁知日本人一向说话不算,三年后又挑起了战争,万历皇帝此时宛如一代英主,毅然决然再次派兵,本来吝啬的他,此次也动了血本,向朝鲜战场输送了大量的银两、粮草。
但这次日本的进犯是有备而来,明军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一点便宜,除了零星的小胜利之外,难有大的作为。好在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将领率兵回国抢占地盘,朝鲜战争以明军的不战而胜画上了句号。不管怎样,万历皇帝在这件事上处理的还是不错的。再来说说国本之争,万历年轻之时,偶尔行到母亲的寝宫,发现了一个宫女长的非常可人,于是私下临幸,谁知宫女竟怀了龙种,万历的母亲本就是宫女,因此,并没有为难这个宫女,反倒让万历皇帝封他为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劲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朱常洛都没有什么感情。
另外一点,当时的郑贵妃,宠冠后宫,是万历皇帝的心尖,郑贵妃是邀宠的好手,把个万历皇帝弄的神魂颠倒,对她言听计从。郑贵妃也有儿子,朱常洵。这个小孩长的也招人爱,出身也好,万历皇帝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他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但遭到正直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应该是众大臣,因为朱常洛毕竟登上了皇位。梃击风波可以说是从国本之争演变而来,他也是郑贵妃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掷的最后进攻,国本之争大臣的势力占了上风,郑贵妃心中非常着急,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雇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张差,在太监的配合下,他顺利地到达了太子寝殿的门口,当他手持木棒杀进去的时候,被守门的太子宫中太监当场抓住。这就是著名的梃击案。以上只是对此案的一家之言,关于案件的说法还很多,总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此案被列为了明宫三大疑案。此案也说明了当时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是多么危险。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走完了他矛盾的一生,他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他也曾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背负了千古骂名,在他五十八岁的这一年,他终于回到了天上,他终于可以摆脱心中善与恶的斗争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后要比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