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强国梦-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中新议书》由一位神秘的匿名者提供,首先在英、美媒体上刊登,其中不仅将日本要借欧战之机,强占胶州湾和青岛,并且要借欧美各国注意力转移之机,独霸中国,乃至亚洲的企图公之于众。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还详细披露了日本的下一步对华要求,类似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这些苛刻的条款,其内容导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强迫弗国接受的保护条约基本相似,如果中国接受这些条款,将彻底失去独立国家的地位。一旦日本将中国变为其保护国,下一步就是按朝鲜之例实行吞并。
  新议书的公布不仅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震动,也引起欧美各国的密切注视和询问,更引起了西方列强的猜疑。中、美、英、法等国驻日大使立亥向日本政府提出质询,外务省当然矢口否认,但却无法得到各国大使的相信。
  因为,早在旧旧年6月引日,日本的《朝日新闻》就登出过日本即将向中国提出的“中日新议定书”共六条,内称“因第三国侵害支那共和国之安宁、或于领土保全上有危险时,日本帝国政府可采取临时必要之处置支那共和国不得妨碍日本帝国政府之上述行动,而予以便利日本帝国为达前项之目的,得临时收用在军事上必要之地点非经两国政府承认,不得与第三国签定违背本协约之条约”等等,这个议定书草案一望而知是日韩议定书的翻版。当时,日本政府迅速否认此事,并严厉处罚了《朝日新闻》,算是暂时平息了舆论的抨击。
  现在,再次的爆料让日本政府陷于了被动,也影响到了日本预定的计发。
  首先,英国在是否邀请日本参战问题上,还迟疑不决。八月一日,英国以同盟关系通知日本,它可能对德宣战。但外交大臣格雷在通知里表示,他本人“并未预见到英国因同盟关系有向日本求助的可能性二日,德国国在三日急忙电告东京:如果战事扩大到远东,威海卫或香港遭受攻击时,希望能得到日本的支援。四日,看到报纸的格雷对向日本的轻率求援感到极度后悔,他立刻召见日本大使,表示英国将“尽可能避免牵涉日本”如同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那样保持克制态度。
  美国对新议书最为反感,授命驻日大使不断追问日本外务省,并敦促日本政府作出公弄保证,绝无新议书上的无理要求和野心。自然,日本政府很尴尬,既不能承认,又不能堵死以后侵略中国的大门。
  中国政府方面此时表现出了理智和克制,号召民众在真相确认前,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使用暴力。但调兵遣将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重点是东北和山东,沿海驻军也进入了戒备状态。
  “呵呵小日本,老子阴的就是你。”肖志华冷笑着将报纸扔在了桌子上。
  没错,始作俑者正是他。给日本下绊子,延缓英国邀请日本参战,为中国收回青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另外,使得列强对日本产生了猜疑和不信任,日本以后想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就要小心他国的掣肘了。对其他帝国主义来说,战争爆发后远东最大的和最令人关心的问题,是日本参战和它在中国的地位。列强根据各自的利害关系,制定新的远东政策。特别是英国,对于中国提出的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中立化的主张,他只同意一半,即赞成远东大陆的势力过于膨胀;但反对太平洋地利亚、新西兰都垂涎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想据为己有。
  英国不希望日本参战,但又不得不依赖日本海军的帮助,以消灭德国远东舰队,保护对华贸易,尤其怕日本倒向德国,于战争大局不利。这种矛盾心理,造成了英国在日本参战问题上的犹豫和反复。
  肖志华并不奢望英国放弃邀请日本参战,他只需要争取一些时间,将日本侵占青岛和胶州湾的借口消除干净。
第二卷 大潮 第十六章 战争危险
 更新时间:2010…11…19 0:03:37 本章字数:2456
二渭的《中日新约书》确实给日本的外交造成了很大的洲列强预见到战争将使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欧洲。以往靠帝国主义之间纵横挥阖和秘密协定所保持的远东均势将被打一段时间内,日本将成为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中国面临着被日本独占的严重危险。
不管日本如何否认,肖志华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首先这件事情引起了列强对日本的猜疑,对日本势力膨胀的担心将使他们采取一些抑制日本的政策,起码在外交压力上将使日本陷于孤立;其次是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大白于天下,以后日本的每一次行动都将被视为是《中日新约书》的实施,失去了很多堂而皇之的借口;另外,便是鼓动起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愤恨,为抵抗日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欧战爆发。事情的发生是按照中国政府的假设而来,这让德国感到意外和突然。已经签订的秘密协议到了履行的时候。而且必须要尽快履行,因为十几万中国军队已经进入了山东。完成了对青岛的展开。同时。日本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参战意图。矛头直指德国。而且。战争太需要青霉素了,但英国还保持着海上霸权。青霉素成品的供应马上就要中断,这对即将产生的成千上万的伤病员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然,德国也不想轻易放弃青岛,所以一边命令青岛驻军收拾行装。准备撤离。一方面通过外交努力阻止日本参战。驻日大使雷克司两次访问外务省进行游说,但没有成功。后来德国又以支持日本在远东的自由行动为交换条件,表示:德国不想对日本作战;如果日本由于与英国有条约关系而请求德国对英国在东方的殖民地、舰队和贸易不采取任何行动,德国可以同意。但英国必须作出同样的保证。德国的用意很清楚,它不让日本有任何进攻德国的借口,同时给英国以东方可能维持现状的希望。以扩大英日矛盾,阻止日本参战,保全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
对于具本的猜疑和警慢,使英国推迟了邀请日本参战的要求。并有意与德国谈判。以维持东方的和平。这使日本极为紧张。遂于八月十日向德国提出了最后通牌,其内容包含两项内容:一、德国军舰立即从日本和中国海上撤退。不能撤退的解除武装;二、在本年九月十具以前。德国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交还中国。
日本在最后通牌发出的第二天才通知英国,以表示参战是独立行动。不受英国的任何限制。这让英国非常不满。因为日本此前在争取英国邀请它参战的时候,曾经甜言蜜语地保证:“英国政府可以信赖日本,一旦召唤,即将全力援助盟国;援助的理由和性质,完全由英国政府决定。”但现在,日本擅自向德国宣战了。而且马上改变了态度。不同意英国要求的不用英日同盟名义参战,不同意战争活动只限于在中国海巡戈和消灭德国武装商船英国限定战区意味着不许日本染指中国大陆和太平洋上的德国领地,坚持要在宣战书上写明是应英国盟友的请求而参战的,坚决反对限定战区范围,英日之间出现了嫌隙,谈判出现了僵局。
然而,就在日本发出最后通膀的第三天。中国政府宣布场,公布局内的中国领土和附近水域进行敌对的军事活动。仅过了两天。仿佛商量好似的。德国胶州湾舰队突然开动,两艘装甲巡洋舰、三艘轻巡洋舰和若干运输船舰载着德国军队三千五百人离开青岛,前往其在太平洋的殖民地。紧接着,中国军队开进了青岛,开始维护治安,进驻要塞,接管各重要部耳。同日。德国政府发布公告,宣布:本着中德两国的友谊,尊重中国的局
事情出现如此迅速的变化。对日本人真是当头一棒。一切的苦心筹划都化为了泡影,英国不再担心因为威海卫或香港遭受德国远东舰队的攻击。而需要得到日本的支援。
法国也不会为了印度支那殖民地的安全。而靠拢日本,反倒不断催促日本,尽到参战国的义务。要求日本派陆军去欧洲助战。美国现在作为唯一能在远东与日本抗衡的国害,自然更不愿意日本参战后乘机扩张势力。对远东局势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而感到欣慰。
攻占山东并不是日本参战的最终目的。对于日本来说,胶州湾问题不过是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一个可乘之机。实现独霸中国的野心。才是大限内阁侵华计戈。的主旨。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日本人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们必须编造借口,侵略青岛。
日本首相大限重信接见中国公使,责问北京政府是否暗中与德国达成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