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强国梦-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少年时期读的是儒家经典。肖志华走的是一条造反之路,以推翻清廷为己任;袁世凯投笔从戎,效力于政府军中,步步高升。
边说话,肖志华边重新打量和思虑着这位枭雄,力争从外表到内心,重新进行估量和评价。
袁世凯是典型的中原人,雄壮沉稳,大音细声,长于行动。袁世凯干练果决,工于心计,少言多做。尤其擅长事务。袁世凯务实刻板。重视纲常准绳,生性多疑,城府极深,精通驭人之术。袁世凯对新事物往往是谨慎的欢迎,大多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兼收并蓄、为我所用。袁世凯并不喜欢革命,他注重维持社会秩序,强调纪律,但在体制内可以使用手段、通权达变。袁世凯平生基本上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志满意得,却因为自己的出现而遭到挫折。迫于大势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投诚政府,但心中未免没有愤懑。
“国家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盖内力日竭。外患日逼,断非一时所能解决。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袁世凯缓缓说道。
“要救国,必须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物力,同时改善民生。然政治亦不可缺,当同步进行为好。”肖志华说道:“没有清廉精干的官员队伍,没有施政为民的思想,则惠民政策也会变成害民之举。
没有压力,何有动力?正因为国家内忧外患,才更容易唤起全民意志,以举国之力行复兴之事
“精僻,新意袁世凯对肖志华的态度是亲切、诚恳、百依百顺。正如历史上他曾对孙中山、黄兴所做过的一样。而与孙中山彻夜抵膝长谈,在致力于经天伟世的孙中山面前,再高明的东郭先生也难逃法眼,腹中没有足够的治国安邦的“干货。”谈话是无法继续下去的。更别说有十几次之多。
肖志华对袁世凯的谦恭和马屁并不感冒,尽管袁世凯对时局的看法和见识十分高明,与自己也很是合拍,几乎有相见恨晚之感。但他心中的警惧丝毫不减,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孙中山远不是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袁氏的对手,可现在是自己在主导。自己了解各种政治模式。深晓民主政体的精髓,知逝世界的潮流所向,更精通经济手段的运用。熟悉议会党派之类的手法,善于引导和掌控舆论、争取民心。而习惯于传统的专制体制下种种政治手段的袁世凯却不懂不懂现代政治,他的传统手段往往管用于眼前,但却见绌于长远。“中国现在虽然还算不若法治国家。但应该是“追求法治的国家”民主、法治、共和、宪政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专制、独裁、特权等封建的一套早已不得人心,人人厌恶之、唾弃之、声讨之。至少在中上层,人们都知道共和国是全体公民之国,已不属于一人一家一姓。“联即国、联即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总统也不是皇帝,总统也必须守法遵宪肖志华半是解释半是警醒地说道:“谁想倒行逆施,人民会起来推翻他,唾弃他。舆论也会轰死他,结果只能是遗臭万年。”
喜世凯心中暗惊,但脸上依然是笑意盈盈,还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实力政治统一国家,稳定社会。然后就是用民主政治来治理肖志华似笑非笑地继续说道:“时代不同了,政治规则也变化了。不能适应新规则,只能被判出局。袁先生。有没有加入复兴会或重新组党的想法啊?。
“我能入会,还能重新组党?”袁世凯疑惑地看了看肖志华的笑脸,陷入了沉思之中。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
第二卷 大潮 第一百一十四章 财大气粗
 更新时间:2010…9…5 21:41:56 本章字数:3017
就象古都北京的许多胡同个院落都隐藏着丹穷故事。每寸土地都记录着悠远的历史变迁。铁狮子胡同的铁狮子如果能开口,可说的就太多了。
铁狮子胡同因之命名的那对铁狮。是元朝某贵族家门前的旧物。该贵族姓氏已无考,由铁狮守门的府第,却几易其主,阅尽了人世间的血雨腥风,沧海桑田。
明朝,这里曾是司礼监大太监王体乾的宅院,见识东林党与阉党的惊天动地的大搏杀;明末清初,起义军首领刘宗敏据有此府,强占了陈圆圆。几个男人争夺一个女人,成为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线,把每个朝代都有的民变引发成一场天崩地陷的大动乱。
到了清朝,先是继位夺嫡带来又一场大搏杀,允裤这个死不改悔的失败者,被他的哥哥、胜利者雍正帝贬辱为塞思黑,受尽折磨,悲惨地死去。这里变为和亲王弘昼的府邸。不久,胡同里又添了一座和敬公主府。这样,巍峨的王府连绵道旁。胡同内冠盖往还,威严、华贵、富丽、辉煌,显示着清代全盛期的逼人气势。
然而,到了光绪年间,和整个清帝国一样,府第与胡同渐渐露出了败落相。历史的波涛已远,铁狮子胡同又归于平静、平淡、平常。大门依然宏伟气派,两尊巨大的狮子依然威严,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古老院落,似乎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要向人们诉说。但书写历史的对象。却换成了眼前新来的这批或西服革履,或长袍马褂的人。
当晚霞映红瓦灰色的长墙时,肖志华召开主持的相关人员的入京会议正在进行。会议上前先传达了大总统发来的文件。既是给全党的,也是给各位高官的。
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根据大总统的提议,政府会议上网刚作出了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不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地名等规定。这些话务必在现在就向各位党员、各级政府官员进行重申,必须预防封建反动势力对我们的腐蚀,我们必须抵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不学李自成,四十九天便撤出了北京城。对我们来说,撤出北京城,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我们为之苦苦奋斗了多年的理想与抱负遭到了无可挽回的挫折,”
声犹在耳。警钟长鸣。与会众人脸色都凝重起来。特别是复兴会会员,更加戒惧在心。
能听进去多少,能做到怎样。只有日后再看。肖志华并不认为一个文件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但现在提醒一下,还是非常必要的。
“文件已经传达完毕,希望大家时时警惕,时时保持清醒,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要明白我们的路还很艰巨,还很漫长。”肖志华作了总结,然后笑道:“我们先期入京的同志,要有当恶人的觉悟。为迎接新政府搬迁,要尽快打造出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的新北京。下面,相关人员作工作汇报,先由临时卫戍司令姚雨平同志介绍下目前城内的治安情况。”
随着革命军接管京城,预想中的旗人骚乱其实还真未出现,看来这些满人经过上百年的寄生虫似的生活,已经彻底消磨了血性和斗志。也可能大清气数已尽,腐朽没落的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了人心,除了一些满清亲贵不甘心失去权力和地位。蠢蠢欲动外,再没有人肯为之拼搏。不仅旗人失去了信心,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也开始各谋生路。短短几天来。封锁紫禁城的革命军已经抓获了不少偷带着金银宝物逃出来的宫中之人。
听完姚雨平的汇报,肖志华脸上既是欣慰,又带着几分鄙夷地笑道:“看来几条臭鱼倒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至于日本人,一惯于搞些分裂中国的阴谋,策戈满蒙独立,是蓄谋已久。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惧,继续实施监控。当然,对东北和蒙古可能形成的逆流,也要预先做好准备。”
“另外  ”肖志华沉吟着转向袁世凯,探询地问道:“项城兄,我要约见一下京中的满清亲贵,你看谁去办比较合适?”
袁世凯立刻将目光转向赵秉钧。说道:“这到不难办,让智庵去召集吧!”
其实在袁世凯心中,由于传统观念作祟,并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更不想背上逼迫“孤儿寡母”的大逆之名。前为清臣,如今投诚,再与满清亲贵见面,怎么都有些尴尬。
“庆王奕颐,我要单独见见他。”肖志华突然有些诡异地笑道:“是个能赚钱的家伙,我想向他请教一二。”
袁世凯咽了口唾沫,革命党倒是百无禁忌,这些富裕的满清亲贵,恐怕谁都得被宰上一刀。
“念称,马上把甫政府班子架起来,尽快开展各项工作。
”肖志华转头对徐锡麟说道:“你带来的先期经费若是不够,可以来找我。需要军队配合,直接找姚雨平。对了,智庵是警务高手,就先帮徐市长忙活一阵,等到政府入京,再正式安排。”
赵秉钧赶紧答应,作为袁世凯的亲信,他是很想谋取北京城警察局长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