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乾隆王朝一锅炖(综琼瑶)-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然打起来了。”凯尔嘟哝了句,其实他是早有猜测,毕竟大约十日前,一支号称清国南洋缉私衙门的舰队路过星洲城。虽然这些船看上去并非是清国海军主力,但是也绝对不会是用于剿灭海盗之用。马六甲附近还算太平,毕竟葡萄牙、华夏跟英国都很看重这条航线,基本上不会有不长眼的海盗会经常在这里出没。所以大部分时间这里是安全的,所以凯尔对这支剿匪的海军心存怀疑。“看来南洋不太平了。”
其实星洲城算得上是个很特别的城市,虽然华夏也宣布澳门为国际港口,但是论开放程度却没有星洲城高。而且澳门更多的是中葡风格的混合城市,而星洲城的建筑风格则更国际化。当年澳门经营星洲城的时候也是当作国际都市在建设,所以并没有太强调葡国风格。而后来清国接手星洲城之后,星洲城的建筑风格则全部保留了下来。除了华人聚居地能看到华夏风格的建筑之外,这里基本上看不到太多的华夏风格。
不过凯尔这样的葡国人也不认为葡国或其他国家能将星洲城重新拿到手里,因为清国接管星洲城之后的重要政策就是将星洲城从“不设防城市”变成了马六甲上“永不坠落的岸防炮台”。虽然起初大家都有点不习惯星洲城外围及周边岛屿上林立的各色火炮、炮艇,但是伴随几次剿灭海盗行动的成功,大家反而觉得如此设防对星洲城乃至马六甲海峡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华夏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没有印象,因为他们大多认为远东住着的全是一群猴子或者刚刚从猴子进化成人的野蛮人。而就算是凯尔这种常年生活在东方且与华夏有来往的西方人,他们也不清楚华夏的军事实力有多大。不过因为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驻有清国的陆军,所以很多军事评论家认为当时清国的陆军应该是全球人数第一,作战能力也应该能排进全球前三。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国家愿意在陆地上挑战华夏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这个庞然大物却在今天对地球另一端的英国发火了。
本来也是如此,远东舰队居然主动去挑衅华夏。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支据说还不错的舰队居然被华夏在家门口彻底抹杀掉了,连几位海军高级将领都成了俘虏。据说按照清国的规矩,这些俘虏是要送到京城里给皇帝看了之后,再杀了献祭给清国的祖先们。
这让英国的海军家属们肝肠寸断,他们不断在《泰晤士报》跟《卫报》上呼吁,希望国家能出面与那群野蛮的国家交涉,他们愿意用金钱赎买他们的丈夫或家人。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东印度公司却始终对此事保持沉默。这让印度总督、爪哇总督等英国文官感到十分不满,最后在某一个“知情人士”的泄露之下,这件事情被捅到了远东的报纸上。
不过根据澳门传回来的消息,清国并没有打算斩杀这些将领的打算。但是对于部分违反国际法和清国法律的英军将士,不排除会采用绞刑等比较体面的死刑执行方法。虽然这不能安抚所有人的心,但至少让一些低级军官及士兵的家属放心了。
“凯尔,你也看报纸了?”到了商行,有同事看到凯尔手上的报纸,问道。
“是的。”凯尔有些心不在焉,他的妻子是英国人,难免会担心。
“你怎么看这次的宣战?”同事问道。
“哦,我不清楚。”凯尔随口道,但随后想了一会,道,“这些事情交给士兵和政客吧,我们这些商人不应该过多讨论这些事情。”
同事立刻闭上了嘴巴,想来也是,对于星洲城的人来说,这场战争和自己完全无关。无论英国战胜还是战败,星洲城还是这个样子。
“老十一啊,上次你在广州做得挺好的。”乾隆一边翻阅着奏章,一边淡淡地说着。
而此时的永瑆已经完全收起自己嬉皮笑脸的作态,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不知道为什么,即便是乾隆淡淡的话语都仿佛是大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自己的心头。按理说永瑆应该是紫禁城里最得意的小阿哥才是,自己生母为皇贵妃,又是养在皇后身边长大,全皇宫除了嫡子十二阿哥之外就属自己身份最高贵。而自己同母的两个哥哥,一个是刑部的管事阿哥,一个是位列亲王的八阿哥,这京城又有几个人能小瞧了他去?但是永瑆自己知道自己在皇阿玛面前是多么的亦步亦趋,自从香妃事件之后,乾隆对几个长大了小阿哥全没了好脸色。虽然后宫将这件事瞒得是滴水不漏,但是旁人多多少少还是猜到跟五阿哥有关系。而十一阿哥跟十二阿哥这两个当时已通晓人事却还没有分封府邸的皇子不过是受了池鱼之殃罢了。
“此乃儿臣的本分,当不得皇阿玛的夸奖。”永瑆恭恭敬敬地答道。
“嗯。”乾隆不置可否,他翻了几本奏折之后,道,“你且起来,朕有话同你说。”
“嗻。”永瑆丝毫不敢在脸上露出一丝特别的表情,低眉顺眼地立在一旁。
“你八哥就要回来了。”乾隆忽然说了一句。
“嗯?”永瑆心下大为疑惑,于是声音大了点,自己忙道,“儿臣御前失仪,请皇阿玛责罚。”
“不妨事。”乾隆的话语丝毫看不出他的喜怒。“如今北边实在不大太平,南洋虽然重要但横竖只是癣疥之患,如今你八哥将南洋的事情已经拟好了章程,而且又留下了一干得力的人手在南洋经略府,过几日你便南下接替你八哥吧!”
乾隆这几句话让永瑆心里掀起了大波澜,谁都知道南洋局势是一片大好,而且南洋经略使这个位置几乎位同当年的三藩。任何人此时接手,都能干出一番成绩。但是永瑆早就不是当年的懵懂少年,忙跪下道:“儿臣惶恐,还望皇阿玛指点。”
这句话终于让乾隆露出一丝微笑,道:“你倒是个谨慎的人。你四哥跟你八哥都是胆大心细之人,惟独你是个胆小的。不过胆子小也好,旁人总以为经略南洋是件轻松的事情,殊不知你八哥在那边是做得亦步亦趋。你去了广州,多听听几位老臣的话,他们都是通晓当地事务的人。你八哥留在南洋的人也不要乱动,他们对南洋的了解程度比你深。你去了便是去学习的,若是将你八哥苦心经营的南洋弄乱,就算朕饶得了你,你八哥估计也会断掉你手上的花销银子,到时候可别到朕面前哭穷。”
“皇阿玛取笑了。”永瑆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下去吧。”乾隆继续低下头批阅奏章。
永瑆毕恭毕敬地离了养心殿,心里是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不知道为何八哥被夺了南洋的权责,但是想来皇阿玛并没有恼自己的八哥,况且皇阿玛那句“北边实在不太平”也道明了要让八哥回来的目的。至于自己南下广州,想来也是需要一个阿哥镇守广州方可。这几个闲职阿哥中,便只有五阿哥、自己和十二阿哥可以南下。但是五阿哥是个不懂事的,十二阿哥又不如自己去过广州,于是便让自己去广州观摩学习了。
永瑆回到阿哥所没多会,一道旨意便下来了。永瑆被封贝勒,赐府第,择日搬出阿哥所。另封永瑆为襄理南洋经略使,择日南下,协助处理南洋事务。这道旨意一出,后宫与京城便是大起波澜。若说八阿哥圣眷还在,为何皇帝会安排一个人过去协助?若说八阿哥圣眷不在,这皇帝派过去的人为何刚好是八阿哥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而且更让人觉得诧异的是永瑆的宅子刚好在恭亲王府旁边,这皇帝分明是说这哥俩好得很,朕不是要去离间他们兄弟情谊的。而且永瑆得了赏封的第二日便上了恭亲王府,拜见两位福晋。
“嫂子,八哥要回来了。”永瑆倒是常来恭亲王府,毕竟自己两个哥哥都已经分府,自己自然是常来蹭吃。
“可当真?”章佳氏也略有耳闻永瑆要南下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这哥俩是一个南下,一个北上。
“当真。”永瑆笑道,“皇阿玛这次传召八哥回来是有重用,嫂子切莫听了外面人的胡言乱语而担心。”
“爷们在朝堂上的事情与我无干,只要我们爷平安便是。”这章佳氏本就是尹继善的女儿,自幼便对官场上的事情有所了解,当然不会如同旁人一般人云亦云。昨日旨意一出,章佳氏便严令王府内不得乱传话,违者杖毙。
“嫂子不担心便好。”永瑆的话已经带到,自然不会多说。“皇阿玛昨儿个说了,八哥早已经从广州出发,走的是陆路,虽然辛苦了点,但是年底便能回京。想来今儿个过年,八哥府上就热闹了。可惜我要即刻便要动身,无缘跟八哥拜年了。”
章佳氏默然,其实自己的丈夫在南边多年自然晓得夫妻分隔两地的辛苦。这永瑆去年得了嫡福晋,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