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地印象一下子好到不行。随后两人就卢俊义家族生意该给梁中书地分成比例达成了共识。每个生意梁中书抽一成。从之以后卢家地生意不管黑白。梁中书都不再阻拦。
因为有其他各级官僚不断前来拜年。卢俊义不在留守府内多做停留。就去了太守府。而太守也正在家里等人上门送礼。卢俊义又送了些贵重礼物和一些马屁话。因这太守权势完全被梁中书盖住。所以决策权基本没有。只希望这小人不要到时候拆台就好了。
然后再拜地方有声望的士绅,然后再拜家族和同宗同姓的人。拜年时候当然是送礼的黄金时间,这一过年家产就要少去十万多贯。这个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吏和职能部门都要礼到,尤其是有些巡检缉私部队,这是因为卢家走私生意实在份额巨大,不得不乘着节日大送特送。
同时卢俊义开始留意距离大名府较近的各位比较有能力的官员和在野人士,派人送礼致意,务必求个情谊,方便日后交际。
正文 第十二章 过元宵
 更新时间:2009…9…18 10:51:02 本章字数:2396
北宋是儒家文化的又一个鼎盛时代,各种繁文缛节的讲究也多了起来。一个春节整的卢俊义疲惫不堪,时时处处都要讲究礼仪。卢俊义前生后世都是粗豪奔放不拘小节之人,这一世想要入乡随俗一点,却被这封建礼仪折腾地奄奄一息。
幸好元宵节那天这北京大名府到处燃放的花灯争奇斗妍,让他开了眼界,开了心,消除了前些日子的辛劳。
这北京大名府是黄河以北第一重镇,是北宋朝廷的陪都。它不单单是河北的军事第一重镇,也是河北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而且南去中原、北去辽国、东去高丽东瀛、西去西夏的人都经过这个交通要道,所以人流量特别大,整个城池里常住人口有五六十万,加上过路的暂住的怕要超过百万,在这北宋末年仅次于东京汴梁、成都、杭州三地,位居全国第四,也算是这个时期世界的第四大城市。
这样的大城市在元宵节那天自然是要大操大办,来粉饰那虚假的盛世太平。
何况这一年是宋徽宗的政和元年,水泊梁山和方腊的摩尼教都还没有崛起,到处都是一些不成气候的小毛贼,治安在大面上还算可以,不至于像原书中五年后梁山攻打大名府拯救卢俊义那么惊心动魄危机四伏。
所以大名府守备梁中书跟大名府的王太守、大名府兵马都监大刀闻达、天王李成商议一番,决定还是依照往年的旧例,参照东京汴梁的布置,在大名府内到处燃放花灯,与民同乐,共贺元宵。
为什么要参照东京汴梁的布置,乃是因为宋朝的皇室都喜欢元宵花灯,这一个节日在东京汴梁办的更为铺张奢靡。
于是梁中书传下钧旨晓示居民:跟去年比,这一年要多设花灯,添扮社火(节日上的杂耍表演),大名府的中心添搭两座灯山,依照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梁中书命令王太守率领府内衙役四处张罗,务必让大名府内所有百姓都要上街看灯;梁中书本人也会亲自出来点燃第一盏灯,务必要与民同乐。同时大刀闻达率军严守四门,只放进良善之辈,防止毛贼进来闹事,天王李成率领骑兵在城内巡逻,维持秩序,不让居民惊扰。
梁中书一声令下,下面的大小官吏便开始依照这个土皇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大肆操办起来。在每条大街小巷都安排上一两场的杂耍表演。除了官府在紧要处摆放灯山之外,勒令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放花灯,像卢俊义这等富豪还要多做点摆设。
大名的留守府门前,扎起来两座灯山,一座灯山是红色丝绸扎成的龙,另外一座是黄色丝绸扎成的龙,这两条龙身上的每片麟甲上都点了灯一盏花灯,龙口处还会喷水,端是非常的壮观。从留守府开始,左右的街道上接连不断,陆续燃起了成千上万的花灯。
在铜佛寺前也扎起一座灯山,上面盘了青龙一条,也是龙身上每片鳞甲各挂着一盏花灯,约有上千盏。
卢家地翠云楼因为是河北第一高楼。是大名府地标志性建筑。所以在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灯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也挂起了上千个灯火。
城中各处寺庙、道观中。也都摆上了各色地花灯。共同欢庆那为时不多地所谓太平盛世。
卢俊义站在卢府门前看着工匠们在绑扎灯山。那白色地丝绸经过工匠们地巧手。竟然慢慢地扎成了玉色地麒麟模样。扎出地玉麒麟栩栩如生。像是还在云端漫步。甚是动人。那麒麟身上地每片鳞片都挂上一盏花灯灯火辉煌下。又似是一个满身喷火地火麒麟。卢俊义想起自己地外号。不禁深深动容。询问下去。才知道是燕青地创意。卢俊义很是感激他地心意。
这时候感觉有人在拉动自己衣襟。回头一看。是金瓶姐妹。银瓶大大咧咧地说:“主人。带我们去看花灯去吧。”卢俊义又仔细凝视了一下面前地麒麟灯山。笑了笑。然后叫上燕青。带上金瓶姐妹。走到大街上。开始观赏其他各处地花灯。
这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
一路看过去。这花灯地印象千奇百怪。有花鸟虫鱼。有飞禽走兽。给卢俊义印象最为深刻地有几个造型很别致地花灯。一个名为“九莲献瑞”。乃是以代表吉祥如意地莲花来载托花灯。象征顺利走运;一个名为“龙凤呈祥”。以传统龙凤为造型。风格典雅。象征富贵兴旺;一个名为“金玉满堂”。荷叶和鲜花承托着可爱地金鱼。象征着连年有余。
一路上除了看到形形色色缤纷多彩的花灯,还可以看到各色的杂耍表演,如狮灯龙灯队、武术杂耍队、高跷、旱船、跑驴、秧歌、秧老鼓、霸王鞭等等,还有早期的戏剧表演,演一些乐府唐传奇什么的戏剧。
国人的习性在九百年前也是一样的,都是酷爱热闹,碰到这等盛季,官府肯花钱买些花灯摆放,更是不愿错过,结果整个大名府里的居民,上至官吏下到贩夫走卒都放下手中事情,冲出家门,携家带口,走到街道上看灯。
一时之间,整个大名府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许多大家闺秀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乘着这个时节出来放放风,也让卢俊义大开了眼界,这个时代清新自然古典气质的美貌女子真是好多啊,远胜于后世。
卢俊义突然想起后世一位有名的才子唐寅唐伯虎的一首诗,情不自禁将它念将出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原水浒中梁山英雄趁大名府里过元宵节,救走了卢俊义,这个情节给现在的卢俊义良多感触。开始过节时他情绪喜忧参半,逛着逛着就被这缤纷多彩的北宋光景吸引住了,原来忧郁的心结一扫而空。
正文 第十三章 见到清明上河
 更新时间:2009…9…18 10:51:04 本章字数:2363
卢俊义非常愉快地过了元宵节,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这一年的家族生意逐一安排下去,才抽出时间去东京汴梁接师父周侗回来。
这一年正是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二年,原水浒传刚刚揭幕,很快会有一个牛人就此不知所终,消失在施耐庵的笔下,消失在读者的叹息中,那个人就是貌似武功还高过林冲、教徒弟更胜过一筹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进。
那高俅怀挟私怨旧仇准备要整治王进了,王进也快要跑路了。
算了算时间,应该还能赶上帮助王进逃跑吧。这样的牛人不能为我所用,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那是多么可惜啊。
正沉思间,燕青来报:“主人,马车已经备好,我们启程吧。”
卢俊义吩咐道:“燕青,你还是留下来,帮我照顾生意,注意和三叔卢有财配合,小心提防卢有德。”燕青点头称是:“您放心去吧,我会好好处理的,你带上那两个丫头。”
卢俊义带着金银瓶两个丫头并十几个家丁,坐着五辆马车前去东京汴梁,后面有二辆马车上载满了礼物。
为什么要带礼物,是因为东京里猛人云集,要多多拜访馈赠,争取留个仗义疏财的美名。
一路上风光迤逦,路边垂柳依依,鲜花盛开,大地复苏,整个世界开始生机勃发。
后世的卢俊义哪里见得过如此天然无污染的自然风光,这一世的卢俊义更加是一个练武不辍没有出过远门的宅男,看着这山清水秀、无限风光的沿路景色,真有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