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真万确!”内侍忙肯定一句。
“不可能吧。”内侍的话极为笃定,让人不敢有丝毫怀疑,然而,韩桓惠王仍是不太相信,忙再问一句。
“君上,这是真的呀。如此大事,谁敢乱报?”内侍忙分辩。
这话有理,韩桓惠王微一沉吟,道:“秦异人没有象秦武王那样举鼎?”
“砰!”韩开地他们一个趔趄,撞翻了短案,鼎碟乱摔,响成一片。
见过乱想的,就没有见过你这样乱想的,秦异人又不是莽撞的秦武王,他为何要举鼎?再说了,秦异人又没有秦武王那样的力气,他就是想举鼎也举不起来,你真能想的。
韩桓惠的胡思乱想真是够让人无语的了,怪不得他能“奇计”迭出,让人匪夷所思。
“哈哈!”突然之间,韩桓惠王仰首向天,放声大笑,一双手轻击,一个劲的道:“天赐良机啊,天赐良机啊!”
“天赐良机?什么天赐良机?”韩开地这些大臣听在耳里,奇在心头,不明所以。
秦国迁九鼎,与韩国屁相干,哪来的天赐良机?
“秦国迁九鼎,这是数百载未有之大事,大韩不得不贺,这是交好大秦的良机呀。”韩桓惠王满脸含笑,道:“大韩就备下一份厚礼,遣使……不,寡人亲去道贺。”
“君上,不可呀。”一众大臣忙阻止。
“遗使即可,君上千万不能去呀,那是虎狼秦国,一旦有不测……”韩开地差点没给吓死,韩桓惠王要入秦,这是蹈不测之渊。
想想那楚怀王,不就是入秦,最终落得客死秦国吗?要是秦国扣留了韩桓惠王的话,韩国就完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事就这么定了!”韩桓惠王右手一挥,大气的道。
XXXXXXX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魏安釐王眉头紧拧着,不住踱步,一脸的焦急,一个劲的问:“丞相来了吗?”
“禀君上,丞相还未到。”一个内侍忙回答。
“寡人不是派人去找他了吗?这么久了,怎生还不来?”魏安釐王很是不耐烦。
“君上,去请丞相的人这才出发呀,没几多时间。”内侍忙提醒一句。
魏安釐王也太心急了,刚刚传下旨意,派人去找丞相须贾,他就在问须贾有没有来,哪有这样快的。
“慢死了。”魏安釐王眉头一挑,很是不满。
就这样,在魏安釐王的焦虑中,丞相须贾终于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赶了来,还未冲魏安釐王见礼,魏安釐王就冲他道:“丞相,你可算是来了。你说,这事怎生办?”
“君上,何事呀?”须贾一愣,不明所以。
“还能有甚事?当然是秦异人迁九鼎之事呀。”魏安釐王抚着额头,一脸的焦虑,道:“这可是大事呀,春秋战国数百载,‘列国纷纷问鼎重’,就是没人能把九鼎迁走,秦异人却是做成了,这是天大的事儿呀。大魏一个处置不好,就会招来天大的祸事。”
九鼎之重,谁个不清楚,哪个不晓?春秋战国时,那么多人想要迁九鼎,却是没有一人能做成,只能“问鼎重”罢了。秦异人却是做成了,把九鼎迁到秦国去了,这是轰传天下的大事。对于山东列国来说,这事一个处置不好,就会招来秦国的雷霆怒火,就有灭国之祸,由不得魏安釐王不忧。
“君上,臣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这就赶来了。”须贾额头上已经渗出冷汗了,强自镇定道:“这是秦国从未有过的大喜事,大魏当备下一份厚礼,遣一重臣前去咸阳道贺。”
“道贺是必须的,备下厚礼自不是问题,问题是谁去合适?”魏安釐王眉头拧着了。
秦国迁九鼎这事太过重要了,若是魏国不遣一重臣前去道贺的话,很可能被秦国当作籍口,出兵灭魏,由不得魏安釐王不惧。
“君上,国尉可使。”须贾立时想到老缭子了。
“国缭自然是重臣,可是,他能去秦国吗?他的儿子尉缭不是与秦异人打得火热吗?他还不把大魏给卖了?”魏安釐王大是不悦。
“谁去呢?”须贾皱着眉头问道。
“你去。”魏安釐王眼睛一亮,冲须贾道。
“我?”须贾吓了一大跳,一双手忙乱摇道:“君上,这事臣不能去呀。臣国务繁重,抽不出身。”
“国务?暂缓吧。先把这事做好了再说。”魏安釐王右手一挥,斩钉截铁的道:“就这么定了。你与范睢甚为交好,你先去见范睢,送上厚礼,相信范睢一定会帮你的。”
一听这话,须贾差点摔倒在地上。他差点害死了范睢,范睢恨他恨得要死,要他去见范睢,那不是要他的命吗?若不是范睢在秦国,他倒是乐意出使秦国,只是因为范睢在秦国,打死他也不愿意去。
须贾还想再说,魏安釐王不耐烦的挥挥手,须贾不敢再说了,只得硬着头皮前去秦国。
XXXXXXX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正与群臣商议大事,只见燕王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秦异人人迁九鼎,这是数百载从未有过之大事,大燕该当如何处置?”
“君上,九鼎之重,谁个不知,哪个不晓?秦迁九鼎是天大的事,大燕不能不遣使道贺。”一个大臣站起身,忙道:“臣以为,当派一重臣,携重礼前去咸阳,向秦王道贺。”
“是呀,臣等也是这意思。”一众大臣忙附和。
“道贺是必然的。”燕王僖重重点头,道:“只是,这礼物要如何准备呢?”
秦迁九鼎,那是何等的大事,若是这礼物太轻了,那就是惹恼秦国,那会招来灭国之祸的。是以,这礼物务必要厚重。
“君上,臣以为不如割十城予秦为贺。”有大臣提议。
“十城?太轻了,至少要二十城。”立时有大臣反对。
“依我看,要三十城,而且还要是肥沃之地。”
一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割地三十城给秦国,当作贺礼。
秦异人迁鼎,竟然有如此副作用,还真让人想不到。
“嗯,三十城应该是够了。”燕王僖大是满意,又道:“谁可使?这道贺一事,一定要重臣前往方可。”
这道贺的大臣一定要是重臣,方能显出燕国的诚意,才能让秦国没有对燕国动武的籍口,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一个符合这条件。
“君上,臣保一人。”就在这时,有大臣举荐道:“臣以为剧辛可使。”
“剧辛?”一片惊呼声响起。
剧辛与乐毅是同时代的人,名满天下,若他为使的话,份量足够。只是,剧辛惹恼了燕王僖,被罢官了。
“也罢,就让剧辛官复原职,出使秦国吧。”燕王僖万分不愿让剧辛官复原职,处此之情,又不得不如此。
(未完待续)
第二章 九鼎之重
齐国都城,临缁,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和丞相后胜在座,正在商议秦异人迁九鼎之事。
“母后,秦异人迁九鼎,这是春秋战国数百载未有之事,此事已经轰传天下了,想必秦国一定会大肆庆贺,大齐该当如何处置?”齐王建抚着额头,很是艳慕的道:“九鼎怎就不归大齐呢?”
九鼎之重,谁个不知,哪个不晓,谁不想得到?
一想到秦异人竟然把九鼎迁到秦国去了,齐王建心里如同十五只猫儿挠似的,七上八下,痒得难受。
“哎!”君王叹口气,道:“大齐在威王时是何等的强盛,列国退避,然而,自从乐毅伐齐后,大齐就衰败了,难复当年盛况。惜乎哉,范睢不用于齐!若范睢用于齐,大齐不会如今日之般衰弱。”
君王后感慨无已,猛然想起了当年齐襄王发现范睢,想要招揽范睢而不得的旧事,更加伤感了。
范睢之才不需要说的,天下皆知是大才,齐襄王率先发现他的才干,想要招揽他,却是没有成功。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范睢去了秦国,成了秦国丞相,一条“远交近攻”之策震惊千古,更别说还有散布流言解廉颇兵权一事。
要是这样的大才用于齐国,齐国一定会很强盛。
“姐,范睢固然是大才,可是他不会用于大齐,徒增感慨罢了。”后胜听了君王后的话了,有点不爽,要是范睢用于齐,他还能当上丞相吗?立时转移话题,道:“眼下还是说说如何处置秦异人迁九鼎一事吧。”
“嗯。”君王后也知道再感慨也没用,收拾心神,道:“秦王年事已高,来日无多,想要成就帝业,此其时也。此次得九鼎,秦王很可能称帝,这事就更大了。我之意,大齐要遣一重臣前往秦国道贺,重申两国兄弟之谊。”
君王后不愧是明智之人,把秦昭王的心思说得很准。
这次得九鼎不过是手段,秦昭王真正的目的就是称帝,成就“帝业”。
“这事非丞相不可。”齐王建打量着后胜道。
齐王建对这个舅舅万分依恋,很不愿与他分开,然而,除了后胜,还真找不出合适的出使之人。
“我也是这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