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是不是我又说错了?”见父亲神色突然凝重,苏刚试探着问。
“不是你说错了,是爹老了!”苏醒长叹一声,关于家族的发展,他终于想到了一条妥善的路。“你说得对,咱们动手慢了。这种弩不是劣货,是骑兵专用的”
“嗯,文丞相卖弩给北方蛮族,让蒙古人自己杀自己,比破虏军亲自动手还有效果!”难得受到表扬的苏刚卖弄道。
苏醒仿佛不认识一般,仔细看看愣头青一样的儿子。直到看得儿子脸色发红,终于笑了起来,拍着儿子的肩膀说道,“爹老了,本该早日放你出去。你年青,没那么多经验,也就没那么多顾忌。泉州的事情,咱家已经插不上手。但凭爹和方老掌柜的交情,你可以去方家观战,看看别人怎么打。等你二叔回来,咱们有了火炮,第一支舰队,也交给你,让你跟方震岳那小子比比,看看到底他方家的后人厉害,还是我苏家的后人有本事!”
“爹!”苏刚愣了一下,不知道今天老父亲错了哪根筋,居然把自己一心想要的东西,不等开口,就如数应承了下来。内心里的愿望达成的他,此刻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愣愣地看看远处的海面,再看看近处头发已经斑白的父亲,不禁有些茫然。
“等你二叔回来,爹给你一支舰队。希望你别丢咱苏家的脸。咱是三苏之后,也是大宋士大夫后人中,第一个扬帆出海的家族!”老苏醒拍着儿子的肩膀,笑着说道。两眼不知不觉有些湿。
“儿誓不辱没苏家之名!”苏刚挺直胸脯回答。
“好,好!”苏醒看着儿子,仿佛看着年青时的自己。“不过,你得答应爹两个条件!”
没听出父亲口中不舍的意味,苏刚以为老爹又要变卦,忙不急待的点头,“爹,您说吧,我一定做到!”
“第一,你带舰队,投到文丞相手下,加入他的水师。泉州攻下后,杜浒肯定会从潮州一带撤回来,帮助文丞相自组水师。到时候,你连人带船加入进去,无异于雪中送炭!”
“嗯!”苏刚点头应承,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想想杜浒在闽南杀出来的威名,托庇到这样的将军手下,对自己也不算委屈。
“第二,加入破虏军后,你不得再打苏家旗号。鞑子没被驱逐回漠北之前,苏家也不会承认你的存在!”老苏醒望着儿子,满脸决然之色。
“啊!”刚刚兴奋得如站在云端的苏刚,一下子跌落到了海底。父亲这样做,等于将其逐出了家门,或者说,等于让他去自立门户。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老苏醒望着儿子,苦笑着,话音里带着无奈,也带着自豪。“你长大了,所以,想做什么,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能总指望着苏家在背后撑腰啊!”
“可,可那,那和我脱离苏家有什么关系?”见父亲不像是在开玩笑,苏刚迟疑着问道。
“如今,天下大乱。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爹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家族的兴亡,所以,不得不谨慎。而越谨慎,错过的机会也越多。就像这次在朝廷和丞相之间选择,选来选去,两方都不敢得罪,两方都没讨到好。”苏醒慢慢地跟儿子解释着,以从没有过的耐心,好像苏刚已经是他门下的一个参与决策的高级幕僚,而不再是那个长不大的愣头青儿子。
“而一旦整个家族卷进风波中,就犹如卷进了一场赌博。输就会输的一干二净。所以,为了这个家族,你和你二叔去赌,全力去陪着文丞相,赌一赌华夏国运。而我,退回流求(台湾)去,守着祖宗的基业。一面给你们守着这个家,一面寻求向西南发展的机会。将来无论是成是败,你参与过,可以无悔。而我守住了这个家业,也给祖宗有了交代!”
“是,爹,孩儿明白!”苏刚对着父亲躬身施礼。一瞬间,他明白做事时而果断,时而犹豫不绝的父亲的全部苦衷。
无论心中如何想着华夏,如果想着为国出力。父亲都不得不将家族利益放到第一位上,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才使得一些世家大族,经历无数个乱世后,却依然能保持住血脉绵延。
而自己和父亲不同,作为长子,自己的任务是开拓。在血雨腥风中,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出来。
这是家族长子的责任,从出生那一天,已经背负上了。不能逃,亦逃不掉。
关于未来如何,建武(昌)军统军万户武忠,可没想得那么长远。实际上,自从破虏军成功将页特密实部围歼那一刻起,这位拥兵两万的地方军阀就在幕僚的建议下,坚定执行了“中立”路线。所以,当麾下将领快马来报,说广昌守军经过浴血奋战,将越境的数千文贼人马全部击溃时,武忠接过战报,看都没看就把它当着属下的面扔进了垃圾筐。
不用问,武忠也知道广昌守军,“血战”之后,没有任何伤亡。也不用问,从守城的千夫长到下边的牌头,都斩获甚多。并且相当一部分战利品都是大元交钞。
但武忠不打算拆穿麾下这些伎俩。这种欺上瞒下的手法,在他还是大宋厢军将领时,已经玩烂了,不新鲜。为了自身安危和弟兄们的“钱程”,他还必须继续要玩下去,直到战局明朗化,北元与破虏军明显分出胜负那一天。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希望达春尽快获胜。非但他自己如此,私下里,武忠通过师爷苏灿的渠道肯定,差不多整个江南的新附军将领,都抱着这种想法。有些文职幕僚们相互之间交往的信件中,甚至不避讳地强调了“坐山观虎斗”的观点。
达春快速消灭破虏军,不附合大伙的利益。去除每月从走私贸易获得的好处和过往商人们的孝敬不说,为自身生存考虑,新附军的将领们就不希望大元将残宋尽快消灭掉。
新附军战斗力低下,带兵将领又多出身于宋朝厢军。忽必烈一直就存着将这支留着没有丝毫用途,并且随时会有兵变危险的包袱抛弃掉的打算。但基于残宋没有完全消灭,仍需要收买人心的考虑,一直迟迟没有动手。如果达春顺利解决残宋,江南四十万新附军就面临着解散的危险,数千员武将和幕僚就要回家当富家翁。在手中没兵可持的情况下,他们不过是富裕起来的四等人。搜刮了半辈子积累下来的财产,有可能转眼落入蒙古贵族的腰包,或者成为色目收税官的贡献。
凭借过去的从政经验,武忠亦不过分看好破虏军。大宋丞相文武双全,这点大家都看在眼里。但以大宋朝的特色,越是文武双全的人,越容易被剥夺权力,甚至丧命于莫须有的罪名之下。自杯酒释兵权以来,宋朝文人的地位一向就高于武将。所以文官们向来把带兵的同僚当做另类,而不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而对于能打仗又会吟诗的武将,则视作对整个文官阶层的威胁。对付威胁,官员自有一套对付的手段。可以让岳武穆轻而易举的掉脑袋,也可以让韩世忠等人顺从地靠边站,甚至对于辛弃疾这种潜在的威胁者,也保持足够的警惕让他一辈子再也统不了兵。
武忠可以肯定,随着行朝渐渐立稳脚跟,朝中官员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将文天祥的兵权剥夺。这是幕后无数双手团结起来的力量,文天祥根本没力气抵御。至于剥夺了文天祥军权后,其他人带不带得了兵,能不能让破虏军上下信服,那是后话,不在官员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保持中立的武忠,把未来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每天邵武地区大量的新生产品从他的治下四散流出,外界的各种物资经过他的辖地络绎流入邵武,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师爷苏灿自然会把他该得的那一份分文不缺的拿回来。并且分派兵士玩一玩官兵捉贼的游戏,顺带着制造点儿与越境而来的破虏军发生冲突的假相,掩盖属下与破虏军暗中勾结的真相。
“大人,给中丞的呈文写好了,请您过目!”师爷苏灿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双手递过一份公文,顺势弯下腰去,将废纸筐中的战报拾了起来。
瞒上不瞒下,这是官场惯例。战报虽然是假的,层层报上去,将来就是搪塞责任的凭据。作为师爷,苏灿一向很尽职。非但要替东翁出谋画策,还要用尽全身解数,把一切隐患消灭于无形。
武忠接过公文,照例是看也不看就开始用印。他豪不怀疑苏灿的忠诚,江浙的幕僚,一向名声在外。他们彼此之间互通消息,为自己的上司进行一些桌面下的交易。互相勾结,彼此引荐,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团体,信誉和能力都有保证……
“大人,属下听说,这次被击溃的匪众,打着两家旗号,一半是破虏军,一半是光复军,骑、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