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9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德彝想了想道:“应该是在进城门时,他们在前面,臣在后面,只听杨师道在问,长安有多少灾民?这时候他们正好出了城门洞,他们在明处,臣在暗处,臣清清楚楚看见杨恭仁向杨师道使了一个眼sè,杨师道便不再问了。”
李渊重重哼了一声,眼中露出一丝凶光,咬牙切齿道:“他若胆敢背叛朕,就休怪朕。。。。。”
但这种无意中流露出的凶态在一瞬间便消失了,李渊也不愿意被封德彝看到他yīn暗的一面,他的神情立刻变得平淡,又问:“这次杨师道出使是为了什么事?”
“臣问他了,听他的意思,好像是特地来解释发行银钱一事。”
封德彝话音刚落,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杨尚求见!”
李渊也很急着想知道杨师道出使的目的,杨恭仁便来了,也是来得正好,便随即吩咐道:“宣他觐见!”
“圣上有旨,宣礼部杨尚觐见……圣上有旨,宣礼部杨尚觐见!”
宣召一声声传下去了,这时,封德彝连忙小声道:“臣在这里不妥,先回避!”
李渊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封德彝施一礼,连忙匆匆退下去了,片刻,杨恭仁快步走进御房,躬身施一礼,“臣杨恭仁参见殿下!”
“杨爱卿辛苦了。”
李渊笑眯眯道:“兄弟见面,应该很高兴!”
“回禀陛下,臣和兄弟有两年未见了,确实很高兴,感谢陛下对臣的信任。”
“呵呵!这是人之常情嘛!杨爱卿尽管去和兄弟叙手足之情,只要别误了国事,朕不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多谢陛下!”
既然李渊提到了国事,杨恭仁便取出了杨元庆的亲笔信,双手呈给李渊,“这是隋朝楚王给陛下的亲笔信,师道带来,让臣转给陛下!”
李渊听说是杨元庆的亲笔信,立刻接过,匆匆取出信纸展开,果然是杨元庆的笔迹。
信中用词和语调都很客气,表示隋发行银钱也只是少量,而且承诺却不让银钱流入唐朝境内,不会给唐朝造成损失。
李渊眉头一皱,杨元庆怎么知道唐朝很在意银钱之事,是谁把消息泄露出去了?他眼皮微微一抬,目光锐利地看了一眼杨恭仁。
随即他又不露声sè把信交给了杨恭仁,笑道:“原来是为银钱之事,隋朝有点小题大作了,这样!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和太子,把这封信交给太子,你们自己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
“臣遵旨!”
杨恭仁接过信,又躬身道:“启禀陛下,臣想设家宴招待师道,不知陛下是否同意?”
李渊宽容地笑了起来,笑得就像一个宽厚的长者,“朕不是说过了吗?你和兄弟见面,这是人伦常情,手足之谊,朕怎么会不同意?你尽管去和兄弟叙旧,朕不会放在心上。”
“谢陛下宽容,臣告辞!”
“去!先做好国事。”
杨恭仁施一礼退下去了,他刚退出御房,李渊脸sè立刻大变,眼中凶光迸shè。
“立刻宣秦王来见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第八十章 长孙之策
约半个时辰后,李世民出现在李渊的御书房,他双膝跪下向父皇恭敬地磕一个头,“儿臣世民参见父皇,请父皇训示!”
李世民每次来觐见父亲总是会行跪礼,虽然没有这个必要,但李世民一直坚持,最终感动了李渊。
李渊一直为第五子李智云之死而对李世民耿耿于怀,但正是李世民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孝道,最终使李渊相信了裴寂大义灭亲的解释,李世民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而shè死李智云。
解开这个心结后,李渊对李世民开始愈加信任,甚至包括李世民在潼关夺权而不肯救援李元吉之事,也不了了之,更重要是李建成在一些小节却表现不太好,让李渊不喜。
比如,李建成经常微服私访,替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农民在感激之下,会喊出太子万岁,李渊当然不会计较这种愚农之言,但他却对太子没有及时制止而不满。
再比如,李建成在私生活上有点不太检点,经常和一些文人混迹在一起,而且招jì娱乐,席中酒sè不忌,放荡形骸,被御史弹劾有失体统,这让李渊很是不满,但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斥责太子。
尽管李渊本人是极为好sè,但他却希望儿子们能稳重收敛,在这一点上次子世民就做得很好,他从不和那些胡乱指点江山的文人墨客们混在一起,也不好sè,和秦王妃情深意重,夫妻恩爱,加上皇后时时赞誉,这就让李渊很满意。
历史竟是如此地相似,这种事情在隋朝时也同样发生过,李建成相当于杨勇,李世民相当于杨广,尽管有前车之鉴,但李渊并没有吸取杨坚的教训。或许这就是人xìng的弱点所在,有是历史的必然。
由于李世民掌控唐风的缘故,一些军国大事,李渊也常常会把李世民叫来一起商议。
“皇儿免礼平身!”
李渊笑眯眯道:“坐下吧!”
一名宦官连忙搬来一只坐枰。“谢父皇赐座!”李世民恭敬地施一礼,坐了下来。
李渊沉吟一下,挥挥手,“你们都退下!”
宦官们都退了下去,御书房内只剩下他们父子二人,李渊这才缓缓道:“安排唐风,要多注意杨恭仁的动向。”
“是!儿臣记住了。”
这一点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区别。如果是李建成,他一定会吃惊地问,为什么监视杨恭仁,知道实情后,他必定会劝父皇要相信杨恭仁。
但李世民却不,他不会问原因,父皇怎么交代,他就怎么做。这自然就让李渊对他生出一种信任感,
随**代完杨恭仁之事,李渊又道:“这次杨元庆派遣杨师道来长安。是向我们解释发行银钱之事,他承诺少量发行银钱,会严禁银钱流入唐朝,你怎么看这件事?”
李世民暗暗忖道:‘原来是杨师道来了,难怪要监视杨恭仁。’
“父皇,银钱之事朝中已有定论,父皇不要被隋朝的花言巧语迷惑。”
“皇儿的意思是说,隋朝只是在欺骗朕?”
李世民叹了口气,“父皇,首先一个少量发行银钱就不可信。他若少量发行银钱,那发行银钱又有什么意义?他获得那么多银锭,怎么可能少量得起来,再说,他承诺严控银钱流入唐朝,这句话更是有漏洞。他可以说关中商人仿冒,甚至他不用银钱,而用银饼流入唐朝,这又该怎么办?父皇,我认为杨元庆其实没有一点诚意,他若真有诚意,就应该关掉矿山,这才是治本之策。”
李渊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回头问:“那批假银钱之事,做得如何了?”
“回禀父皇,我们已经制作了一万余枚。”
李渊眯着眼道:“把这一万枚银钱投入太原,朕想看看杨元庆的反应,他是否真的重视银钱,一试便知……李世民匆匆回到了秦王府,一进大门便吩咐手下道:“速把长孙长史给我叫来。”
他回到外书房,长孙无忌的声音随即在房门外响起,“殿下,长孙求见!”
“进来!”
门开了,长孙无忌匆匆走了进来,虽然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第一谋主,但实际上长孙无忌也很厉害,只是他不善于言辞,风头被房玄龄所抢。
不过长孙无忌更长于政务,他担任秦王府长史,虽然rì理万机,却把政务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抽出时间掌管唐风,能力远远超出一般人,也正是这样,他成为了李世民的第一心腹,连房玄龄也比不上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卑职参见殿下!”长孙无忌进门便深施一礼。
李世民立刻吩咐道:“先做一件事,立刻派得力干将监视杨恭仁,最好能安排人进他府中去,或者收买他府中下人,此事立刻去做。”
“卑职遵命!”
长孙无忌转身便走,李世民又叫住了他,“事情安排完后,再过来,我还有事。”
长孙无忌点点头,转身走了,李世民又低头考虑杨师道之事,杨元庆为什么突然做一个示弱的姿态,控制银钱发行,这和他一贯强势的作风完全不同,一般只有他的利益受到威胁后,才被迫这样做。
想到‘威胁’二字,李世民头脑中立刻电光石火般地闪过一个念头,“突厥!”
没错!一定是突厥,突厥在北方威胁到了隋朝,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所以杨元庆才会故作姿态来安抚唐朝,想通这一点,隋朝的一系列行为便豁然开朗。
隋朝一面表示将少量发行银钱,一面又派两万重兵进驻会宁郡,显然是在用花言巧语迷惑唐朝,他们把白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绝不可能只是少量发行,他们必然会利用白银这个利器掠夺唐朝财富,不战而胜,这比中原之战还要惨烈,还要杀人于无形。
想到这,李世民顿时心急如焚,他该怎么劝说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