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指的是。。。。。”谢思礼若有所悟道。
杨元庆负手淡淡一笑,“长安已经有好戏开幕了。”
。。。。。。。
长安城,和隋朝一样,唐王朝内部对这次中原大战也开始有了争议,西线唐军夺取洛阳城失败,被迫撤到弘农郡,而东线唐军在尉氏被击败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安。
战局的不利使朝廷中的不满之声愈加高调,尤其以太子李建成为首,强烈批评秦王在战局中的不利表现。
武德殿御书房内,宇文士及又一次奉秦王之命前来劝说李渊,这两天李渊的情绪着实比较低沉,前线的不利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战略xìng的错误。
他错判了形势,对王世充的实力估计不足,而致使攻打洛阳的唐军兵力偏少,在攻打洛阳之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唐军被迫撤离洛阳。
另一方面,他也过于乐观,认为中原势在必得,命李孝恭出兵抢占中原,就在这个重大决策上他犯下了错误,如果当时是命令李孝恭支援洛阳,和秦王军队合二为一,那么洛阳早就拿下,也不会有今天的被动局面。
“陛下,秦王的意思是撤军回关中,以保持实力,下一次我们可以再次攻打洛阳,吸取这一次的教训,一定会成功。”
李渊叹了口气,“朕也明白他的难处,只是我们一旦撤军,隋军就会占领中原,再想图之,就难上加难了。”
他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事实上,我们在西线和隋军还一战未打,而且兵力还略占优势,就这么因恐惧而撤退,这无论对朝廷,还是对国人都有点无法交代,朕还是希望秦王能再努力一下,能够击败杨元庆,保住弘农以南各郡。”
李渊的话语说得很委婉,宇文士及听懂了,其实圣上就是不同意秦王撤军,希望秦王能够击败杨元庆,宇文士及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圣上的态度在秦王的意料之中。
既然圣上不肯撤军,宇文士及只能退而求其次,“陛下,如果退军实在有困难,那能不能适当增兵,秦王希望能够出兵两万或者三万,从潼关出兵,从西面对杨元庆军队施加压力,这样我们取胜的把握就更多了一分。”
“这个。。。。。”
关中的兵力并不多,还要再增兵,李渊就有些为难了,半晌道:“增兵之事让朕再考虑一下吧!”
。。。。。。。
第三十八章 触犯利益
唐军目前一共有三十万军队出头……共分为六大派系,一个李世民的关西派系,约十万人,另一个是李孝恭的巳蜀及荆襄派系,也大约有十万军,这两大派系构成了隋军的主力,被知情者称为秦王派。
其次还有甲个小派系,一是李建成的关东派系,大约三万人,然后是李神通的关内及河西派系,也是三万人,再就是李元吉的新军派系,同样也是三万人,最后一个便是柴绍的长安九城派系,约两万人,负责维护长安治安。
在这四个小派系中,去除柴绍是从龙派,其余三派都是李建成的势力,所有又被称为太子系。
大唐军方除了这六大派系外,还有数万李渊的御林军,这次李世民要求增兵,只能有两个来源,要么从李建成的派系中抽调军队,要么就是招募新兵。
夜幕初降,一辆马车停在了齐王李元吉的府前,自从潼关事件后,李元吉被贬黜为民,以平息军方愤怒。
但他毕竟是李渊的嫡子,处罚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没多久,他又悄然恢复了王爵,随即被派去灞上训练新兵。
这两天,李元吉正好返回长安,在府中休息。
马车在府门等候片刻,一名管家快步出来,在马车前拱手笑道“王爷请侍郎进府一叙。”
车门开了,内史侍郎封德彝从马车内走出,笑眯眯道:“不请自来,打扰你家王爷休息了。”
“哪里!哪里!王爷一向彳懈客,非常欢迎侍郎来访。”
管家一摆手,“侍郎请!”
封德彝背着手,不慌不忙跟着管家向王府走去,一直走到客堂,只见李元吉亲自在台阶前迎接。
李元吉穿了一件白缎绣龙的锦袍,头戴金冠,腰束玉带,颇有几分玉树临风之姿李元吉自从被革职为民后,李渊便将他交给太子李建成管束。
近一年来李元吉十分低调,强抢民女,纵马伤人的恶劣事件也没有娄生李渊对他的转变也颇为满意,加封他为冠军大将军,负责长安新兵营训练。
李元吉见过两次封德彝,他知道父皇很宠信这位前大隋第一御笔,这样的人对自己有用,所以特地在台阶前等候,他见封德彝到来,连忙上前施礼“元吉未能出府门迎接井封侍郎多多包涵。”
封德彝呵呵一笑“殿下太客气了,是我不请自来,打扰殿下休息。”
“封侍郎说这话就太见外了,像侍郎这样的客人我请都请不到,怎敢说‘打扰’二字,侍郎请进!”
李元吉将封德彝请进贵客堂,又命侍女上茶,两人稍微寒暄几句封德彝便转到了正题之上。
“今天圣上和我谈到洛阳战局,圣上为洛阳之战很忧心啊!”
“哼!”
李元吉冷冷哼了一声,“那是某人无能带十万大军出征还攻不下洛阳,辜负了父皇的期望,让整个大唐为之蒙羞,既然如此无能,还占着高位做什么?”
封德彝笑得有点尴尬,“殿下,毕竟这场战役事关重大,圣上担忧也是正常,现在秦王请求圣上派援军,圣上感到很为难。”
“援军?”
李元吉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他已经拥十万大军了,李孝恭那边还有八万大军,已经远远超过隋军的兵力,他居然还想要援军,亏他说得出口。
“可是圣上也提到了殿下。”
李元吉一怔,脸立刻沉了下来,“父皇提到我做什么?”
封德彝不露声色说:“其实也不是圣上提到殿下,而是圣上说关中无兵可派,宇文士及便提到了新军!”
“浑蛋!”
李元吉腾地站起身,破口大骂:“他有十万大军还不够,还要再谋我的军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殿下息怒。”
封德彝连忙摆手,绘他解释道:“这件事圣上也没有答应,圣上只说需要再考虑,我来也只是提醒殿下,若圣上召见殿下,请殿下理解圣上的难处,不用过于触怒他,他现在压力很大。”
李元吉将心中的火气压下,拱拱手道:“多谢封侍郎的提醒,我不会惹怒父皇。”
……封德彝告辞而去,李元吉一个人坐在榻上,脸色铁青,眼中怒火时隐时现,老二居然打自己新军的主意,这令他忍无可忍。
李元吉从小和李世民没有什么交恶,关系一向不错,但李世民射死李智云之事令他感到心寒,连自己兄弟都能下此毒手,此人着实心狠手辣,自己是他亲弟弟,有一天他会不会也对自己下手?
正是李智云之事,让李元吉对李世民心生警惕,相比之下,他大哥李建成为人宽厚,待他以手足之情,这让一向对人冷漠的李元吉为之感动。
更重要是,潼关事件中,李世民支持李孝恭向自己发难,导致自己最后被草职为民,正是这件事使李元吉和李世民结下了仇怨,他开始全力支持大哥建成。
李元吉沉思良久,他毅然起身道:“准备车驾,我要去咸阳。”
……此时李建成并不在京城,而是在咸阳视察夏种,这次中原大战李建成并没有过多参与,一方面是他政务繁重,另一方面这次中原之战都是秦王系的兵力,他不想过多参与。
关中地区的夏种要比河南道稍微迟上几天,水田放满了水,农民们则忙碌地在田里插秧,关中大地上一派忙碌。
李建成头戴斗笠,和农民一样身穿短褂,裤腿高高卷起,他刚刚插了半亩秧,正坐在地头和几名老农喝水聊天。
一名侍卫给他的大碗倒满了凉茶,递给他,“殿下,请喝水!”
李建成接过茶碗笑呵呵问几名老农,“今天咸阳的夏收怎么样?”
李建成虽是太子,但他平易近人,和农人共同耕种,大家并不畏惧他,六名老农叹口气说:“今年是小年,农作物普遍收成不太好,连树上的果子也稀稀疏疏,今年麦子较去年减产两成,估计秋稻也不会太好,殿下,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建成点点头,“老丈尽管说!”
“殿下,能不能请朝廷在田税上也稍稍变通一下,比如小年减产时,田税能不能也稍稍降低一点。”
老农说出这个建议,其余老农都纷纷赞成,说到他们心坎上了,李建成沉吟一下道:“你们说得有道理,这件事我会回去和大臣们商议,再草拟一个合理的方案,争取圣上同意。”
老农们大喜,纷纷感谢,这时,另一名农人终于忍不住道:“殿下,我有一件事想反映一下。”
李建成笑了笑,“但说无妨!”
“我有个侄子,参加高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