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陉关已经被突厥攻占,但突厥大军是从北面绕过夏屋山杀进雁mén郡,善阳县一带并没有突厥大军。
杨元庆并不着急,他的斥候骑兵从险道前往雁mén城报信,同时也告诉突厥大军,丰州军来了,杨元庆的战术就是要分散突厥大军,减轻雁mén城的压力,拖延时间,等待南方大军来援,他已经接到情报,驻扎在延安郡的屈突通五万大军也正在渡黄河,向雁mén援救而来。
“总管,王太守来了!”身边一名士兵禀报。
杨元庆回头,只见马邑郡太守王仁恭率领数十名骑兵向这里疾奔而来,片刻,王仁恭奔至杨元庆面前,拱手笑道:“杨将军,我们很久未见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回礼道:“上次跨境剿匪之事,我未事先通告,很是抱歉。”
“没事,过去的事就不用提了。”
尽管杨元庆的拥隋自立使王仁恭对他颇为忌讳,但此时大敌当前,他们需同仇敌忾对付突厥,此时也顾不得计较各人的立场。
王仁恭催马到杨元庆面前,凝视着西陉关,忧心忡忡道:“西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在被突厥人占领,想过去恐怕很难。”
“山间有小路,想过去倒是可以。”
王仁恭一怔,“有小路可以过去吗?我怎么从来不知?”
身后有人答道:“太守,确实有三条小路可以过去,但只能小股部队可以,大军不行。”
杨元庆回头,只见他们身后不远处站着一名军官,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似乎是王仁恭的亲卫首领,杨元庆便笑问:“这位是”
“这是我的亲卫校尉刘武周。”
王仁恭狠狠瞪了他一眼,“我和杨总管谈话,没有你chā口的余地,再敢如此,我必重责!”
“是,卑职知错!”刘武周惶恐认错。
原来此人就是刘武周,杨元庆点点头,但他并不想多说什么,现在他对天意之说已经有所感悟,刘武周造反对他未必是坏事,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刻意干涉,任历史自然发展。
杨元庆又回过头道:“突厥人会担心他们的后路被断,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后方出现数万大军,他们一定分兵来和我决战,务必将我剿灭。”
王仁恭这才明白杨元庆的用意,惊愕道:“杨将军是想在这里和突厥军决战吗?”
杨元庆微微点头,“希望王使君能将周围的居民迅速撤回城内,紧闭城mén,大战明天就要展开。”
这时,杨元庆的瞳孔忽然收缩,注视着西陉关,他淡淡道:“他们已经到了!”
王仁恭也看见了,西陉关内涌出大群突厥士兵,源源不断向山下开来,他立刻回头对刘武周大喊:“快去通告李郡丞,将四周民众转移进城!”
刘武周答应一声,转身而去,望着刘武周的背影,杨元庆又笑道:“你这个亲卫不错!”
“确实不错,jīng明能干,武艺高强,是我的得力助手。”
“虽然这样说,王使君还是要当心一点,现在天下大luàn之时,人心叵测。”杨元庆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王仁恭。
王仁恭呵呵一笑,眼中闪烁着一种对杨元庆的不屑。
“此人是我的亲兵校尉,我自然信得过他,难道杨总管不信任自己的亲兵吗?”
杨元庆笑了笑,他不再多说,目光又重新注视着远方的突厥军,已经出来三四万了,但大队骑兵还是源源不断从西陉关里涌出,看样子,始毕可汗是铁了心要歼灭他的军队,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传我的命令,三军抓紧时间休息!”
史大奈从雁mén城带出了旨意由太原留守发布全国,旨意中杨广明确承诺,将停止高丽之战,引起天下各地郡县jī烈回应,天下各郡兵马向太原汇集,千余人、数百人,聚沙成塔,聚水成河,络绎不绝赶往河东。
留守京城的越王杨侗也任命少府寺卿云定兴为右屯卫大将,紧急率领五万大军北上救援雁mén。
太原城,一支五万余人,从河东各郡赶来的军队已集结完毕,由太原副留守王威率领,这时,从延安郡开来的屈突通五万大军,也抵达了太原,加上河南、河北各郡赶来的三万余军队,至此,已有十三万大军在太原汇聚,只待云定兴的大军到来,便开往雁mén军勤王。
李渊府邸内,李渊正和心腹刘文静商议应对之策,李渊本想扣下史大奈带出的圣旨,让杨广死于突厥之手,以致天下大luàn,但刘文静却劝他,‘突厥未必是想要隋帝之命,一旦达成条件,皇帝返回,追查旨意下落,公不仅xìng命难保,而且会成天下之敌,身败名裂,此举万万不可。’
李渊听从了刘文静的劝告,但他还有些犹豫让王威为主将,他背着手走了几步道:“先生为何不同意我亲自领兵北上?我认为这是我掌握河东之兵的一次机会,放弃了,着实可惜。”
刘文静微微一笑,“皇帝落难之时,叔德亲率大军前去救援,他当然感jī,但事后呢?将来事情平息,他不再有xìng命之忧,回过头再看叔德领军之事,他会不会生出疑心?叔德不可不防。”
李渊点点头叹道:“还是肇仁兄看得远,我险些失了计较。”
刘文静又道:“王威原本是屈突通副将,这次出兵,实际上还是以屈突通为主,王威为副,这样一来,圣上就不会有任何怀疑,只会赞扬叔德募兵及时,忠心可嘉,谶语之忧也就不攻而破。”
李渊深为赞同,这时他又想起一事,连忙道:“我让世民募兵前去参加救援,是否会不妥?”
刘文静意味深长笑道:“世民只有十六岁,圣上不会有什么疑心,反而说明了叔德兄的忠心。”
第四十七章 雁门初战
杨元庆的四万五千丰州军和十万突厥大军已经对峙了三天,如果是从前,隋军装备占据优势的情况,杨元庆会主动出击,寻找战机,但现在不一样了,突厥军的装备接近隋军,而对方兵力两倍于己,如果是硬碰硬地对战,丰州军就算不败,也会死伤惨重,这有违他的初衷。
更重要是,杨元庆是想拖住突厥大军,减轻雁门县城的压力,等待援军到来,或者苏烈截断突厥军后勤粮道,那时突厥军必然大乱,被迫北撤,那才是战机到来。
杨元庆在数百名亲卫的簇拥下,骑马立在丘岗之上,凝视着数里外的突厥军大营,十万大军的营地气势庞大,像一条地毯般地铺在辽阔的原野上。
从对方扎营的整齐便可以看出,对方主将是一个有经验的大将,稳扎稳打,想以优势兵力取胜,而不会出奇兵走捷径。
对于这样的主将,杨元庆更加慎重,这时,他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取出一封信,递给一名亲兵,“将这封信shè入敌军营盘内!”
亲兵领命向突厥大营奔去,他战马疾速,直冲营门,这时,一队百余人的突厥骑兵迎了出来,亲兵张弓便是一箭,将插有信件的箭shè向对方,他调转马头向山丘上奔来,突厥骑兵队也不追赶,有士兵拾起信,便向大营内跑去。
杨元庆看得真切,他笑了笑,对左右道:“回营!”
数百人调转马头,向大营而去。
........
突厥主将是左杀大将军阿史那昆吉,他也是突厥皇族,今年约三十七八岁,是启民可汗之弟,始毕可汗的叔父,在突厥也是一个极为有分量的人物,被始毕可汗封为特勒。
阿史那昆吉为人比较谨慎,他深知杨元庆威震草原,突厥士兵普遍对他心存畏惧,士气不会高涨,更重要是,杨元庆对突厥军的老底非常了解,他能抓住突厥军弱点,这便使阿史那昆吉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他也在等杨元庆的主动进攻。
这时,一名士兵奔进大帐,手中拿着一封信道:“特勒,隋军有信送来。”
阿史那昆吉连忙接过信,只见信封上用突厥文写着:‘隋丰州总管杨元庆致突厥主将’,这是杨元庆的亲笔信。
阿史那昆吉连忙打开信,这竟是一封约战信,邀请双方各出一万军对阵,时间随意,这是突厥人传统的作战方式,双方约定人数以及地点时间,无论胜负,皆不准支援,但这只是在突厥人内部,和隋朝作战还是第一次。
阿史那昆吉冷笑一声,厉声喝道:“忽泰何在?”
一名突厥万夫长应声而入,“卑职在!”
“隋军前来约战,你可率本部一万军出战,给我击败隋军,重挫敌军士气。”
“卑职遵令!”
万夫长忽泰飞奔出帐,不多时,一支一万人的突厥骑兵冲出营帐,向辽阔的旷野奔去,阿史那昆吉带着数十名将领跟在大门处观战。
在一阵阵激昂的战鼓声中,一队队隋军奔腾而出,这也是一支万人大军,五千骑兵和三千重甲步兵,另外便是两千弩兵。
三员大将统帅这次战斗,大将裴行俨为五千骑兵主帅,大将杨思恩为三千重甲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