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动了心,他倒要去拜访一下沈家。
他走过一座书院,这样的书院在敦煌郡比比皆是,也就是学校,而这一家书院占地颇大,占地足有二十余亩,周围有围墙,里面则有十几排房舍,树木茂盛,可容数百人在这里就读,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子,黑底白字,上书‘余杭书院’四个篆字。
在大门口,正好有人送客,杨元庆忽然愣住了,其中一名客人他认识,竟然是罗县县令萧铣,只是此人应该在洞庭湖畔的罗县才对,怎么跑到遥远的敦煌来了。
萧铣一转头,正好和杨元庆面对面,他也愣住了,最后杨元庆先反应过来,拱手笑道:“萧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萧铣脸sè变了数变,但立刻恢复了正常,他笑呵呵走上前,躬身施礼道:“我特来探望一个生病的兄长,杨将军怎么会在这里?”
“奉旨而来!”
当杨元庆看到萧铣身后之人时,他的脸sè也终于忍不住变了,身后的中年男人竟然就是陈胤身边的谋士王默,他当初陪陈胤来自己府上谈判,杨元庆的印象很深。
王默见自己已被认出,他只得苦笑一声,上前施礼,“杨将军,多年不见了,我现在是萧县令幕僚。”
杨元庆直到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当年陈胤莫名其妙被杀,他一直觉得奇怪,现在他明白了,恐怕这个萧铣才是幕后主使,陈胤辛辛苦苦创立的南华会,最后给人做了嫁衣。
心里虽明白,但杨元庆并不露声sè,只笑了笑道:“能在他乡相遇,改rì我请萧兄和王兄喝一杯,现在我有公务在身,就不多聊了。”
“好!杨将军请。”
萧铣含笑施一礼,目送杨元庆而去,等杨元庆稍稍走远,他脸sè一变,拉了王默一把,两人迅速向一条小巷奔去。
走出数十步,杨元庆又回头看了一眼,见周围人来人往,但两人已经消失,杨元庆笑了笑,这个萧铣确实不同一般人,难怪能以一个小小的罗县县令做出一番大事,现在才大业四年,他便开始自己的行动,敦煌南方人聚集,他们竟然打上了这里的主意。
“元庆,刚才那是什么人?”裴矩问道,他不认识萧铣。
“以前在长安认识的一个朋友,交情泛泛。”
这时,裴文晋笑问道:“杨将军,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募兵?”
杨元庆沉思片刻,便道:“宜早不宜迟,今天下午就开始募兵!”
........
下午时分,隋军开始募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敦煌城,但敦煌城内的汉人反应却很平淡,应募者寥寥,三个募兵点只有数百人排队,绝大部份都是生活在敦煌郡的羌人,而汉人只有三四十人,而且都是敦煌城的无赖,想混一身军装。
“房间里,杨元庆背着手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柳树,他还在想着上午遇到萧铣之事,很显然,他们是想来敦煌发展南华会的势力,敦煌近万户南方汉人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这里的人大部分对隋朝不满,思念故乡,萧铣在这里会有很大的收获。
自己该不该阻拦萧铣在敦煌郡的扩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他要阻止萧铣,那他就不会放过翟让了。
这段时间杨元庆心里颇为烦恼,或许是他成婚的缘故,他开始渴望能稳定下来,就像萧铣一样,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不是像流浪者一样,四处漂浮不定,一会儿契丹、一会儿汾阳宫、一会儿又是京城,现在又跑来西域,这种动荡的生活何时是个尽头?
他什么时候能再回丰州?他的根在丰州,现在丰州已经开始大规模移民开垦,而他却无缘参与,使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尤其当今天他看见萧铣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奔忙时,他心便难以平静。
“杨将军!”
副将王威匆匆走进房间,他是屈突通出兵两千而提出的附加条件,由副总管王威担任副将,率领张掖两千人,这个王威虽然名声不显,但他确实经验很丰富,尤其善于和羌人打交道,而且军务熟练,扎营、行军都很在行,是杨元庆很得力的助手。
一路西进,他们配合很默契,王威并没有因为自身资格老而摆架子,对杨元庆十分尊敬,一直进了敦煌郡的地界,王威才告诉了杨元庆实话,他是杨元庆祖父杨素的老部下,平南之战他便是杨素帅帐中的录事参军。
屈突通派王威来,本意是不想杨元庆夺走他的张掖之军,却yīn差阳错,反而给了杨元庆一个得力干将。
也正是这个原因,杨元庆对王威的戒心也慢慢消除,对他也信任有加,这次招募军队,杨元庆便交给王威,由他全权负责。
“怎么,募兵不顺利吗?”杨元庆微微笑问道。
王威叹息一声,“敦煌的汉人很抵触,都不想为大隋卖命,只有几十来应募,而且体质都不行,倒是不少羌人还可以,我就想问问将军,我们能否招募一支羌人之军?”
杨元庆摇了摇头,“羌人之军能招多少?而且羌人不可靠,会留下隐患,尽量少用羌人。”
他背着手走了几步,道:“虽然圣上给我的军队额度是一万人,但我仔细又考虑了一下,我只需要五千人便够了,现在我们还差一千人,这一千人我打算用敦煌的留守之军,但这样一来,敦煌就无兵驻守了,所以我需要招募两千人,就把这两千人留在敦煌郡,作为敦煌守兵,所以最好是招募本地汉人,招募羌人会出问题。”
王威苦笑一声,“可问题是汉人不肯来应募,我们又不能强迫。”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来和他们谈一谈吧!”
.....
被文帝杨坚贬黜到敦煌郡的汉人几乎都是南朝的贵族和士族,他们大多是原来南朝的豪门,家业庞大,就算被贬到了敦煌,也并没有因此落魄,他们依然带着大量家业西迁,在进入敦煌后,他们迅速形成了几大势力,荆州萧氏、余杭陆氏、吴兴沈氏和金陵陈氏和谢氏,其中以荆州萧氏、陵陈氏和谢氏,三家为最大。
萧氏是西梁朝皇族一支,因支持陈朝和大隋对抗被被贬黜到敦煌,被贬黜时家族老小三百余人,一晃二十年过去,敦煌的萧氏已经发展到上千人,成为敦煌郡第一大世家。
萧家大宅位于在敦煌城北面,占地六十余亩,住着萧氏族人近千人,这个家族在敦煌拥有良田数百顷,在张掖拥有三座私人马场,同时拥有大大小小的店铺一百余家。
但掌控着这个大家族最高决策者确实一个女人,名叫萧茵茵,今年三十余岁,她是这个家族的嫡长女,十五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敦煌,为了家族的生存,她毫不犹豫嫁给了当时的敦煌总管马重兵,一个羌人为妾,正是得到马重兵照顾,萧家迅速能扎下根,很快便成为第一大家族,在十年前马重兵去世后,姿容美貌的萧茵茵被敦煌刺史赵浩看中,成为他的小妾,三年前再次成为寡妇。
正是她的二十年两嫁,以牺牲自己一生幸福换来了萧家在敦煌的庞大势力,两年前她父亲去世,整个家族便一致推举萧茵茵为新家主,作为对她的感恩。
萧茵茵jīng明无比且态度强硬,两次为妾的经历使她对敦煌的官员充满了反感和不信任,当年那个刺史赵浩白天道貌岸然来吊孝,晚上便派人把她强行接去刺史府,因此对于太守裴文晋的态度,她也是冷冷淡淡。
“萧家有文人,有商人,有女人和老人,惟独就没有武人,你让我们子弟从军,就不怕误了军国大事吗?”
萧茵茵这句话既是对太守裴文晋说,也是对坐在旁边的杨元庆说,她多看了几眼杨元庆,这个人的名字她听说过。
杨元庆从这旧依然美艳不减的女人口中,感觉到了她对裴文晋的敌意,杨元庆便对裴文晋笑道:“多谢裴太守带我来这里,我想单独和萧夫人谈一谈。”
........
!@#
第四章 威逼利诱
裴文晋有些尴尬,尽管萧茵茵有些无礼,但他却无可奈何,二十年来,这些大家族已经成为地方豪强,他的前任就是触犯到了谢家的利益,几大家族便一起联合闹事,向朝廷联名弹劾,前任最终被罢免,而且这些世家控制着敦煌八成的土地,敦煌军队一半的粮食都是由他们供应,裴文晋本身是一个生,惹不起他们,他只得笑了笑起身告辞了。奇无弹窗qi
房间里就只剩下杨元庆和萧茵茵两入,杨元庆微微笑道:“夫入,民不与官斗,你对裴太守这般无礼,就不怕惹恼了他吗?”
萧茵茵看了他一眼,依然冷冷淡淡道:“我萧家奉公守法,纳税交粮,这就够了,为什么要讨好官府?”
“夫入所说的官府,是否包括我?”杨元庆笑了笑道。
萧茵茵沉默片刻,便道:“杨将军,我无意惹恼你,但我刚才说过了,萧家对军队募兵一事爱莫能助。”
“我不是仅仅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