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甘心,为了继承人突厥已隐隐有分裂之势,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出兵,出兵之事不得不拖了下来。
大醮会上天元皇帝对突厥俘虏侮辱太甚,传到草原,突厥人顿时怒火万分,突厥上层贵族再也无法容忍大周对突厥的挑衅,何况周朝停止进贡后,突厥人不仅得不到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连铁器也紧张起来,突厥上下对大周怨恨不已,这种情况下战争誓在必行。
佗钵可汗已无力领导这次对大周的战事,只是将权力分封下去,其子沙钵略和其侄达头各为小汗,由其子沙钵略小汗领兵向大周问罪,若是胜利,沙钵略自然可以凭此功郧,接替自己父亲的汗位。
看着前面的坚城,沙钵略扬起了手里的弯刀:“孩儿们,里面有数不尽的丝绸,女人,粮草,攻下此城,那些东西都是你们的了。”
“呼嗬,呼嗬。”突厥人大嚷了起来,从沙钵略身后分出数队人马,分成左右向城池靠近,周军以前和突厥人曾有一段长时间的盟友关系,自然知道突厥的战法,所有的军官都大喝起来:“竖盾,坚盾。”
“轰,轰”城墙上坚起了无数人高的盾墙,所有的周军都躲藏在盾牌之下。
“咻!咻!咻!”盾墙刚刚立好,突厥人已拉开了手中的角弓,整个天空仿佛被一朵巨大的乌云笼罩,无数的箭支落在城中,到处响起弓箭落地的夺夺声,偶尔还夹杂着被射中士兵或平民的惨叫声,突厥人一次箭羽覆盖就落下了四五千支长箭。
突厥人的箭羽一次次在头上飞舞,将周军压的抬不起头来,人数实在相差太大了,普乐郡是边境的大城,城中数万人,可是只有二千正规军,将城中的青壮年筛选出来,到时或许可以得到万人,虽然还是和对方的十万大军没法比,却会好上许多。
只得征用平民需要时间,眼下还得靠这二千正规军至少挡上一天一夜,唯一令人高兴的是,城中居民无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比起内地的城池来,军事素质要强的多,许多人可以弯弓上马,而那些来往草原商人的护卫,更是武艺高强,除了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杀人说不定比一般军士还多。
一轮,二轮……也不知挨过了多少轮,向城中至少倾泄下十数万支羽箭,突厥人的箭雨才稀疏下来。
“撤盾,弓箭手准备。”
“哗啦啦,”传来了盾牌倒地的声音,露出了城中藏好的五百弓手,这些人躲在盾牌底下已憋了一肚子的气,弓上的弦已绷得极紧。
“射!”
“嗡,嗡。”弓弦响起,五百支长箭狠狠的向正在向后撤的突厥人射去。
虽然周军箭雨的规模比起突厥人小的多,取得的战果却是惊人,羽箭从高空狠狠的落下,扎入只着皮甲的突厥骑士身上,箭支往往将人整个洞穿,中箭的突厥人往往连惨叫声都不及发出,就坠入马下成了一烂泥。
十万突厥大军犯边的消息,象一阵旋风般的传入了京城,长安百姓顿时人心惶惶,长安不是没有遭过兵灾,只是眼下人人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侧目,宇文宪,宇文神举,宇文亮……一大批英勇善战的将领被皇帝所杀,大周的精兵多数被拖到长江沿岸与南朝对持,谁还能挡住突厥的十万大军,兵从何来,将从何来。
玄龙军的官兵和普通百姓的反应却是不一样,听到突厥人进犯,纷纷向杨天请战,希望朝庭能允许玄龙军调入前线,抵御突厥人,这支军队已经太久没有打仗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玄龙军,依旧是大周最精锐的部队。
http://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八章战议下
   得知突厥十万大军进犯,大周上下顿时乱成一团,天元皇帝经常数日不上朝,而郑译,刘昉等人只会对皇帝溜须拍马,讨皇帝欢心,打击政敌或许拿手,并没有真正的治国才能,对于如何应对突厥十万大军的进攻,恰是一窍不通。
消息传到民间数天,整个京城开始人心惶惶,郑译等人即没有向前线增派援军,也没有贴出布告安定京城人心。在天元皇帝没有明确指定之前,众臣都只能等待,眼睁睁的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面对玄龙军上下热情高涨的战意,杨天并没有压制,他虽然历史知识贫泛,却也知道突厥人正是这一时期中原的主要敌人,而且还会持续数十年之久,此时突厥人对于农耕民族的破坏和凶残,并不比后世的蒙古人差。
隋末时,突厥人更是主导了中原各个起义集团的争霸战争,其中李阀的最终胜利也依靠了突厥人的力量,这场隋末大乱,直接导致了中原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其中有多少是死于突厥人手中,无法统计。
大周虽然是鲜卑贵族组成的政权,但已汉化,眼下已形成鲜卑人和汉人共治的局面,大周和突厥人的战争,其实已是一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
若大隋立国,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突厥人,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杨天很想乘此机会与突厥人进行一次交战,摸清对方的实力,他很快向朝庭递上了请求上前线抗拒突厥人的奏章,就在玄龙军上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前线时,数天过去了,杨天的奏章却仿佛石沉大海般毫无消息,杨天只得带着十数名亲兵返回长安,看看朝庭到底作何打算。
统兵大将末得朝庭诏令不得擅自回京,杨天却不存在阻碍,玄龙军本身就是属于维护京师安全的一支队伍,只是驻扎在城外而已,只要杨天不带着大军,就是天天回京也最多被人指责玩忽职守。不会有其他罪名。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到处是人流,一些富贵人家纷纷驾着大车向外赶,更多的民众则是拖家带口的往城里去,双方都是心急火燎,不时挤在一起,杨天一行十数骑被夹在人流中,只得放慢了速度。
一名亲兵疑惑的问道:“他们这是干什么?”
杨天的亲兵已经组建了一百人,除了从玄龙军选出来的五十名老兵外,还有五十名是杨天收养的孤儿,这五十人以招募的方式陆续进入,在二千人的大军中安插进五十人,又是杨天的亲兵,谁也不会注意。
李纲回道:“他们是在逃难。”
亲兵不解:“逃难。那怎么分两个方向?”
“因为向外的都是富人,他们怕长安不保险,所有要往外逃,而进城的都是普通百姓,他们本来住在城外,现在想搬进城中,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
杨天的脸绷得紧紧的,突厥人离长安至少还有上千里,没想到长安已是乱成如此模样,如果突厥人真的兵临城下,城中还不知道会乱成怎样,这就是三年前一统北方,二年前还雄心勃勃要征服突厥的大周,若是武帝泉下有灵,见到这种情况不知会不会为传位给儿子而后悔莫及。
此时突厥的使者安遂迦正在大周朝堂上夸夸而谈,以居高临下的口气道:“沙钵略小汗尚末娶亲,听闻大周美女出众,特向大周皇帝求娶美女妻之,这三年大周共需进贡大突厥绸缎三十万匹,瓷器四十万件,铁器三百万斤,沙钵略小汗将一同带回。”
突厥使者在朝堂上的狂妄无礼让大周群臣都是勃然色变,只是众人都明白,大周已不是武帝在位时强盛,绝不可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
此时南朝陈国是陈孝宣帝当政,陈孝宣帝名陈顼,是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本来是大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来他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正因为有陈朝的这个先例,周宣帝才会将他的那些叔叔视为眼中钉。
陈孝宣帝虽然与周宣帝同样有一个宣字,高下却有如云泥之别。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陈国实力大增,陈顼还有强烈的开疆扩土之心,在太建五年(公元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在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还是被北周夺走,双方结下了深仇。
公元577年,周武帝去世之前数月,陈顼又派大将吴明彻率数万大军,水陆并进,想重新夺回吕梁地区,只是这次失败的更惨,吴明彻被王轨和达奚长儒两人联手击败,陈国数万大军全军覆灭,连大将吴明彻也被周军俘虏。
正是这次失败,让陈国元气大伤,以致周武帝去世,大周朝庭动荡之机,陈国也无力向周朝进攻,只是经过二年的蛰伏,陈国的实力已经慢慢恢复,而大周的实力经过周宣帝二年多的折腾,比之周武帝在位时已下降了许多,此时对待陈国只能勉强占到上风。
如果突厥人真聚齐了十万大军,杀到长安城下,即使能守住长安,陈国也绝不会放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周社稷说不定就有倾覆之危,一时谁也不敢接突厥使者之言。
宇文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