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怕被自己的汗水弄脏了书信,鲁识字还特意弄了块子蓝色的粗布,小心翼翼地把书信仔细包裹好了,揣在胸前,片刻也不离身。
看到鲁识字如此的走火入魔,也就有好心的弟兄提醒:什么叫风尘?什么叫青楼?你知道不?就是那种不要脸的女人,就是那种脏地方。这种女人是信不得的,都是逢场作戏罢了,可不敢当真。你小子都是七杀营的营官了,名天下地英雄,找什么样好人家的闺女做婆姨都有人抢着提亲。你要是和这样地女人牵扯上了,一辈子的名声可就都毁了……
就为了这些弟兄地好心提醒,鲁识字好几次就和人家打起来:“你知道个屁,人家这姑娘的好,我都亲眼见过地,你们知道好屁,知道个屁……”
一来二去的,也就没有人再理会这事情:你鲁识字爱想这种女人,你就想去吧,又干别人什么事情了?懒得搭理你!于是。
每当夜深人静或者四下无人的时候,鲁识字才把这书信取出来,小心在意的看着信纸上那些自己一个也认识的娟娟字体,时哭时笑,如疯魔一般。
也有以前的兄弟嘲笑鲁识字是没有见过女人的夯货,被人家这么一封书信就弄的心智全无。可鲁识字不在乎,根本就不管别人是怎么看的,依旧故我。
鲁识字可是赴死军中的精锐,又是七杀营的营官,这等事情迟早被忠诚伯知道。
自从李四知道事情以后,果真就把鲁识字叫了过去,单独谈了这事情。
时至今日,鲁识字依旧记的忠诚伯的言语:“喜欢什么样的女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只要和打鞑子的大事无碍,管他什么狗屁的张家长李家短?出身青楼怎么了?当年的梁红玉也是出身青楼,打的也是鞑子的祖宗,我李四敬佩的很。你要是无心,那就罢了,你要真有这个意思,就象个爷们那样,去南都看看人家去,我支持你……”
有了李四的支持,鲁识字就算是吃了定心丸,心里也就踏实了,又央着李四给林千金回了一封书信,这才安下心思来到归德。
鲁识字是打定了主意的:“南都,花子巷,林千金,等这一仗打完了,说什么也要去看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160章 潸然泪下
 更新时间:2009…10…23 18:23:34 本章字数:10997
了配合朝廷的扬州战役,同时也是为了扫清淮西北部子,更主要一点就是为了河南主战场牵制更多的敌军。赴死军这边出动了两个天干营和六个地支营,还有以孔有德为首的弓箭营,阵势摆的不小,各种准备也做的足足,就等着一声令下好开打呢。
作为北线主力的淮扬军,兵器都不知道擦了多少回,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收复扬州告慰史可法在天之灵呢,偏偏就是等不来攻击的命令。
别说是赴死军这边,就泗州等地的准备挨打的新附军也着急的不行。投降举义的事情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着赴死大军一压上来,这边好动手格杀满洲兵然后献城呢。可一连就是好几天过去了,屁大点儿的动静也没有。
难道这行军打仗还真的要等什么黄道吉日?
李四这边也急着呢。
北线这边不开,西线的主力也就不好展开。这呜洋呜洋的大军是这么好耽搁的么?每天人吃马嚼往来调动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进攻,讲究的就是一突然性,再这耽搁着,士气下降先不说,敌人的准备也就愈发充足了。
可朝廷那边都催了三回,是说还没有准备好,还要再缓几天。
这么一闹,李的火气可就真的压不住了,他娘的这种事情也能缓得?
“告诉杨廷麟,三日之内,再不发动击,我就单干了。

杨廷麟好歹也是个知地。还能不明白兵贵神速地道理?
可朝廷里地大军拼凑出来地。各部地人员都有。杨廷麟能够直接指挥地就只有最近编练地新军。新军里头。中下层军官都还没有凑齐呢。这就要仓促上阵。需要做地事情实在是太多。
人员地调度或许还可以克服。关键这次大战完全就是李四挑起地火头。朝廷里是不得不有所动作。这么仓促地事情。事先有没有准备。尤其是这种渡江强攻地战役。千头万绪所需物资极为繁杂。所有地这些军资军械尤其是渡船。不是说句话就能有地。
杨廷麟比李四还着急呢。
可着急也没有用。你就是急地上了房跳了梁。就有军资军械了?
李四那边象催命一样。已经催了好几回了。杨廷麟也理解李四地焦急。毕竟人家地大军已经开出去了。再不开打各方地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要是只有李四催也就罢了,朝廷里边比李四催地还厉害,仿佛陈兵战前的不是李四,而是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一样。气的杨廷麟都想把那些官员揪出来狠揍一顿,尤其是到了气不过的火头儿上,真想就撂下挑子不干了。
可杨廷麟终究是杨廷麟,顶着各方的压力和催促,也得耐住性子,嘴上地大燎泡起了一层又一层,还得把一项项准备安排下去,尽量把纰漏减到最小。
强行渡江,准又不周全,这胜负之数可就不好说了。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四那边也等不了,叫嚷着再不开战就要单干。
李四既然说的出,就一定做地到,杨廷麟最怕的就是这个。要是李四真不管不顾地自行其事,这扬州大战可就真成了赴死军唱独角戏了。
尽管知道如此这般就渡江作战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战果,杨廷麟还是咬着牙给李四做出了“三日后总攻”地答复,同时暗示李四“朝廷这边不要有太多指望,赴死军要做好增援准备”。
只要有赴死军在旁边策应着,杨廷麟并不是太担心会有什么极其严重的大败。因为他太熟悉李四了,虽然个大明忠诚伯和朝廷里有点隔阂,可也不会做出隔岸观火的勾当来。朝廷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这点军队,这可是小皇帝的脸面和倚仗,真要出现了什么三长两短的危险局面,赴死军也会过来增援。
要不是有赴死个撑住了后腰的天下第一强兵,杨廷麟绝对不敢领导这场渡江战役,而且还会极力阻止朝廷这种好高骛远而又不切实际的举动。
不管怎么说吧,也管有没有准备好了,反正是调动频繁人喊马嘶,一派大战之前的景象。
就因为这次还没有开始的大战,朝野上下也实现是第一次空前的团结。
以前和老东宫们素有不和的东林人也不找这些元老的麻烦了,纷纷把目光投向长江。主战的调子喊到了天上去,一个个赤头白脸的声嘶力竭,好像不这么喊就是国之奸佞民族败类一般。
也有些个更加热切的学子,在大街上断指为誓,发下什么“王师不胜则纵身长江”的誓言。
更有甚者,把王师北伐的进军路线都安排好了。“先取淮扬,再下淮北,席卷山东,攻克两辽,直捣黄龙一战而定乾坤。”
持这种论调的还不在少数,这些读书读的热血沸腾的学子们分明是要把建州女真的老巢也端了,想着把鞑子一网打尽呢,谁还记的什么长城要塞和山海雄关?仿佛只要他们一句话,这些地理上的险要所在就凭空消失了一样,仿佛只要他们这么一喊,就能让那些连闯军都怕的大明朝官军就会成为天兵天将。至于后勤如何保障,这些军资从哪里争取,谁还理会那些呀?打的热血沸腾就可以了嘛……
要是大行崇祯皇帝在九泉之下听到这些荒谬到家的论调,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朕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刚刚才知道打仗是不用后勤的,早知道这样,李闯和鞑子我早就收拾了,还会有今天的局面?
朝廷的军队到底准备的怎么样了?这场大战又应该怎么去打?兵力如何调度,粮秣后勤如何补给等等这一切实实在在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关心。面对这场即将展开的大战,好像是一场狂欢一般,绝大部分人都投身于这场狂欢之中。
大明朝退缩的太久了,这种主动出击的进攻姿态是上上下下期待了很久地事情。在人们的眼里,如今圣君在位,又是刷新鼎革,如今又摆出主动求战收复故土地架势,下面的那些兵啊将啊的就应该用命死战,只要军队用心了,打败小小满洲还不是易如反掌?
正是这场南都的集体大狂欢,使得很多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地狂欢愈发被忽略了。
而御道东街钱府的小小狂欢就是中的一个。
谁也没有注意到,仿佛根本就不值得注意一般,以前地吏部尚书钱谦益钱老大人在丢了官职之后,再次被朝廷启用了。
当然钱大老爷再也不可?出任方面大员,而是担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礼部郎中。
按说郎中好歹也是个正五品了,虽然和以前尚书的宝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