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龙腾-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司徒王允却是陡然仰天长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老泪横流,泣声道,“天不亡我大汉,天不亡我大汉哪,呜呜呜……”
  “有救了,陛下有救了。”刘弘、卢毓、孔融等人亦纷纷弹冠相庆。
  献帝闻知援军到来,危机暂时化解了,稚嫩的小脸上也崭露出了一丝笑容。
  ……
  禁宫门外。
  皇甫嵩率领的五万精兵在局势最为危急的时刻及时杀到,没有任何犹豫便向宫外的凉州军发起了猛攻,虽然凉州军也是天下雄兵,但皇甫嵩带来的援军战斗力绝对不在凉州军之下,而且数量上远远超过。
  凉州军主将董玩只是董卓的亲兵统领,根本无能力指挥大军有效作战。整个凉州军指挥混乱、各自为战,诸兵种之间根本没有协同配合,这也难怪吕布领三千禁军能抵挡如此之久的原因了。
  不多时,赶来的援军便发现了凉州军的弱点。当即调整兵力布置,先以骑兵将凉州乱军分割开来,再以重装步兵形成合围,最后以弓箭手逐一射杀。不到一个时辰,这二万凉州乱军便已经被并州军消灭殆尽。
  如果,事实证明李儒的推测是正确的,董玩鲁莽兴师杀回长安报仇,只能是自寻死路。
第五部 位极人臣 第六十八章 位极人臣
 更新时间:2008…10…19 23:05:19 本章字数:3553
  马嘶人沸声中,五万得胜兵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禁宫外停驻。
  以王允为首的朝中大臣已经急步而出,立于宫门前向马上将士道:“圣上有旨,皇甫嵩将军及各位将军进宫见驾,随行甲士免朝。”
  皇甫嵩等援军将领急翻身下马,跪倒尘埃、毕恭毕敬地应道:“臣等领旨谢恩。”
  三呼万岁、谢过圣恩后,皇甫嵩等人翻身爬起,在王允等朝中大臣的引路下直奔未央宫正殿面见天子。
  来到未央宫正殿之上,皇甫嵩等人再次三跪九叩、三呼万岁。
  董卓伏诛、叛军平定,堂上一片喜气洋洋。汉献帝的小脸上也充满了兴奋感,做了三年多傀儡皇帝的他总算感到了扬眉吐气,忘乎所以起来,差点忘了还跪在堂下的众人。
  帘后听政的何太后见状,知道小皇帝高兴得走神了,在后面轻轻“咳”了一声。
  得何太后提醒,汉献帝顿时清醒过来,想起了皇甫嵩等人还跪在堂上呢,立刻朝下望去,只见跪着数人,连忙让众人免礼起身。
  此刻,汉献帝才发现,除了站在最前一人乃熟人皇甫嵩外,紧跟其身后的三人自己从未见过,其中二人一身铠甲,甚是雄壮威武,另一人则作士林文人装扮,面貌清奇不凡。
  汉献帝不由心下好奇,朝皇甫嵩问道:“皇甫将军,你身后三位乃何人?为何朕此前从未见过?”
  皇甫嵩上前一礼,恭声回答道:“陛下,此三人乃征北将军萧言帐下大将颜良、文丑及军师荀彧。萧将军忠心圣上,恐京师有变,于数日前遣三万大军前来,与微臣一起驻守潼关,以防京师不测。怎料没数日,便收到司徒大人飞鸽传书。托陛下鸿福,臣等方能及时赶至,一举歼灭叛军,真乃汉室江山之大幸,天下苍生之大幸矣。”
  皇甫嵩越说越激动,热泪满面,重重地又跪了下去。身后的荀彧三人见状,也忙不迭地跟着跪下了。
  汉献帝虽说是聪慧过人,但毕竟是年纪尚幼,立时慌了手脚,马上从龙椅上起身,便欲下来扶起跪地众人。
  皇甫嵩对汉室忠心耿耿,视圣上若君父,见状忙站了起来,嘴上连说有罪有罪。荀彧三人也就顺势站了起来,静立一旁。
  这时,王允朝孔融使了一记眼色。孔融会意,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启奏太后,臣以为此次诛杀董贼、平定叛军,汉室江山尚未完全稳固,需尽快推举一人担当大将军,驻守长安稳定天下民心,遂携雄兵一扫天下逆贼。”
  孔融话音一落,便听到垂帘听政的何太后问道:“卿家以为何人堪为当朝大将军?”
  孔融想也没想,顺口道:“臣认为,征北将军萧言可担当此任。”他与萧言多年交好,自然是不加考虑便脱口而出。
  皇甫嵩对萧言印象也是极佳,但是大将军一职,名义上执掌全国兵权,权势尚在三公之上,不可轻易于人。而萧言虽然忠于汉室,战功彪炳,但始终从未上得朝堂,不由得犹豫了起来。
  此时,只见荀彧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上前禀奏道:“启禀陛下。彧等三人出征前,萧将军曾书信一封与彧,转呈陛下。”
  汉献帝对萧言的种种事迹早有耳闻,心中还是相当地崇拜的,听荀彧说萧言有信转交自己,连忙命太监将荀彧手中书信拿了上来。
  汉献帝仔细地看着萧言书信中的内容,神情不禁动容,看完书信后过了许久,才慢慢将信合拢,深思了起来。
  汉献帝虽然年纪尚幼,但自小聪颖早熟,加之出身帝王之家,见识自是不浅,又经历了诸多磨难历练,无形中自有一股威严。殿中众臣见汉献帝不说话,也不敢发问,但皆好奇萧言的信中内容,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汉献帝。
  原来,萧言给汉献帝的书信大意:汉朝天下,积弱已久,各地诸侯纷纷拥兵自重,乱民四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唯今之计,一方面对内平定诸侯,安抚百姓,另一方面寻找时机震慑异地蛮夷,开疆扩土,扬威大汉天威于外。臣萧言乃布衣白丁出身,论才能论功勋自然无法于朝堂众位元老相比,但亦愿毛遂自荐,担负振兴大汉之重任,臣麾下数十万将士皆为陛下效死命。然目前形势,陛下尚需隐忍一时,有皇甫老将军在,自可保长安无碍,待臣平定北方之地后,自当前来晋见陛下,届时北方大军南下,扫平动乱,使我大汉江山得以万世流传!为陛下,汉室基业,为天下百姓,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献帝毕竟是年少心性,有些盲目崇拜英雄人物,看完萧言之信,心中顿时热血沸腾,甚至想立刻将萧言封为大将军,但又考虑到此时朝中皆是老臣,萧言虽然在外战功彪炳,但是在朝中并无根基,冒然加封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小皇帝心中是极愿萧言做上大将军之位的,但又唯恐朝中有人不服,踌躇了许久,没有结果,只得与帘后的何太后商量。
  …………
  时间过去了许久,殿中众臣皆等得有些腿软。这时,皇帝与太后商议的结果出来了。
  汉献帝命人昭告天下:废太尉,设大司马,册封皇甫嵩为大司马,掌武事;萧言为大将军,掌征伐;二人位列三公之上。其余众大臣将领,一一封赏。而吕布则因诛董护驾有功,也被封为大汉卫将军,位二品。
  吕布见自己期待已久的大将军之位被萧言得去,心有不甘,虽然自己被封为卫将军,但其上既有萧言这大将军,又有皇甫嵩这大司马压制,等于是个虚衔,心中甚是嫉恨,看向满面喜气的汉献帝及众大臣的目光也闪烁起来,心想如果不是自己诛杀董卓,而后拼命抵挡乱军,你等焉能如此快活。
  吕布心中开始盘算起来。散朝后,也不多话,匆匆离去。王允看到吕布如此,心中暗暗叹气,也无可奈何。随即招呼荀彧等人至府中做客。
  当晚,司徒府中设宴款待荀彧等人。通过荀彧之口,王允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萧言军会这么及时地赶来长安救驾了。
  原来,并州大军自丁原死后,不是被编入董卓军中,便是四处逃散而去,使得并州各郡军事防御陷于一个空虚阶段,加上盗匪四起,流民纷纷逃离。董卓见并州如此混乱,认为没有任何派兵驻守的价值,而且自己确实也需要大军震慑朝中反对势力及各方诸侯,分散兵力的话,对自己也有很大的风险,也就放任并州混乱而不理了。
  而萧言恰恰是看到了这点,认为是打通进军长安的好机会。年刚一过,萧言便令驻守魏郡的荀彧、颜良、文丑领五万大军奔袭并州各郡,平定盗匪,接收官府势力。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各郡官员一见是征北将军萧言的部队,大部分都兴高采烈地大开城门,迎接荀彧等进城;碰到少数顽固抵抗的城池,也被骁勇善战的萧言军一举破之。沿途更是有不少落草为寇的流民,纷纷要求加入萧言军,整个并州在一个半月就纳入了萧言的势力范围。而荀彧所率领的这只大军,越打数量越多,由最初的五万人,变成了八万人。在控制了整个并州的军政后,荀彧等人在萧言的指示下,在叮嘱了各郡官员及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后,即领三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