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8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陆军不一样,海军,特别是舰队官兵对敌人并不是完全仇视,而且在战斗结束之后,都会主动营救对方的落水人员。这是海军的传统之一,早在风帆时代,任何一国的海军战舰就承担起了救援战败对手人员的责任,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这大概也与海军的战斗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在海战中,不管是炮战,还是航空作战,交战双方的官兵都不是面对面的与敌人作战,也就很难见到鲜血淋漓的场面,更不会像陆军步兵那样,需要将刺刀捅入敌人的身体来杀伤敌人。因此,海军官兵一直严格遵守着交战原则,那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要尽一切可能救援对方失去战斗力的军人,而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
打捞工作持续到了天亮,常荐新没有忘记将歼灭美军舰队的消息发给谈仁皓。而对常荐新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很过瘾,因为从一开始,美军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甚至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当时常荐新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如参谋们所说的那样,美军是在自寻短见吗?

第二十章 凯旋

歼灭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了回去。最先收到消息的是正在百慕大岛上组织陆战队攻打哈密尔顿港的韩绍锋,随即远在金斯敦的罗云冲也收到了消息,在天亮前,也就是帝国本地时间八日傍晚的时候,甘永兴与聂人凤也收到了这一重大捷报。
对韩绍锋来说,现在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攻打百慕大群岛了,只要舰队继续为他提供防空掩护,阻挡美军的岸基轰炸机,直到他修好了岛上的机场,就没有别的任何力量能够威胁到他。至于岛上的那点美军,韩绍锋还真没有放在眼里,而且在大西洋舰队完蛋之后,防守百慕大群岛的美军还有斗志吗?
对罗云冲而言,干掉了大西洋舰队的意义就要重大得多了。首先他不需要再为后方航线的安全担心,甚至不需要为大西洋上的运输航线担心,除了潜艇之外,美军已经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了。其次,他不再需要考虑为舰队,甚至为陆战队提供大量的作战物资,而可以将运力用来运送更多的燃烧弹,轰炸机,以及各种保障物资与设备,甚至还可以分一部分运力给古迅雷,让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能够推进得更快一点。第三,随着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建成,再加上部署到百慕大岛上的护航战斗机,现在罗云冲的轰炸机可以对付波士顿以南的任何一个美国的城市,而不需要担心是否能够得到护航掩护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舰队在歼灭了所有的敌人后,制海作战已经是次要行动,舰队可以转为对陆作战,至少可以出动舰载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这不但提高了轰炸机群的打击范围与打击能力,同时还增强了打击美国本土的力量。
对帝国海军而言,这次胜利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美国大西洋舰队是最后一支可以在海上与帝国海军舰队作战的部队,随着大西洋舰队覆灭,帝国海军已经成为了唯一一支可以控制全球海洋的海军,至少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之内,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够威胁到帝国海军的地位,整个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海军的掌握之中。这也是自三百多年前,帝国海军击败了欧洲各国海军之后,首次控制全球海洋!
击败了最后一个敌人后,海军已经赢得了海上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对于当时比较紧张的陆海关系,以及与即将成立的空军,国防部有牵连的问题时,都给了海军更多的砝码,让海军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这至少可以让聂人凤在首相面前有更多的底气,为保证战后海军的利益提供帮助。
海军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击败了海上的敌人并不等于就击败了所有的敌人。在歼灭了大西洋舰队之后,海军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当时一个焦点问题。另外海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还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直接关系到了战后帝国海军的发展,即在控制了全球海洋之后,帝国海军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由海到陆”的海军发展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聂人凤亲字提出来的,该思想的核心就是将舰队部署到敌人的家门口去,利用海军关上敌人的大门,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确保帝国的根本利益。
表面上,这套军事思想与风帆时代帝国海军的发展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时帝国海军也是杀到了敌人的家门口,把敌人堵死在自家的院子里,从而达到了控制全球海洋,并且维持了长达近2个世纪的海上霸权。可是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海军思想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风帆时代,海军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海军。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所谓的“到敌人家门口去”的战术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封锁敌舰队驻扎的港口,将敌舰队堵死在港口里面,从而控制海洋,其本质是要控制海洋,而不是通过海洋来控制陆地。在聂人凤提出的这套海军思想中,核心是在控制了海洋之后,前去控制陆地,也就是说,从海上出发,去控制陆地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就决定两种海军发展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时,聂人凤提出的海军发展思想也正好切合了帝国未来的利益。在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之后,帝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对手。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海上向帝国挑战,全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的掌握之中。可是,这并不表示帝国没有了对手与敌人,很明显,帝国与德国迟早要分道扬镳,甚至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那么,海军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分割俄罗斯,加上波斯帝国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帝国与德国很难在地面上直接对抗,因此,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海军。德国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算有世界上最多的潜艇,可是潜艇最多只能破坏制海权,而不可能控制制海权。因此,德国海军根本就不佩成为帝国海军的对手。那么,帝国海军的下一个任务自然是去压缩所有对手的生存空间,用聂人凤的话来说,将前线推进到敌人的海岸线上。
当时,帝国与德国还没有翻脸,因此聂人凤的这一主张也不是很明确,帝国首相更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进攻性的海军思想。可是聂人凤的目光相当长远,可以说,他当时提出的海军军事思想为战后数十年帝国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帝国海军数十年来一直是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奠定了基础。
最无法肯定的还是聂人凤这套海军军事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就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通过实战来检验,并且在战争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就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任务:从海上出发,将战线推到敌国的海岸线上去!
歼灭大西洋舰队,而帝国海军转型铺平了道路,在没有海上敌人之后,海军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检验新的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看,聂人凤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海军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联合舰队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夺取了最后一片海洋的制海权。这就是击败大西洋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火,甚至连很多战败国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帝国百姓都认为,应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平常秩序,而不是一直将帝国的资源用于战争,帝国也没有义务单独去击败美国。
对于国内民众的反对,薛希岳是不可能用强权镇压的。当时薛希岳本人也清楚,战争拖下去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与德国,波斯的谈判毫无进展,这两个国家摆明了作壁上观,都希望用美国这个战争泥潭来拖垮唐帝国,从而在战后的世界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连波斯帝国这个唐帝国的传统盟友都不愿意大规模的介入对美战争,只是承诺为帝国提供更多的石油等战争资源。德国就更不用说了,在唐帝国做出了很多重大让步之后,都不愿意出兵美洲,而是把钱花去建造更多的战舰,想与唐帝国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