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韩绍锋的评价来看,大部分的陆战队军官都不太喜欢方孝贤,或者是方孝贤这类的将领。可以说,方孝贤更像是一个陆军将领,而不是一个陆战队将领。在很多人眼里,方孝贤的脾气太温和了,而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另外,就是他太过于遵守纪律,太喜欢按章办事,而这是陆军的传统,绝不是陆战队的传统。
陆战队的特殊作战方式,决定了大部分陆战队将领的性格,从颜国忠,到韩绍锋,袁野,再到龙震,没有哪一个陆战队将领的性格不火暴,不直接,不冲动。这都是由陆战队的作战方式所决定的。试想一下,当一支部队背对着大海,面对着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强大的火力,密集的弹雨,如果没有点勇气的话,那还怎么去战胜敌人?正是这种背水攻坚的作战环境,让陆战队将领都勇猛无比,都争强好胜。方孝贤不是这样的将领,他是陆战队中的一个异类,一个脾气不温不火,性格也不冲动,让人觉得不够耿直。龙震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的性格比韩绍锋还要冲动,动不动就会骂人,而且从来藏不住话。以前有韩绍锋在,两人还很少接触,矛盾也不会爆发,而现在两人直接合作,问题就自然爆发了。
两人之间到底产生了什么分歧,谈仁皓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现在陆战队在为怎么攻打瓦胡岛而犯难。也许是方孝贤主张不直接攻击,而龙震则坚决主张登陆瓦胡岛。反正,在考爱岛上的美军投降之后,陆战队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通过大规模的轰炸,封锁,最终使美军主动放弃瓦胡岛。另外一套方案完全相反,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登陆瓦胡岛,攻占珍珠港。
廖汉翔暂时还没有做出决定,在打下了考爱岛之后,前线的部队需要时间休整,也需要时间补充新兵。另外,还给韩绍锋分了一支登陆舰队,也需要时间来集结更多登陆舰队。作战物资也比较匮乏,需要时间来运送物资。还有情报搜集工作,部队调整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廖汉翔就没有立即决定用何种方式攻打瓦胡岛,海航与战略打击部队并没有停下来,轰炸瓦胡岛,以及更东面的其他岛屿的行动仍然在进行,而且作战强度越来越大。从廖汉翔的这一安排上来看,也许他准备双管齐下,下轰炸,如果轰炸无法迫使美军屈服的话,那么就只用“硬”上了。
谈仁皓还收到了几封情报,都是与太平洋这边有关系的情报。
美军很有可能已经放弃了夏威夷群岛,在考爱岛失守之后,夏威夷群岛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价值,部署在考爱岛上的战术飞机都能够控制正个夏威夷群岛,而考爱岛的面积非常大,足以让唐帝国海军在这里部署上千架战术战机,因此,美军要想掌握制空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考爱岛还可以成为陆战队的前线集结地,有面积广阔的背风锚泊地,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这些,都使美军不可能守住夏威夷群岛,只要帝国海军有足够的决心,那么夏威夷群岛沦陷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可美军并没有真正的放弃夏威夷群岛,从美军部署在夏威夷群岛的作战部队,并且仍然在向夏威夷群岛投入航空兵,运送作战物资的行动上来看,美军仍然在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可这与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并不符合。唯一的解释就是,美军想利用夏威夷群岛拖住唐帝国海军的进攻步伐,为部署本土防御争取时间。
谈仁皓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美军正在其本土西海岸构筑“太平洋壁垒”,这是一条长达数千公里的防线,在美国参战之前,就已经在修筑这条防线了,只是进度一直不快,到26年中期的时候,美国才开始重视“太平洋壁垒”,并且将其作为了本土防御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当时谈仁皓并不知道,美国为了修建这条防线,将投入难以想像的物资,仅水泥就用掉了上千万吨!可以想像,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防线,而这样的防线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修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从26年中期开始全面施工,之前已经打下了基础,以美国的工业实力来计算的话,也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甚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美国肯定是在利用夏威夷群岛,希望在这里坚持得更久,为修筑“太平洋壁垒”争取到时间。
从这一点上看,陆军提出尽快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的计划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抢在“太平洋壁垒”完成之间登陆的难度要小得多,而等到这条防线建起来之后再登陆的话,那麻烦就大得多。可是从根本上讲,要跨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就算没有“太平洋壁垒”,要想在美国本土成功登陆也是极为困难的。
另外一条情报就是美军正在南太平洋上集结兵力。最初,谈仁皓还不大相信这份情报,可是接着他又收到了几份相关的情报,这下他也开始相信,情报部门不会连续好几次都出错吧。
南太平洋实际上没有太多的价值了,澳洲大陆上的战斗结束之后不久,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美澳联军很快就投降了,美军最后一个大的据点是新西兰,其他的岛屿都没有防御的本钱。而新西兰距离澳洲大陆上千海里,美军又没有制海权,战术航空兵又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美军很难通过新西兰发动反击。可以说,只要唐帝国海军不在南太平洋上发动进攻,那这边就不会有什么战斗爆发。
从太平洋的总体战局来看,南太平洋也是无足轻重的。唐帝国海军的下一步目的是打上美洲大陆,而且是尽快打到美国本土去,因此,南太平洋属于边缘战区,唐帝国海军甚至没有在这边部署一支像样的舰队,美国也没有舰队在这边活动。对双方来讲,在战争结束之后,南太平洋上的结局就自然确定了,没有必要在此之前大动干戈。可是从情报部门搜集到的情报来看,美军正在调整南大西洋上的兵力部署,而且两支美军的运输船队在离开了旧金山之后,并没有前往夏威夷群岛,而是直接南下,并且在圣诞岛停留过一次,然后又消失了。这两支船队的规模不算小,运载的肯定是作战武器,如果让其到达了惠灵顿的话,那么新西兰的美军至少还可以坚持一年以上。架上新西兰本身就是农业国,只要美军有足够的作战物资,那么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廖汉翔已经调整了潜艇部队的部署,将维拉港的十几艘潜艇都派了出去,另外之前在太平洋中部海域活动的潜艇也纷纷南下,前往截击美军的运输船队。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可希望应该不大,美军船队有数量不少的护航战舰,仅靠潜艇,很难彻底击溃船队。可就算让这支船队到达了新西兰,美军也抛不起什么风浪。没有舰队,没有登陆舰艇,美军就不可能离开新西兰,去攻打别的岛屿。
谈仁皓一直想不通,美军在南太平洋上调兵遣将做什么。新西兰只是一个农业国,没有健全的工业,也没有发达的造船业,能建造的也就只是一些不到百吨的小渔船。现在,巴拿马运河已经被控制,姜仲民的第二舰队在南太平洋上活动,美国实际上已经无法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了,而美国西海岸的造船业也相当落后,根本就无法在断时间之内建造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甚至连登陆舰队都不可能建造出来。没有登陆舰队,美军就不可能在南太平洋上发动反击,那么,美军在南太平洋上搞那么多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谈仁皓只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军希望唐帝国海军去攻打新西兰,以及其他仍然由美军控制着的岛屿,其最终目的与他们在夏威夷群岛上的防御部署一样,都是在争取时间。
只要帝国海军去攻打新西兰,也许不需要投入多少舰队,特别是在登陆成功之后,陆战队完全可以独力作战,而不需要舰队的支持与掩护。可是,这肯定需要投入大批陆战队,并且消耗掉大量的作战物资,最终必然影响到整个战争进度。如果美军能够在这里拖延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的话,那么美国就有足够的时间提高本土的防御能力了。
谈仁皓很快就坚定了自己的这个判断,美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指挥官是艾森豪威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这也让谈仁皓更加相信,美军的目的就是要拖延时间,如果能够拖到28年的话,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在战场上获得一次难得的反击机会。不管反击到底有多大的可能让美军获得最后的胜利,对于垂死挣扎的美国而言,有一根救命的稻草,总要比什么都抓不住要好得多吧。
其他各方面的消息也有不少,比如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