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塞莱斯廷预言-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她正同我们大家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难以容忍那些会使我们走下坡路的因素。近一二十年来,那种典型的我第一的姿态正是人们焦躁不安、有所企求的反映;从华尔街的金融家到城市犯罪团伙,每个人都受到影响。〃

她眼光直盯着我,〃当人们带着这种态度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期望过高,就使得这种关系几乎变得不可能。〃

她的这一看法使我回想起我最近的两次交往,每次都是开始时充满激情,而不到一年便分道扬镳。我的思路又回到沙琳这儿,她在耐心地等待着。

〃对这种不现实的人际关系我们该负什么责任呢?〃我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神父谈了很久,〃她回答说。〃神父认为,当两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期望很高,要求对方生活在他或她的小天地里,心甘情愿地参与到他或她圈定的活动中去,那么,一场以自我为中心的战斗便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她这倒是说到点子上了。我最近的两次交往确实都变成了权力之争。我们为日程安排而争执不休,和睦相处的时光十分短暂。我们常常在诸如做什么、去哪儿、为了啥这些问题上意见分歧,难于统一。到最后,一件事谁来作主,一天的去向谁来安排,都成了无法解决的难题。

〃由于这种想要控制别人引起的纷争,〃沙琳接着说道,〃手稿认为,我们会发现很难与某个人长久相处。〃

〃那并不全是意识方面的问题。〃我说。

〃我也这么告诉神父,〃她回答。〃但神父说,要记住,当现代社会的大部分弊病能归结到人的焦躁不安和有所企求时,那么,与人交往方面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我们最终会意识到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目标,意识到那种特别的给人以满足感的体验的真正涵义。当我们充分把握这种体验,我们就达到了第……条真知的境界。〃

菜来了,我们暂且住口,侍者往杯子里倒了酒,我们便吃起来。当沙琳伸过手来从我的盘子里叉了块鲑鱼时,她抽抽鼻子,咯咯笑了起来。我感到同沙琳在一起很惬意。

〃好吧,〃我问她,〃我们正在寻觅的这种体验是什么呢?第一条真知又是什么呢?〃

她迟疑着,好像不知道怎样开头。

〃要说清楚不很容易,但神父是这样解释的,当人们对生活中的巧合现象有所认识时,第一条真知就体现出来了。〃

她倾过身来。〃当你要做某件事或在生活中要采取某种步骤,你会有一种预感或直觉,是不是?那时候你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随后你差不多忘记了,你又去忙别的事,突然,你遇到的某个人,读到的某本书,或去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你想象过的那种情形。

〃在神父看来,〃她接着说道,〃这些巧合现在越来越多地发生着,这就使我们觉得这不纯粹是偶然的事。我们会感到这是天意,好像我们的生活由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引导。这种体验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兴奋感,而结果,我们感到比以往更有活力。

〃神父告诉我,这正是我们已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而现今一直想要加以证明的体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种神秘的心理活动是真实的,是有意义的,有着某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意味。这种意味便是第一条真知。〃

她看看我,期待着,但我没有说话。

〃难道你不明白?〃她问我。〃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第一条真知就是对这种内在神秘的反省。我们体验着这些神秘的巧合,即使我们还不能理解,但我们知道这些巧合是真实的。就像在小时候,我们觉得还有一种我们尚未发现的生活存在,在各种现象后面另有一种因素在起作用。〃

沙琳的身子又朝我这边倾过来,说话时还比划着手势。

〃你真的对这种事感兴趣,是吗?〃我问她。

〃我记得,〃她严肃地说,〃你曾经谈论过这方面的经历。〃

她这话说得我心里一动,她是对的。我生活中有一个时期确实经历过这样的巧合,甚至还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加以理解。但后来我的观点变了。我开始认为那只是一种幼稚的、不现实的想法,我甚至不再理睬这种事儿。

我看着沙琳,带着辩解的口气说道:〃那时我可能正在阅读东方哲学或基督教神秘主义的书。这你是记得的。不过,沙琳,你所说的第一条真知,历史上已有过多次记载,它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对神秘现象的一种看法如何能引起文化的变革呢?〃

沙琳低着头看着桌子,过一会儿,又抬头看看我。〃别搞错了,〃她说。〃以前人们对这种意识当然有过体验的描述。实际上,神父就认为,第一条真知不是新近才有的。他说历史上这个人或那个人一再意识到这种无法解释的巧合;有关巧合的观念导致了哲学和宗教上的许多伟大思想的产生。但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与以往不同。在神父看来,文化的变革之所以在现在发生,是因为众多的个人在同一个阶段有了这种意识。〃

〃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问。

〃他告诉我,手稿认为,意识到这种巧合的人数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会开始大大增加。他说这种人数的增长一直会持续到下个世纪初期,那时,人类就会进入到较个人意识来说一个更高的层次,即大众觉醒的层次。

〃手稿预言,〃她继续说道。〃一旦我们达到这个更高的层次,整个文化就会开始重视对这些巧合的体验。我们大多数人就会思索,人类生活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神秘进程。如果在同一个阶段,有众多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也就会意识到其他的真知。根据手稿,当众多的个人都在认真思索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去找出答案。其他的真知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昭然于世。〃

她停下来吃了口食物。

〃当我们把握了其他的真知,〃我问,〃文化就会由此改变吗?〃

〃神父是这么对我说的。〃她回答。

我看了她一会儿,思考着大众觉醒这个概念,随后说道:〃你知道,手稿写于公元前六世纪,因此,所有这一切听起来使人难以置信。〃

〃我知道。〃她回答说,〃我也提过这个问题。但神父向我保证,那些最早翻译这份手稿的学者确信手稿的真实性。尤其是因为手稿是用阿拉姆语写的,《旧约》的大部分文字也是用这种语言写的。〃

〃南美的阿拉姆语?公元前六世纪它怎么可能传到南美呢?〃我问道。

〃这一点神父也不知道。〃

〃他所在的教会接受这份手稿吗?〃

〃不接受。神父告诉我,许多神职人员竭力抵制这份手稿。这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告诉我他的名字。显然,谈论手稿对他来说十分危险。〃

〃他说过为什么许多教会上层人士要抵制手稿吗?〃

〃说过。因为手稿对他们所持的宗教完美性提出了挑战。〃

〃怎样的挑战?〃

〃我不十分清楚。这个问题他没有多说,但显然,其他的真知对教会的某些传统观念有所扩展,这使教会长老们感到不安,他们认为世界井然有序,完美无缺。〃

〃我明白了。〃

〃神父说,〃沙琳接下去说,〃他不认为手稿对教会的原则有任何损害。相反,手稿阐明的正是这些原则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他深信,教会上层人士会明白这个事实,如果他们将生活看作一种神秘,并进而接纳其他真知的话。〃

〃他告诉你共有多少条真知吗?〃

〃没有,但他提到第二条真知。他告诉我,第二条真知是对近期历史的更确切的解释,是对文化变革的进一步阐明。〃

〃他对此作详细说明了吗?〃

〃没有,他时间不够。他说他要出去办事。我们约定那天下午去他家里见面。但我到那儿时,他不在。我等了三个小时,他没有露面,最后,我只好离开,赶回国的航班。〃

〃你是说你后来同他没有任何联系?〃

〃是的,我再也没见到他。〃

〃你从没有从政府方面得到对手稿的肯定吗?〃

〃没有。〃

〃这事有多久了?〃

〃大约一个半月。〃

有几分钟,我们默默地吃饭。最后。沙琳抬起头问道:〃你怎么想?〃

〃我不知道,〃我回答说。我对人类会真正发生改变这一观念仍有几分怀疑,对这样内容的手稿实际存在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他给你看过手稿或其他的什么吗?〃我问她。

〃没有。我只是笔记。〃

我们又沉默下来。

〃你知道,〃她说,〃我原以为你对这些观念会很感兴趣的。〃

我看看她。〃我想我需要一些证据,证明手稿所说是真的。〃

她璨然一笑。

〃你笑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