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3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92394;吴德:《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页 166173;于光远:《我忆邓小平》, 
页 9497。 
'43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26232。 
'43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5。 
'43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82286。 
'43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4282、341。与江青的谈话录音,后经毛泽 
东作了一些修订,收录在 1975 年 11 月 15 日发表的谈话中,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19871998),第 13 册,页 447449。 
'43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43346。 
'43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91298。这封信的原文附于页 295296。 
 
 
'440'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李志绥讲述过毛做眼科手术的背景,见 Li; with the editorial assistance 
of  Anne  F。  Thurston;  The  Private  Life  of  Chairman  Mao:  The  Memoirs  of  Mao's  Personal 
Physicia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4); pp。 604605。 
'44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96298。 
'44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29339。 
'443'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273。 
'44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339341。 
'44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1473。 
'446'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代表团的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作者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447'中央文献研究室、湖南省委、湖南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片《邓小平十章》(湖南电视台, 
2004),第 3 集,《破冰》。 
'448'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3474。 
'44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7478、495。 
'45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78480。 
'451'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80482、488490。 
'452'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0496。 
'453'中国问题专家 Merle Goldman 与该代表团一起参加会见,她友好地让我看了会谈纪录。 
'45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8;SWDXP2; pp。 4547。 
'455'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81582。 
'456'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9502。 
'457'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499502、506。 
'458'对《水浒》事件更具体的描述见 Merle  Goldma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dvise  and 
Diss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459'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07512;史云、李丹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 8  卷: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从批林到批邓(1972197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 
文化研究中心,2008),页 577580。按后一着作,是芦狄而非毛泽东挑起了这一讨论并记下了毛的观 
点,是姚文元和江青而不是毛泽东发动了公开的辩论。但至少毛泽东允许了公开辩论的发生,并且知道它 
的政治含义。 
'460'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12517。 
'461'高文谦:《晚年周恩来》,页 565。 
'462'关于评《水浒》运动的各种记载,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63374;  Merle  Goldman;  〃The  Media  Campaign  as  a  Weapon  in  Political  Struggle: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Water Margin Campaign;〃 in Godwin C。 Chu and Francis L。 
K。 Hsu; eds。; Moving a Mountain: Cultural Change in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79); pp 191202。 Barbara Barnouin and Changgeng Yu; Ten years of Turbulence: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New York: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93); pp。 283285。 
'463'Wenqian   Gao;   Zhou   Enlai:   The   Last   Perfect   Revolutionary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07); p。 166。 
'464'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12517。 
'465'2006 年 1 月作者从一位了解毛远新观点的干部那里得知这是毛远新的看法。 
'466'对这场斗争的不同讲述,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下册,页 17531755;DXPCR; pp。 350351;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88399; Jiaqi Yan and Gao Gao; Turbulent Decade: A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6); pp。 471473; 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404407;  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60563。 
'467'史云、李丹慧:《国史?第 8 卷》,页 406。 
'468'《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4。 
'469'《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4。 
'470'这一节内容依据的是 2006 年 1 月作者对一位了解毛远新立场的干部的采访,以及《毛泽东 
传(19491976)》,下册,页 17521758;DXPCR; pp。 350355;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p。 374381; 399410;  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560579;史云、 
李丹慧:《国史?第 8 卷》,页 592598;《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28 日, 
页 125134。 
'471'2006 年 1 月对一名知情官员的采访;另参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517。 
'472'DXPCR; p。 361。 
'473'《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6 年 1 月 1、2 日,页 139140;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516。 
'474'1980  年评价历史问题时,陈云、叶剑英等人担心,如果结论是毛远新只是简单转达毛的意 
见,会有损于毛的威望。最终毛远新同意承担影响毛泽东的责任,因此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2008  年 
12 月对熟悉党内文件的历史学家的采访。 
'475'对「朝阳样板」的讨论,见 Teiwes and Sun; End of the Maoist Era; p。 340。 
'476'这一节内容取材自作者 2006 年 1 月对一位看过很多有关档案的党史学者的采访。 
'477'DXPCR; p。 351。 
'478'2006 年 1 月对一位了解毛远新状况的干部的采访;《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 
页 17541755;DXPCR; pp。 352353。 
'479'DXPCR; p。 36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仅提到这次来访发生在 11 月初。 
'480'DXPCR; p。 352。 
'481'《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2 日,页 1;《毛泽东传(19491976)》, 
下册,页 1755。 
'482'《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51756。 
'483'《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页 1756。 
'484'David S。 Zweig; 〃The Peita Debate on Education and the Fall of Teng Hsiaop'ing;〃 
The China Quarterly; no。 73 (March 1978): 140159。 
'485'《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16、17 日,页 31。 
'486'《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5 年 11 月 20 日,第 131132 页;DXPCR; p。 361。 
'48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下册,页 1249。 
'488'DXPCR; p。 366。 
'489'Patrick Tyler; A Great Wall: Six Presidents and China; An Investigative History 
(New York: PublicAffairs; 1999); p。 226。 
'490'Henry Kissinger; Years of Renewal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