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记录——怎么可能提供维护香港稳定和繁荣所需要的明智领导呢?不仅香港的外国商人,甚至香港华人也疑虑重重。 
港英官员和很多普通市民都希望,即使英国人在 1997 年放弃主权,中国也应当允许英国官员继续管理香港。'1741' 
在去北京访问的途中,英国官员已知道邓小平一定会谈到香港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什么帮助。但是让他们感到意 
外的是,邓小平在对麦理浩的开场白中就提到了香港的最终命运问题。他宣布,两国商讨解决方案必须以香港是中国的 
一部分为前提,但是直到下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香港仍可继续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尽管大陆实行社会主义。'1742'三 
年以后邓小平才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但是在这次最初的会见中,他已经向麦理浩说明了这项政策的要点。 
麦理浩和随行的中国问题专家意识到,如果向邓小平提出 1997 年后能否仍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无疑会使他动 
怒。于是他们决定间接谈及这个问题,提出如何给那些要签订 15 年以上租约的人提供保障,因为这些租约在 1997 年 
之后仍然生效。出于同一思路,麦理浩还提到在 1997 年之后的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香港投资者对从事新的贷款、 
抵押和其他投资活动的担忧。麦理浩建议,把规定 1997 年租约到期的官方文件用语改为「只要英国继续管理这一领地」。 
据陪同麦理浩的柯利达(Percy Cradock)说,邓小平显然没有理解商业上采用的 15 年租约与有关新界的 99 年政府 
租约之间有何区别。'1743'  邓小平一直避免就租约问题表明看法,但是他说投资者可以放心。'1744'在回答英方对大量中共 
干部将被派往香港的关切时,邓小平立刻回答说,中国会采取措施避免这种问题发生。 
麦理浩返港后没有公开北京会谈的细节,但他转达了邓小平保证中国不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信息。港人得悉此说 
后如释重负,而中国更加开放的气氛给他们造成的印象,香港媒体有关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更加务实的道 
路的报道,也加强了他们这种感觉。第二年香港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飚升。'1745'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又有一些英国高官飞到北京与邓小平和其他中国官员会谈,华国锋也在 11 月访问了英国。 
所有英国官员都向中国同行表达了同样的基本观点:应及早作出有关香港的决定。然而邓小平仍未准备好着手进行谈判, 
他只是一再重复他对麦理浩讲过的话:香港在 1997 年之后可以保留它的制度,中国会保护投资者的权益。'1746' 
1980 年 12 月的政治局会议解决了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这为邓小平处理香港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一进展意味着,他不必再担心那些反对收回主权后允许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的保守派。在建立好以胡耀 
邦和赵紫阳为首的新团队后,邓小平有理由相信,他的领导班子能够具备管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能力。 
1981 年初,邓小平同意开始就香港前途进行谈判。列根 1981 年当上总统后,邓小平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台湾问 
题上很快取得进展,此时把工作重点转向香港,可以使那些对中国政府在收复台湾上表现软弱感到不满的爱国青年转而 
关注收回香港主权的斗争,而邓小平在这件事上稳操胜券。中国在边境一侧有大量驻军,英国在香港的一小批军队不可 
能进行有意义的抵抗。中国还控制着香港的食物和用水。此外,中国在 1981 年初已经和包玉刚等香港商界领袖建立了 
工作关系。当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中港关系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 
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 
港澳办公室于 1981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了讨论香港前途的会议。'1747'在这次会议上,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传达了 
邓小平的观点:不收回香港,我们将无颜面对祖宗,面对十亿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面对第三世界的人民。在章文晋传 
达邓小平的意见后,问题迎刃而解,谁也不敢再提在新界租约期满后让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的事了。'1748' 
 
 
虽然英国不太可能派出军队保卫香港,但当时正值英军考虑出兵福克兰群岛,中国不能排除英国有可能对香港作 
出同样举动。邓小平一向会作最坏的打算,他解决了英国一旦出兵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9 月中旬,在玛格丽特 
?戴卓尔(Margaret Thatcher)到访北京前一周,邓小平与李先念等人见面时说,中国要准备把使用武力作为保卫香 
港的最后手段。 
邓小平下定决心完全收回香港主权后,中国官员立刻开始准备文件草稿,供中国内部讨论在 1997 年之后如何统 
治香港。邓小平也阅读有关香港的报道,并会见了更多香港商界领袖。例如,亲北京的港商作为人大代表在北京出席全 
国人大会议期间,邓小平专门与他们见面,交流有关香港的看法。'1749' 
与其他中国官员一样,邓小平也担心从 1979  到 1997  年这段时间里英国有可能留下一些「毒丸」,使中国在 
1997 年恢复行使主权后的统治问题变得复杂化。英国有可能让英国公司参与大型公共项目,花光香港的资产,使政府 
债台高筑。港英政府有可能大量批租土地,不给中国人在 1997 年之后留下多少收入来源。港英政府还可能为政府官员 
加薪,使中国在 1997 年之后难以平衡预算。当时,邓小平还没有预见到他和其他干部后来才意识到的另一枚毒丸:用 
「民主」改革削弱政府的权力。 
1981 年 12 月 21 日至 1982 年 1 月 6 日的统战会议提出了北京对香港前途的基本立场。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 
中英就开始了初步的谈判。1982 年 1 月 6 日英国外交大臣阿特金斯(Humphrey Atkins)会见了赵紫阳总理。在这 
次会谈中,北京首次做好了开启谈判并讨论具体问题的准备。赵紫阳对阿特金斯说,香港仍将是一个自由港和商业金融 
中心,中国将保证香港继续繁荣。访问结束时两国宣布,作为对华国锋主席 1979 年 11 月访英的回访,玛格丽特?戴 
卓尔首相将于 1982 年秋天访华,同时双方将开始进行富有诚意的谈判。'1750'  1982 年 3 月邓小平正式批准了 1 月的统 
战会议提出的基本方案,并把它提交给党中央。 
此后几个月里,邓小平多次参与有关香港问题的讨论,包括与香港大约 12 个团体或个人的会面,其中有包玉刚 
和另一位长期跟大陆友好的商人霍英东。'1751' 
一贯强调培养接班人的邓小平说,在剩下的 15 年里,香港的商业界、教育界和文化界领袖要推荐一些有前途的香港「爱 
国」青年,让他们立刻开始准备 1997 年之后接手不同领域的职务,以保证平稳交接和稳定繁荣。'1752'邓小平会见的重 
要客人之一是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该校是香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在培养未来政府官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982 年 4 月 6 日接见前英国首相希思时,邓小平引用了 1 月会议提出的「十二条」,十分具体地表明态度: 
香港仍将是一个自由港和全球金融中心,它将由包括英国人和其他国家人士在内的香港人自己管理;它将由商人来领导, 
将容纳来自所有社会阶层的人;它将叫做「中国香港」,但一切商业活动照旧进行。邓小平对希思解释说:「我们新宪 
法有规定,允许建立特别行政区。」'1753' 
在会见英国官员时,邓小平发誓,1997 年后将把政治权力交到港人手里。 
戴卓尔首相访华 
戴卓尔首相在 1982 年 6 月份的福克兰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于 9 月 22 日抵达北京。这次胜利使她变得 
过于自信,这让她的顾问爱德华?尤德(Edward Youde)等人感到担心。他们并没有强而有力地向戴卓尔夫人解释清 
楚,想让邓小平允许英国在 1997 年后继续保留对香港的主权是多么不可能。外交部的两位主要中国问题专家珀西?柯 
利达和艾伦?唐纳德(Allen Donald)为了避免对抗,确实试图解释清楚邓小平的决心。'1754'然而自信的「铁娘子」戴 
卓尔夫人错误地以为,中国拒绝考虑英国在 1997 年后继续保留主权只不过是一个可以谈判的条件。'1755'戴卓尔夫人在 
北京首先会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