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6),中册,页 610619;邓力群:《十二个春秋》,页 545557;Fewsmith; Dilemmas of Reform; 
pp。137138。 
'1632'Xiaokang Su and Luxiang Wang; Deathsong of the River: A Reader's Guide to 
the Chinese TV Series 〃Heshang〃 (Ithaca; N。Y。: 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1991)。 
'1633'SWDXP3; pp。 9099。 
'1634'Jinglian 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Mason; 
Ohio: ThomsonSouthWestern; 2005); pp。 357369;  董辅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 
册,页 310311。 
'1635'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p。 357。 
'1636'Barry Naughton; 〃False Starts and Second Wind: Financial Reforms in China's 
Industrial System;〃 in Elizabeth J。 Perry and Christine Wong;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85);  pp。  223252;  David  Bachman;  〃Implementing  Chinese  Tax  Policy;〃  in 
David M。 Lampton; e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Post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pp。 119153; Penelope B。 Prime; 〃Taxation Reform in China's Public 
Finance;〃 in U。S。 Congress; Joint Economic mittee; China's Economic Dilemmas in the 
1990s: The Problems of Reforms; Moderniz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1; and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2); pp。 167185。 
'1637'《陈云年谱(19051995)》,1985 年 2 月 18 日,页 375376。 
'1638'董辅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册,页 311312;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pp。 363; 949952。 
'163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5 年 1 月 23 日,页 10271028。 
'1640'对广东干部的采访,无日期。 
'1641'Fewsmith; Dilemmas of Reform; p。 152; Richard Baum; Burying Mao: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Age of Deng Xiaoping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181182。 
'1642'Ezra F。 Vogel; One Step Ahead in China: Guangdong under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291294。 
'1643'Fewsmith; Dilemmas of Reform; p。 153。 
'1644' 《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5 年6 月29 日、8 月1 日,页10551056、10631065。 
'1645'SWCY; 3:340344;  《陈云年谱(19051995)》,第 3 卷,页 383384。 
'1646'SWDXP3; pp。 144150。 
'1647'SWDXP3; p。 203。 
'1648'Ziyang Zhao; 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Zhao Ziyang; trans。 
and ed。 Bao Pu; Renee Chiang; and Adi Ignatiu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9); pp。 
122123。 
'1649'SWDXP3; May 19; 1988; pp。 257258。 
'1650'SWDXP3; May 19; 1988; pp。 257258。 
'1651'董辅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册,页 316。 
'1652'吴国光:《赵紫阳与政治改革》(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1997),页 526531。 
'1653'SWDXP3;  pp。  271272;  《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8 年 9 月 12 日,页 
12471248。 
'1654'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p。 368。 
'1655'Fewsmith; Dilemmas of Reform; p。 228。 
'1656'《陈云年谱(19051995)》,1988 年 10 月 8 日,页 416417。 
'16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993),上册,页 253255。 
'1658'董辅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册,页 321322;Wu;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p。 369。 
'1659'对这些不同选择更全面的介绍见  William  H。  Overholt;  The  Rise  of  China:  How 
Economic  Reform  Is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  (New  York:  W。  W。  Norton;  1993);  pp。 
3245。 
 
 
第 17 章 

一国两制:台湾、香港和西藏 
纵观中国帝制时代的历史,每当一个朝代衰落时,广袤的边境地区就开始试图摆脱中央的控制。而在豪强兴起建 
立新的朝代后,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又会被收回和加强。随着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国在 19 世纪 90 年代的衰落,朝廷 
大员李鸿章面对西方列强,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一些沿海领土的控制权转让给西方国家。1895  年甲午 
战败后,李鸿章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898 年又与英国签订了租让香港新界的法案。因而,李鸿章被视为对洋人卑躬屈 
膝的卖国贼,是中国历史上最受诟病的官员之一。就像过去改朝换代的豪强一样,毛泽东收复了晚清政府丢掉的大部分 

中国领土,包括上海、青岛等地的租界,但他却未能收复台湾和香港。这个重任落在了邓小平的肩上。'171' 
和过去的皇帝不同,毛泽东得以利用电台、电影、报刊和现代宣传机器,为实现爱国主义目标而获取民众支持。 
他尤其擅长动员中国的年轻人,使他们对自己的伟大文明曾经遭受的屈辱义愤填膺。一旦民族主义的火焰被煽动起来用 
以巩固对自己的支持,就不会有任何共产党领导人可能选择背叛这种民众情绪,邓小平也不例外。所以邓上台之后,便 
把收复台湾和香港视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之一。 
邓小平也努力加强对中国边境地区的控制。中国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边境都是多山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过着勉 
强温饱的生活,比平原地区的农民更加贫困。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有限、缺乏组织,也得不到境外支持以抗衡北京的控 
制。但是西藏有所不同,一千多年前藏人就已经拥有一片几乎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大的区域,虽然藏人的领土逐渐缩小, 
但一些较小的藏民群体仍散居于中国的几个省份,藏传寺院和喇嘛庙也足以成为抵抗汉人统治的中心。在邓小平时代, 
他们得到流亡印度的一个庞大团体的支持,该团体在政治上很活跃并一直同中国敌对。尤为重要的是,藏人有达赖喇嘛 
的领导,他在全世界的追随者之众超过任何其他的亚洲领导人。 
为了收回台湾和香港并维持对西藏的稳固统治,邓小平就像其他中国统治者一样,在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但他 
更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获得当地民众的合作且避免使用武力,他愿意给予他们相当大的自治权。1979 

年 1 月,邓小平在成为头号领导人不久后便宣布,中国对台湾和香港拥有主权和最终控制权,但允许这些地方享有高度 
自治。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是由周恩来提出的,但在邓小平当政的 1982 年得到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正式成为「一国 
两制」的政策。这项政策允许香港和台湾在 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保留不同的社会制度。邓小平也愿意给予西藏 
相当程度的自治,允许它保留自身的大量文化风俗。 
谋求台湾统一 
即使知道美国与中国恢复邦交仍会继续对台销售武器,邓小平依然决心在自己掌权时期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172'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并非来自地缘战略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个由中国的死敌所统治的岛屿,让人痛苦地联想到中共仍 
未彻底结束内战。更令人难堪的是,台湾作为一个触目的象征,代表了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所带来的百年耻辱。 
1979 年 1 月 1 日是中美正式建交日,其时正值邓小平担任头号领导人几周之后。邓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 
湾的重要性。他列出三个主要目标:(1)实现四个现代化;(2)中美关系正常化;(3)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73'几天后,他又对参议员萨姆?努恩(Sam Nunn)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说,中国不排除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