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华夏-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孙纲来说,这一趟回旅顺和大连,可以说是收获多多了。

现在既然“钱”的后顾之忧已经解决了,他基本上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专列到达奉天之后。孙纲又去专门拜会了一下奉天省长的刘铭传,正好新任吉林省长地鹿传霖和新任黑龙江省长的周馥也在,周馥奉李鸿章之命和俄国人办理“交收地界”事宜,深感责任重大。又认为“俄人狡诈,当盛设兵以防之”,因此希望孙纲能派海军舰艇至库页岛巡视,“以兵势相济”,让俄国人乖乖的“履约还地”。

孙纲对他地想法表示赞同。并告诉他自己对此已经做了安排。他离开旅顺地时候。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已经派“海威”、“海归”两艘巡洋舰加上“漫游者”号水上飞机母舰和测量船先期到库页岛一带巡视测量。并采取“轮巡”地办法。让北洋舰队地各舰轮番前往库页岛“巡防”。一来为周馥收地壮声势。二来锻炼北洋海军官兵地远洋作战能力。“待京中诸事稍毕”。他巡视完天津大沽口炮台之后。就从天津上船。“亲率海军大队前往收地。宣示国威”。

周馥、刘铭传和鹿传霖听了孙纲地安排后放下心来。有海军助威。加上目前还驻扎在黑龙江地刘永福和张作霖两军。不怕俄国人不老实。

“敬茗率军海陆夹攻海参崴。使我国威大张。百姓怨愤大畅。实是痛快。”鹿传霖和孙纲这回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显得十分高兴。“但可惜最后功亏一篑。若是能拿下海参崴。当为千秋不朽之功业也。”言下之意甚是可惜。

孙纲对鹿传霖不是太了解。光听说他在清时历任地方大员。在兴修水利、改善民生和兴办教育等方面多有建树。他说自己没能拿下海参崴。其实并没有怪罪他地意思。只是替孙纲感到惋惜。

孙纲正想告诉他是怎么回事。周馥先替孙纲解释了一番。当时是他负责军需供应地。知道炮弹地供应不足。而当时全国地炮弹几乎都让他给弄到前线来了。他告诉鹿传霖没攻下海参崴是因为弹药不足。而且中国缺少巨型地攻城火炮。用于轰击海参崴地305毫米巨炮是用海岸炮改装地。不适合用于攻城作战。因此未能拿下这座坚城。“未竟全功”。孙纲当时能打出这个成绩。已经可以说不容易了。鹿传霖听后连连点头。同时也深深叹息中国在工业方面和西方国家地差距。“若工业大兴。多造巨炮巨弹。俄人断不敢如此猖狂”。表示自己到吉林上任后要多多鼓励民间工业地发展。“以之为第一急务”。

刘铭传和周馥也表示赞同。刘铭传说东北三省地矿藏之丰富。远在台湾之上。如今国家已经稳定下来了。正好可以兴办矿业。不但可以增加国家地收入。也可以给无地地农民找到“衣食之资”。

刘铭传主政台湾的时候,在台湾兴办矿业就取得了很好地效益,如果不是清廷的一些守旧官员的无理干涉和妄加非议,他取得的成绩还可能更大一些,但当时因为清廷的掣肘,他的好多发展工业的计划都胎死腹中。现在,头上的那个昏庸腐朽的满清朝廷终于消失在了历史地故纸堆中,刘铭传在辽阔富饶的东北大地上,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孙纲深以为然,他此次回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给中国订出一个发展工业的规划,他毕竟是从后世穿越来的,对中国的资源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虽然知道得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可就要强太多了。

中国的矿业有很早地历史,在清康乾时已经有了一定地基础,虽然是处于手工劳动的状态,但因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地统治者以“农政”为主,担心发展工矿业会占用大量的农业生产力,因此一直对矿业采取的是不支持甚至是压制的政策。但即使这样,到了清末,中国的矿业还是一点点的艰难发展起来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矿业发展的贡献,可以说功不可没。

现在,新的“华夏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矿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机。

因为孙纲知道,对于发展矿业和相关工业会占用大量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在目前的中国,应该是不存在的。

中国的人口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增长,到了清代,一些资料表明,在乾隆时期,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一亿大关,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人口危机”。到了清代晚期,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为人均可耕地的减少,造成了中国大量的农民失业,加上外国的入侵,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中国封建社会对此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加上封建国家机构本身的腐朽无能和低效率,结果促使各方面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即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这场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才被清朝镇压下去,连年的战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使中国的人口下降了近6000万。而太平天国起义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的社会压力,使中国的经济在战后得以快速恢复,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现在,关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可耕地的不足的矛盾,又表现了出来。

孙文就任农业部长后,对全国的农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广泛的考察,他在给孙纲的信中说,“查各省上报人数,较十年前计增不下十余倍,盖承平日久,生齿日繁,而地增有限,且庐舍所占田土,亦不啻倍增。地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心甚忧之。”他这个农业部长,上任后面对的麻烦,其实是很大的。

如何有效的容纳过剩的农业人口,对中国农业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孙纲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兴办矿业,把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入工业体系,“尽地矿之利而裕民食”,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工业发展所需大量劳动力的问题,也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沙皇俄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因为占用了大量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奴,结果出现了农业产生停滞甚至萎缩的情况,而这种事,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

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发展工业并不缺少劳动力。

孙纲现在想做的,就是做好规划和引导工作,优先发展对国计民生最为重要的项目,少走弯路。

自己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并不是很在行,但如果能“集思广益”,多听听刘铭传他们这些“拓路者”的意见,再结合自己从后世学到和听到的知识,问题应该是不太大的。

至少,矿业这一条,不用他说,好多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自动自觉的想到了。

刘铭传告诉孙纲,他在担任奉天巡抚的时候,已经派人招聘了一些德国的矿业专家来东北三省考察,和中国的矿务人员一起,帮助探明东三省尤其是奉天的矿藏分布,制定了一些优先发展的项目和计划,现在正在完善,并准备提交给矿务部批准,如果能够实行的话,一个工业化的奉天省也许很快就要出现在中国了。

(四百二十)来自德国人的“提示”

孙纲知道后十分高兴,如果刘铭传的计划能够实现,让奉天省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对中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周馥和鹿传霖听后也很兴奋,并也决定想办法制定本省的工业规划,“兴利裕民”,让东北三省“联为一气”,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工业体系。

如果这个建设计划能够实现,中国的工业发展,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听说敬茗又要大举造舰,钢铁需用甚巨,而我之钢铁厂供应不敷,尚需进口,”刘铭传说道,“德员建议在奉省再建立一处钢铁厂以助军用,言奉省煤矿、铁矿、水源皆齐备不缺,建厂甚是便利,我意亦然,敬茗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孙纲高兴得连连点头,说道,他当然知道后世中国著名的鞍钢为什么会建在东北这个地方,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些便利条件,“钢铁工业为一国工业重中之重,这钢铁厂,一定要建起来!”

“这些德国人果然厉害,难怪会有克虏伯等巨头出现,非偶然也。”周馥感叹道,

“这些德国人厉害的不止在这方面。”刘铭传看着孙纲,又看了看鹿传霖,呵呵笑道,“有一件事,如果敬茗知道了,怕是要后悔的。”

“什么事?”孙纲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一愣,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就象刚才芝轩(鹿传霖的字)说的,其实那海参崴,敬茗差一点就打下来了。”刘铭传说道,“据那些德国人讲的,确实是功亏一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