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但在一起讨论学问,更合作编书,和南齐的西邸经常讨论政治问题不同,萧统和他的文士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化上,萧统最著名的著作,包括《文集》20卷,《文选》30卷,《文华集》25卷,后人还编有昭明太子集,在中国南北朝历史上,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虽然梁朝最后在内耗外加战乱中灭亡,但是在梁朝建立的早期,曾经一度保持着对北方的军事压力。客观上说,早期的梁朝,在南北之间的战争上,表现的比南齐甚至刘宋都要好。公元507年,梁武帝萧衍曾经发动了北伐,大将萧景宗在钟离打败北魏,歼灭敌人10多万,生擒5万多,这是南北朝历史上,南朝对北朝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北魏,正处于魏孝文帝改革后国力的高速上升期,能够战胜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当然不容易。这场战役虽然由萧景宗指挥,但是由军人出身的萧衍直接遥控,战役最关键时刻,大破北魏军的“火攻”计谋,也是萧衍亲自筹划并且命令前线执行的。萧衍的军事才能,甚至得到了北魏政权尊重,主持著名的“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一代英主魏孝文帝,临终之前就曾叮嘱属下:“萧衍这个老头非常善于用兵,只要他活着,你们就不要找南朝的麻烦。”

如果拿帝王的素质来要求,这个让魏孝文帝敬重的梁武帝萧衍,很多方面其实是“半瓶子醋”。比如他的仁政,仅仅只限于贵族,比如他的文化自由,虽然尊重言论,可是反对他崇佛的范缜,还是被他发配到了广东。再说他的善于用兵,他确实有行军打仗的才能,却经常用人不当,比如公元506年梁朝北伐,因为萧衍重用皇室萧宏,偏偏这个萧宏又是个草包,一开战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损失兵马数万,即使这样,他也没有遭到萧衍任何的处罚。这样的皇帝,自然难称英主。

梁朝最后的覆灭,其实也毁在了萧衍的“半瓶子醋”上。梁朝的灭亡,大家都归结到侯景之乱上,其实在侯景之乱前,梁朝一度在军事上形势大好。公元526年,北魏陷入了内乱,梁武帝趁机向北拓展,他命令大将陈庆之北伐,结果陈庆之出奇制胜,演出了7000骑兵击败北魏几十万大军的奇迹。可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萧衍再次“半瓶子醋”,他临阵犹豫,没有派兵接应陈庆之的大军,结果孤军深入的陈庆之最终力不能支,被北魏打败,统一华夏的机会,在萧衍的“半瓶子醋”下,再次功亏一篑。

萧衍在位时期,他其实面临着之前刘宋和南齐都不曾有的大好机会,在他在位的后期,北魏因为陷入分裂,长期战乱不断,最后分成了东西魏两个国家,南朝政权在和北方的力量对比上,第一次出现了压倒性优势。在收复北方的问题上,萧衍个人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比如他在参拜佛祖的时候,经常求签询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统一北方,甚至有时候做梦,都梦见北朝的皇帝以及大将都向他投降了。就在他做这个梦不久,真的有一个北方重量级人物向他投诚了:东魏枭雄高欢的亲信部将侯景。侯景是羯族人,原本是高欢身边的大将,常年跟随高欢南征北战,高欢去世后,因为他功高震主,很快遭到了猜忌。当时的侯景受命镇守东魏重镇河南,高欢去世后,他担心自己遭到清算,先主动投靠了西魏宇文泰,但是宇文泰不待见他,所以在向宇文泰投降后没多久,他又向梁朝抛出了橄榄枝。这个人是个反复无常的奸诈小人,自然不足信,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投降确实是梁朝统一南北的大好机会。侯景的麾下,是当时东魏最精锐的骑兵军团,如果能够得而驾驭得当,必然会成为统一北方的利器。但碰上“半瓶子醋”的萧衍,这几乎就是痴人说梦了。公元547年,萧衍接纳了侯景投降,结果却招来了东魏的进攻,侯景一面抵抗东魏,一面向萧衍求救,萧衍又一次临阵犹豫了,结果梁朝的援军并没有如期增援,导致侯景被打得大败,最后拼死突围出来,来到了梁朝。虽然利用侯景统一北方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在萧衍眼里,侯景的“政治意义”还是很大的,他完全可以用优待侯景的方法,树立一个榜样来招揽北方的军将。萧衍不但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败退到梁朝的侯景,被册封为南豫州牧,给予大量物资援助,但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引狼入室,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了危险,比如侯景受封的时候,当时的名士刘景荣就断言:“此人反复无常,必为国家祸乱之源。”

这时候的梁朝,原本极有威望的昭明太子萧统已经去世,昭明太子死于公元531年,年仅30岁,他在死前曾经和梁武帝争吵,原因是梁武帝一心求佛,消耗国家大量财力,父子第一次发生了争吵,不久昭明太子在一次乘船的时候溺水,不治而亡。萧统的去世,也让萧衍之后的行事没有了约束,一步步朝错的方向发展,到了侯景投诚以后,他开始狮子大开口向萧衍要粮食要兵,萧衍开始无一不满足,但日久天长也厌烦了。这个时候,梁朝和北齐(东魏)的关系开始缓和,双方使者往来不断,开始“邦交正常化”,北齐方面提出要求,让梁朝送回侯景。如果是有心计的政治家,即使要牺牲侯景,也会做得滴水不漏,偏偏萧衍是个“半瓶子醋”。这时候的侯景也嗅出了风向,他故意派手下人假扮北齐使臣,向萧衍索取侯景,没有想到萧衍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如此一来侯景怒了,造反!公元549年,侯景之乱爆发,承平日久的梁朝无力抵抗,虚假繁荣掩盖下的矛盾一股脑全浮现了,结果侯景攻进建康,86岁的梁武帝被困在台城,活活饿死了。这场持续整个江南的大暴乱,导致了江南20万人死亡,江南繁荣的文化,富庶的经济,之后很长时间都不复存在。南朝,也就因此永远失去了统一华夏的机会,南北朝局面的结束,最后还是要靠北方统一南方的方式来完成。


第十八章 阴山战神斛律金的悲剧人生

南北朝时代,不但是一个战乱时代,更是一个文化繁荣时代,尤其是与草原民族有关的民歌,在这场民族大融合中,广泛地在中原汉地传唱开来,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广泛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敕勒川》。

这首反映草原民族生活的歌曲,多年以来也有许多问题争论不清,比如它的作者是谁,比如它具体创作于什么时候,但是有一个问题,任何历史学家都是毋庸置疑的。在南北朝时代,有一个唱过这首歌的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沙场功勋,堪称一代战神,这个杰出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阴山战神”斛律金。

从南北朝时期的许多名将对比来看,恐怕没有哪一个将领,能比斛律金更有资格来唱这一首歌,这并不是因为战功,却是因为出身。这首歌,本身就是斛律族的民歌,演唱这首歌的斛律金,更是斛律族当之无愧的骄傲。

【一】

斛律金,生于北魏时代的公元488年,他是山西朔州人,他的先祖,是赫赫有名的北方敕勒族领袖倍侯利。到了斛律金这一代,他的家族基本上已经破落了。年轻时候的斛律金,曾经在北方六镇做过镇将,他所在的敕勒民族,其实就是六镇大起义的重要民族——丁零族的一支。在北魏长期以来的国策里,丁零族一直都是遭到打压的对象,这样的局面下,做为丁零人的斛律金,早年并没有太多冒头的机会。他人生的转折点,是拜从公元523年开始的北方六镇大起义所赐。当时的斛律金,作为丁零族的勇士,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在著名的五原之战中,他参加了几场重要的战斗,甚至曾经掩护破六韩拔陵突围,破六韩拔陵失败后,斛律金与大多数战俘一样,被北魏政府安置在河北地区,遭到当地鲜卑族军队的监视。和别人不同的是,斛律金却得到了重用,一是他在战斗的最后时刻,眼见大势已去,带领属下主动投降;二是早在起义之前,他的孔武之名已经广为流传,当年他曾经受命护送来访的柔然可汗,在路上给柔然可汗表演射猎,得到了善于骑射的柔然人的赞叹,并且以宝弓相赠。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有一种独特的能力,比如看到飞尘,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敌人的数量,听到战马的声音,就可以断定敌人距离自己有多远,这种独特的能力,也帮助他在后来打赢了一次次战争。

在破六韩拔陵失败后,斛律金得到了当时鲜卑权臣尔朱荣的重用,而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