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收复了。在东晋南迁后的历次北伐中,这一次是战果最大的。八月二十三日,后秦末帝姚泓在长安投降,强盛一时的后秦政权就这样灭亡了。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檀道济虽然身先士卒,但是战功最大的,却是王镇恶和沈林子,这两个人当时在军中的地位以及战功都远远高于檀道济。在关中平原的战斗中,王镇恶受命消灭了后秦驻扎在北方五原地区的援军,沈林子则数次击败了北魏等其他北方国家的进攻。所以刘裕在平定关中后,虽然檀道济战功被封为征虏将军,但是留守关中的任务,刘裕却交给了王镇恶和沈林子,自己布置完工作后就匆匆返回南方了。他不是不贪恋北方的土地,而是这时候也是他夺权的关键时刻,刘裕急切需要北伐的战功来夺取南朝政权。也就是在这次北伐后,刘裕逼迫东晋安帝封他为“宋王”,改朝换代,也就剩下最后一步了。

刘裕的夺权很顺利,但是新收复的北方领土却遭到了波折,王镇恶和沈林子,两位在战斗中功勋卓著的统帅,偏偏不能共安乐。刘裕走之前,命令自己的儿子刘义真留守北方,又命王镇恶和沈林子留守,结果他前脚刚走,北方的夏国政权和北魏政权就相继打来,王镇恶和沈林子关键时刻内耗,王镇恶死在沈林子手里,刘义真更是无能,被夏国皇帝赫连勃勃杀得全军覆没。辛苦打下的北方关中平原就这么丢了。其实在当时,以刘裕的实力,如果他不撤兵,一鼓作气拿下整个北方并无太大问题,可惜在称帝还是统一中国的问题上,刘裕选择了前者,一统华夏的大好机会,也就无情地错过了。

北方变故发生的时候,檀道济的职务是兖州大中正。地位要比沈、王二人要低,北方的兵败,尤其是王镇恶的身死,让刘裕失去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以及一个能征善战的名将,但对于檀道济来说,他也因此身份在刘裕集团内部进一步提升。刘裕南归后,先毒死了傀儡皇帝东晋安帝,立了司马德文为东晋恭帝,到了公元420年底,刘裕又派人把司马德文活活勒死,从而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最后一步——建立刘宋。这一年,刘裕正式称帝,南北朝时代也因此开始了。作为开国功臣的檀道济,也得以继续提拔。他以护军将军的身份驻守京城,在刘裕称帝的关键时刻,帮助刘裕稳住了建康的局势。后来又被刘裕加封为永修公,赐两千户食邑。

刘裕的称帝,标志着南北朝时代的开始。但是在后世许多史家,特别是有“愤青”情节的儒家知识分子看来,刘裕称帝,意味着南朝统一北方的希望破灭,因为刘裕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了夺取帝位放弃了一统北方的大业,导致北方国土得而复失,明末的大儒王夫之就曾批评刘裕此举是“以国谋私”。但是事实上,这时候南朝统一全国的希望并没有破灭,刘裕虽然出身寒门,为人惯使手腕,且对待司马皇室以及北方士族的手段都太过阴狠,王镇恶的死,刘裕也有间接责任,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刘裕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他在位的时间虽然仅有两年,但是他休养生息,发展军力,并且继续招募北方汉人南归,他治下的刘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军力进一步走强。从当时南北方面的实力对比看,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力量,甚至政治号召力,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政权,都是无力和刘裕抗衡的,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刘宋,拥有当时不世出的名将——檀道济。

在刘裕称帝之后,作为当年北伐的老班底,檀道济很受信任。刘裕在世的时候,他出任镇北将军,受命在山东防备北魏南下,这之后的两年,是刘宋政权休养生息的两年,大规模的战争暂时停止。到了422年五月刘裕病逝的时候,檀道济和徐羡之、付亮、谢晦3人一起成为顾命大臣,他是4个大臣中唯一的武将,堪称此时刘宋军界第一人。

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刘裕把后事托付给檀道济是正确的。就在刘裕去世后不到一个月,一直野心勃勃梦想统一南北的北方鲜卑北魏政权就打来了。这时候的北方,实力最强的是鲜卑拓跋家族建立的北魏政权,此时的北魏皇帝,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趁着刘宋皇帝过世的机会,几十万鲜卑骑兵向着中原地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刘宋在山东以及河南的大片领土纷纷沦陷,这场战争,也成为南北朝历史开始之后,南北双方的第一次军事碰撞。

南朝之所以一开始如此狼狈,一是因为当时刘裕新丧,国家正处于动荡的时候,二是刘裕南归后,对于北方防务,派驻的军队一直非常少。而且刘宋政权从一开始,内部就面临着矛盾,这时候在位的皇帝,是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史称宋少帝,此人是个只知玩乐的草包,和英雄一生的老爹刘裕相比,可谓是“虎父生狗儿”。危急时刻,檀道济挺身而出了。檀道济在公元423年三月出兵,当时的形势已经糟得不能再糟,河南大部分领土沦陷。山东几乎全境沦陷,不利局面下,檀道济先攻彭城,一举击败彭城叔孙建部,这个叔孙建是当时北魏的第一名将,数次击败南朝军队,这次檀道济为南朝出了气,彭城之战后,叔孙建不支败退,檀道济一路追杀到山东历城地区,后来因为粮草殆尽,这才引兵撤退。

檀道济的这一次北进,虽然没有收复北方国土,但对于刘宋政权的稳定,意义却是重大的。这时候的刘宋,刚刚经历了刘裕亡故,政权是最不稳的时候,如果一旦檀道济有失,不要说稳定北方,就是整个刘宋政权,也很有可能被此时气焰正盛的北魏拿下。此战之后,认识到刘宋实力的北魏,之后多年未敢轻举妄动,刘宋也就逃过了一劫。但此时刘宋的内部矛盾却来了。此时在位的宋少帝刘义符是个出名的昏君,终日不理朝政,四大顾命大臣之一的徐羡之,动了废黜皇帝之心,如此重大的事情,必须要得到军方的支持。徐羡之找檀道济商量,却遭到了檀道济的反对,但是对刘义符同样心怀不满的檀道济,最后对此事采取了“中立”态度,并未阻止之后徐羡之的行动,结果徐羡之毒死了宋少帝,立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为帝,这就是缔造了元嘉盛世的宋文帝。

刘义隆即位后,起初对檀道济信任有加,不信任也不行,因为此时的北魏实力一天天强大,已经成为了刘宋最大的威胁。刘义隆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绝对不甘心做傀儡。公元424年他登基没多久,就以“弑君”的罪名把谢晦、徐羡之等参与谋害宋少帝的大臣尽数杀害,刘裕留下的顾命大臣,只剩下檀道济一个。虽然檀道济当初的“中立”让他躲过了一劫,但如此局面下,他功高震主已经成了事实,不被刘宋皇朝所容,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一心扑在战场上的檀道济,对这一切并没有任何察觉。公元424年,他先是受宋文帝派遣,打败了“顾命大臣”之一谢晦,让宋文帝从此大权独揽,立下大功的他,随后被封为征南将军,被刘宋“明升暗降”夺掉了兵权。公元430年十一月,宋文帝企图报当初北魏南征之仇,随后发动军队北征,以到彦之为帅大举北伐,但这次北伐很不顺利,遭到了北魏顽强抵抗,战局僵持不下。无奈之下,宋文帝再次启用了檀道济,檀道济出马后,果然“一个顶俩”,他一路北上,追杀到山东境内,连胜30多仗。他本来计划得很好,只要全军反攻,不但可以一举消灭入侵敌人,更可趁机打到北魏境内,可是当他追到历城后,却发现整个北方就剩下他一支孤军,原来其他的几支部队都已经擅自撤退了。这时候的檀道济,再次深入敌境,不但无人配合作战,且粮草都已经没了,发现战局变化的北魏军队抓住机会,重兵压向了檀道济。这个局面对于檀道济来说凶险万分,北魏时以骑兵为主,檀道济以步兵为主,弹尽粮绝的局面下,打不能打,撤不能撤,雪上加霜的是檀道济的部下有人叛变,将檀道济粮草告急的事情告诉了北魏,一旦北魏趁这个机会发动进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如此,可是北魏方面不敢大意,这么多年来,檀道济的威名已经传遍了北方,是北方公认的诡计多端的人物,万一他是趁机设下陷阱,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叔孙建选择了持重。他先后派了多批暗探刺探情报,檀道济却不惧,他故意把军中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在军营里大摇大摆地饮宴,摆出粮食还非常充裕的假象,然后又大张旗鼓地清点粮食,他让士兵们装了几百麻袋的沙土,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