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秦之我是太子-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三呵呵一笑,“兄弟赵龙,谢谢公子告知。”
那同伴连称不敢,见刘三的模样也是去参加招亲大赛,细心叮嘱道:“这位公子千万要注意,要是与那倭国太子同组过关,一定要小心他们耍诈,兄弟就是不注意被他们阴了。”
刘三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阴人嘛?老子就是阴人的祖宗?这招亲大会,越来越有意思了。反观一旁静听的孔子栋却是一脸的忧色,与刘三道:“月前那倭国太子入咸阳,小生也曾见过,却是是一风流不羁的才子,连家父也称赞这倭国太子是一表人才。虽说是倭国太子,却是地地道道的在我大秦长大。精通我国语言和风土人情。确实是个劲敌啊。”
“劲敌么?”刘三嘿嘿一笑,阴险的道:“这个归投正宏,老子定会让你阳痿不举,三两下就清洁溜溜。”
孔子栋洒然苦笑道:“赵兄果然是生性洒脱,小生佩服佩服!”
刘三哈哈一笑,“哪里哪里,咱们不能灭自己志气涨他人威风,免得让那些化外野人瞧扁了,孔兄请……”
“赵兄请……”
二人相谐过了一道拱圆小门儿,门儿上方,一块三尺见方的小匾,写着‘梅苑’两个大字。进来梅园,里面出现一排碎石砌筑的甬道,宽约一丈左右,甬道的两侧全是梅树,初冬的季节含苞待放,微颤颤的枝头上挂满了拳头大小的灯笼,微风吹来,轻轻摇曳,煞是好看。再往里面看,在甬道的尽头,是个穿廊的门洞,门洞两侧摆放着五张桌子,上面放满了瓜果桃李,五位白须的饱学之士摇头晃脑的给摘下灯笼的士子们评判着交出的答案。
刘三拿起身旁的一只铜枝,对孔子栋道:“看来这些灯谜就在这灯笼里了。孔兄请!”
孔子栋点了点头,长吸一口气,心情略显紧张的捉起一支铜枝,举起手来摘下三个红色的灯笼。略显紧张下,孔子栋哆嗦着取出灯笼里的灯谜,交给伺候的书童。
那书童,拿着写好的灯谜,对着孔子栋的招亲贴朝那五位评判扬声道:“三十六号,第一题:丰收,打一字;第二题:竭泽而渔,打一字;第三题:武,打一字。”
话音刚落,那打头的评判接口道:“三十六号招亲者,请你在盏茶时间讲出谜底,否则视为淘汰!”
孔子栋一听傻眼了,怎么手气这么臭,挑选了三个全是猜字的灯谜。盏茶时间确实太短。冥思苦想下不得要领,一会儿功夫额头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汗珠。刘三倒是不慌,饶有兴趣的观察着一干才子们的众生相。心思鲁钝的,皆都愁眉苦脸的捧着几个小灯笼抓耳挠腮。偶尔有脑袋开窍的,满脸兴奋的结过仆人递给自己的纸条,用上好的狼毫飞快的书写上答案。交给那五位评判。一双双眼睛,紧张的盯着那评判们的目光。
刘三听了孔子栋的三个灯谜,见他额头汗水淋漓而下,心中有些不忍,没想到这种白痴的问题,居然难得孔子栋犹如上刑一般痛苦。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孔子栋依旧紧皱眉头,扬声长叹,不得其解。
刘三苦笑一生,叹了一口气,心道老子乃是信佛出身,罢了罢了,今天就提醒你一下,算是老子积了阴德,想罢,低声自语道:“丰收者,米多也;竭泽而渔,水干也;武着,非文也。”
孔子栋眼前一亮,激动的抓住刘三的手,哆嗦着嘴唇颤声道:“多谢赵兄提醒,大恩不言谢,”刚落。那打头的评判大声喝道:“三十六号,时间到,把谜底写在纸上。”
孔子栋愕然大汗,这可真巧,要不是刘三提醒,估计这时候他早就死翘翘了。在书童的催促下,急忙提笔刷刷写下三个字交给那书童。只见上面写道:丰收乃‘移’;竭泽而渔乃‘汗’;武乃‘斐’!此三个谜底正应了刘三的禾多、水干、非文三句寓意。
那书童也不答话,结过谜底小跑着交给那打头的评判。
评判展开纸条,端详了几眼,点头道:“三十六号,过关!”
哇!孔子栋尖叫一生,声音发抖的对刘三道:“赵兄,我过了,我过了!”对于他这种被大家族专心培养的继承人来说,八股文章信手拈来,可这种只有见于野史的俏皮俗语和脑筋急转弯,那是无缘得见的,怪不得他如此激动了。
刘三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不要紧张,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去。赵兄稍待,等我摘灯笼。”
孔子栋感激的望了他一眼,连声说好。
刘三依样画葫芦,取下三个灯笼交给书童。笑吟吟的等着谜语的揭晓。
那书童核对了刘三的招亲贴,扬声道:“四十一号,,第一题:愚公之家,打一成语;第二题:八月桂花香,打一水果;第三题:宋字去了盖,不做木字猜,打一字。”
正文 213:八郡第一?
 更新时间:2010…12…7 12:44:12 本章字数:1543
刘三哈哈一笑,洒然道:“这有何难?愚公之家乃是成语‘开门见山’;八月桂花香更是简单至极,八月乃是月圆中秋,既然是水果那当然是桂圆无疑了;宋字去了盖不做木字猜,那不就是个‘李’字吗?”
孔子栋听得刘三大声的解谜,不住的颔首,只是听到最后一题有些疑惑,出声询问道:“赵兄,前两题倒是合乎题意,只是这最后一题有欠妥当。”
“哪里不妥当了?”刘三笑吟吟的望着孔子栋。
这时,一些尚未猜出灯谜的士子、仁兄也都用同样的表情看着刘三,分明还是没听懂最后一题的意思。
刘三笑笑,拍着孔子栋的肩膀道:“这第三题其实是迷惑人的,题目的意思应该是‘宋字’去了盖才对,那就是‘木子’二字,谜底却只是一个字,那上下结合不就是个‘李’字吗?”
经过刘三一解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拍手叫好。也有没有猜出各自谜底的士子书生们满头大汗,一脸羡慕的望着刘三。
“吵什么吵?你们这些猪脑袋,能猜出来那是瞎猫碰了死老鼠,有什么好欢喜的,幼稚至极的灯谜也能让你们欣喜若狂,真是井底之蛙!”众人正交口称赞之际。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声音猛然想起。
众人顺着目光望去,前方一个头戴儒巾,身穿丝质长衫的翩翩佳公子一副厌恶的样子,朝这边高声呵斥。
刘三最讨厌这种装逼的孙子,一副人模狗样的德行,好像全世界人都是白痴他自己是智商二百一样,拽的和二五八万似得目中无人。但是明明那人朝这边呵斥,反观己方的士子才子们纷纷躲闪着那人的目光,刘三纳闷的看了孔子栋一眼,见对方也是一脸的懵懂。急忙拽过一个准备开溜的书生问道:“那人是谁?他很拽吗?”
那书生被刘三一拽,心惊胆战的看了远处一眼,低声道:“他乃是今年皇帝陛下钦点的文章第一,原来的八郡状元吴庸吴公子!”说完,歉然的朝远处的吴庸一笑,急惶惶的闪到了一边。
“八郡第一,”刘三玩味的一笑,上前一步挑衅的望着吴庸,慵懒的道:“请问这位公子,刚才在下见到一条八郡第一的疯狗在狂吠,不知公子看到了没有?”
本来那吴庸还洋洋得意的望着潜水闪人的众士子们如此识趣得意不已。没想到这一身土著人打扮的刘三上前过来挑衅,一席话说的他脸上马上变成了酱紫色,又瞥见刘三双拳紧握,似是孔武有力,不觉中就泄气了三分,拂袖作色道:“读书人不和你莽夫一般计较,哼……”
刘三哈哈一笑,守着满院的众人高声道:“那我这莽夫就来会会你这读书人,看看你究竟这皇帝钦点的第一文章到底是不是言过其实?”
众才子们见刘三貌不惊人,却有胆子和号称文章第一的吴庸挑战,纷纷钦佩他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人心在不知不觉中向刘三这边靠拢。包括一些淘汰的、过关的士子们皆都纷纷靠拢来,连那五个评判也饶有兴趣的望着现场的两个愤青捻须微笑不已,却并未出声阻拦。
那吴庸一听刘三不打算动粗,心神这稍稍安定了些,止住脚步,又转眼一想见他居然不自量力的向自己挑战,有心让他在众人面前出出丑,好一泄自己心头之恨,阴恻恻的道:“那你打算怎么和我会会呢?诗词歌赋?道德文章?说出来我不欺负你,任你选择。”
刘三哈哈一笑,狂放不羁的扫了一眼全场,指着挂满枝头的灯笼摇头道:“刚才你说这解灯谜乃是雕虫小技,那就用这满院子的灯笼为题如何?在一炷香的时间,解灯谜数量多者为胜,不知犬兄敢不敢迎战呢?”
吴庸哪里听不出他的讽刺之语,料想这灯谜在自己看来也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当下应道:“好,既然有了章程,那得有个评判,我推举五位评判大人担当此次比赛的监督。你可有意见?”
刘三拱手朝众人做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