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12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他漫不经心地走到自己的案头;捏起那份太后的懿旨;随即送到李若凡手里;笑吟吟地道:“你自己看。”
李若凡惊疑地接过懿旨看了一遍;顿时眼眸中流露出了一丝恐惧。
这是一封太后的懿旨;而懿旨的内容却一点都不简单;太后的旨意中令明军不得受李若凡要挟;务必全歼来犯之敌;只准纳降;不得议和。
如此一来;李若凡的杀手锏算是彻底的化为了乌有。
她能威胁柳乘风;不只是皇帝的性命;而在于柳乘风的态度;如果柳乘风不顾念任何君臣之情;一意要打;把皇帝推进火坑;那么李若凡若是将朱厚照放回去;朱厚照与柳乘风之间的君臣关系只怕就要出现难以愈合的芥蒂了;而这种芥蒂;在将来足以演化成一场灾难。
可现在的问题是;柳乘风的强硬并非来自于他的本意;而是来自于太后;这又如何呢?
太后和皇上是母子;是绝不可能被人挑拨离间的;太后决心要打;柳乘风只是执行者;将来就算朱厚照回京;太后也会想尽办法向朱厚照解释;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冰释前嫌;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出来;给人的感官也是不一样;作为臣子的;若是做出这样的事;或许就有不忠之嫌;可是作为太后;那么只能是太后圣明;慧眼如炬;早已看穿了蒙古人不敢对皇帝动手;最后不但护住了大明的国威;而且还保护了皇帝。
柳乘风朝李若凡冷笑道:“这份懿旨意味着什么;以你的聪慧想必不会不知道;既然你知道;那么想必也应该知道;你已经穷途末路;你的族人也成了我大明刀下的鱼肉;只要本王今日一个念头;这里就要死个十几万人;并且大明趁机兵分各路;深入大漠进行报复;整个大漠也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到底;这还是你自己造的孽;你就这么忍心;让这些人和你一起陪葬;和你一起去死?”
李若凡娇躯微颤;道:“你忍心杀得了我的族人;可是能忍心杀你自己的孩子吗?”
柳乘风背过了身去;不去看李若凡;语气却很是坚决:“胡汉不两立;与国仇相比;私情又算得了什么?本王以为你了解本王的;可是想不到;你竟还这样糊涂;我的儿子固然会死;可是因为你;许多父母都失去了儿子;许多的儿子失去了父亲;若因为我一人的儿子而让这些父亲这些儿子们死不瞑目;我又于心何忍?”
他旋转过身;冷冷地看着李若凡;道:“其实……这一切都看你自己;只要你肯乞降;只要你肯乖乖听话;一切都可以避免;仇恨已经太多了;要嘛做个了断;要嘛今日做个化解;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要化解这个仇;从现在开始;这天下将再不会有蒙古;也不会有什么大汗;希望你能想清楚。”
李若凡叹了口气;幽幽道:“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有选择吗?当年你就不该把我送回蒙古;就不该扶立我为蒙古汗;没有当年;就没有现在;我……我愿乞降;愿带百万族人;请殿下留下一条生路。”
她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纹丝不动。
柳乘风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不禁笑了;这一次的笑并不太冷;反而有一股子如沐春风的温和。
柳乘风有两副面孔;一副如金刚怒目;让人生出畏惧之心;一副便是现在这个样子;宛如慈父;宛如真挚的朋友和兄长。
他伸出了手;朝向李若凡道:“地下冰凉;你起来吧;受了这么多惊吓;这是何苦。”
李若凡抬眸;整个人精神有行惚;这个人……还是被自己低估了;他的笑容;此时在李若凡眼里是多么的温柔;却又是何等的恐怖。
她伸出了纤手;搭在了柳乘风温暖的手心里;柳乘风稍稍用力;将她轻而易举地拉了起来。
(。。 )
第九百五十七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柳乘风所谓的和谈;其实就是一种肢解。
他拿出了章程;让李若凡自己观看;这关乎到了阖族的命运;李若凡自然不敢不用心;可是越往下看;她的心就越是冰凉。
整个蒙古;将效仿朵颜三卫;名义上虽然尊奉李若凡为王;可是实际上却以卫所的形势进行分割;总共十五卫;各个卫所之间划定了草场;令各卫的部族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放牧;再由聚宝商收购他们的马匹和羊群;供给他们生活用品。
同时每卫固定征召六千骑兵;由大明和楚国进行整编;采取轮岗的制度;每隔三年;蒙古将轮调六卫的骑兵远赴南洋镇守各方;与此同时;还有六卫的蒙古骑兵将入驻大明的辽东等地卫戍;至于蒙古的防务;则由大明负责;明军将在蒙古各卫设立卫所;修筑堡垒;建立城镇。
这其实就是南洋整编的翻版;蒙古最健壮的勇士在成年之后都必须进入卫军;他们的粮饷由大明和楚国进行供给;可是他们也将远走他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
在陌生的环境里;告别了熟识的故乡;他们是不可能造乱的;他们与当地的土人言语不通;甚至连饮食习惯都不一样;而他们吃喝供给都来在于大明和楚国;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听命行事。
其实在此之前;大明就曾经对蒙古人进行过相关的政策;最成功的便是朵颜三卫;不过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使得这样的政策不可能大规模地执行。
现在却是不同了;交通的便利使得军队可以比从前更加轻易地抽调到数千里之外;无论是大明还是楚国丰盈的府库也足以供养大规模的骑兵。
最重要的是;在柳乘风的计划里;明军也将深入进草原;每方圆百里之内都将修建城镇和堡垒。从前的大明是绝对没有这样的基赐财力来做如此浩大工程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制约就是收益。
从前的时候;修建堡垒和军镇完全只是用于军事上的用途;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军事是没有收益的;从前的大明朝根本承担不起;现在却是大大不同了;不但能够承担;而且柳乘风预料能带来极大的收益。
现在无论是大明还是楚国;对于马匹和羊毛的需求十分巨大;马匹能用于运输;而羊毛能用于纺织;而大明和楚国的马匹和羊的产地极少;楚国只有一个南洲可以利用;不过南洲的运输成本较为高昂;眼下还是远远填补不了这个需求;可是蒙古就不同了;这里是天然的大牧场;一氮放汉人进入;就可以产生极大的收益。
所以柳乘风的条件里得明明白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互通有无和消除边界。
互通有无倒还算是互惠;可是消除边界就纯粹是抱有目的了;在以往;汉人习惯了农耕;是不适应放牧。之所以不适应;并不只是体质的原因;主要的问题在于组织;没有人去组织;单枪独马去放牧简直就是玩笑;你几个几十个人跑去大漠;别放牧;用不了几个月就会被人吃得连渣子都不剩。草原;毕竟还是弱肉强食的规则;这里没有律法;没有规则;有的只是拳头;谁的拳头硬;谁就吃得开。
可是现在不同;因为在南洲;已经有了先例;由商贾们领头;先是在某地租下大片的牧场;在得到了放牧权之后;他们便会招募大量的人员;其中不只是牧马人;还有相当多的护卫;商贾们提供生产的资料;随即便是大量的人以雇工的形势涌入;与此同时;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明军驻扎的城镇;他们不但可以和城镇中的军队相互联系;这星镇迟早也会成为商队和牧场主以及蒙古牧人交易的场所;有了交易;就会带动更多的人群;这些人需要衣食住行;就会有更多的商业活动出现;如此一来;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商贾;商贾要从事商业活动;就必须雇佣大量的人工;而对寻常的人来;只要有人发的起工钱;让他们出关到大漠中去;只要价格超出自己的预期;也不会是什么很困难的事。
大明朝有的是人力;也有的是商贾;再加上对羊毛和马匹的巨大需求;那么不出几年;这里就会被大量的汉人占据;假以时日;汉人的人数将会远超蒙人;而蒙古人也不必担心生计;他们的天职就是入伍;成年之后将编入卫所之中;专门为大明和楚国镇守四方。
的再明白一点;这其实就是将蒙古人纳入了一个大分工的体系之中;蒙古人以放牧为生;不过从今以后;他们和大明朝的军户一样;生生世世成了职业的军人;成为了征召的对象;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放牧从原先的部族也将渐渐被商贾的牧场来取代。
至于蒙古的贵族;该给的优待还是给的;不过也仅限于南洋各国的贵族;他们没有掌握卫所的权利;却由大明朝廷诡;同时给予一定的特权。
而李若凡;则是敕封为女王;世袭罔替;政治上享有藩王的权利。
这份所谓的和约;从某种意义来是蒙古人来是有好处的;蒙古人游牧民族;他们擅长抢掠和战争;那就去发挥他们战阵的优势;再加上他们虽然有大量的马匹和羊群;可是这些东西对于蒙古人来;除了当饭吃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可是落到了汉人手里;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羊肉可以吃;羊毛可以纺织;羊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