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史记-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之以兴。”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③。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④,令可为器⑤。抉吾眼置之吴东门⑥,以观越之灭吴也。”



①参见《伍子胥列传》。越人亦贿赂伯嚭以迷惑吴王。②《盘庚之诰》:即《尚书》中的《盘



庚篇》。是商王盘庚告戒臣民的讲话记录。颠越无遗:意指不要放过坏人。颠,狂。越,超出法度。无遗,消灭干净没有漏网的。③属镂:剑之名。④树:种植。梓:一种落叶乔木,生长较快,古代多用来制器。⑤意指梓树成材可以制器时,吴国就要灭亡了。⑥抉:挖。



齐鲍氏弑齐悼公①。吴王闻之,哭于军 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②。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①参见《齐太公世家》及《田敬仲完世家》,后者说:“鲍牧与齐悼公有隙(矛盾),弑悼公。”据《左传?哀公八年》,齐悼公已杀死了鲍牧。其中显有牴牾。《宴子春秋?谏上》有“田氏杀阳生(悼公名)”,较合当时齐国形势。②《左传?哀公十年》“徐承帅舟师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③吴王与鲁、卫会,非同时事。夏会鲁哀公于橐皋,秋会卫出公于郧。详见《左传?哀公十二年》。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①。六月(戊)〔丙〕子,越王句践伐吴②。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③。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④。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⑤。”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⑥。”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⑦。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敞⑧,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①全:保。②《越王句践世家》载此次伐吴,越国共出动军队四万九千人。③此句应为“吴五千人与越战”。《左传?哀公十三年》详载战斗过程:“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遂(兵分两路),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其父被越人俘虏,故越人张其旗),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集合)众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④长:诸侯盟会时举行歃血仪式,第一个歃血的为长,即盟主。⑤周室祖先,在吴太伯一代兄弟四人,吴国祖先太伯是长子,晋国祖先季历是四子。因此夫差说应该吴为盟主。⑥伯(bà;,坝):通“霸”,即诸侯盟主。晋自文公、襄公、悼公、平公都曾称霸。姬姓国中,只有晋国称过霸。春秋时其他称过霸的国家都不是姬姓,如秦穆公嬴姓、齐恒公姜姓、楚庄王熊姓等。⑦司马迁在《秦本纪》、《晋世家》及《赵世家》中,均说:“卒长吴。”与《左传?哀公十三年》、《国语?吴语》同。此处当是故存异说。《吴语》记黄池之会极详,可参看。⑧罢:通“疲”。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使)〔复〕伐败吴师于笠泽①。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②。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①《左传?哀公十七年》记笠泽之战如下:“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②吴败后,曾向越王请求媾和,句践欲许,范蠡谏,终于未答应吴国的请求。参见《越王句践世家》及《国语?吴语、越语》。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①”。余读《春秋》古文②,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③。呜呼,又时其闳览博物君子也④!



①无得:不能够。这里指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对太伯的颂赞。语出《论语?泰伯第八》。②《春秋》:东周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③清浊:喻指善恶、治乱、贤愚等对立的范畴。本句尤指季札能通过观乐来知道国家的治乱兴衰。④闳览:见多识广。博物:博学多知。



标题 


??



齐太公世家第二

   生小 说+网

赵季 译注



【说明】《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



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太公时期就“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既不象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象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因其俗,简其礼”,为政简而不苛,平易近民。所以到齐桓公时,齐国终成为大国争霸斗争中的第一个霸主,一个名符其实的泱泱大国。



自桓公去世,齐国渐趋衰落。一方面由于姜姓公室旧贵族日益腐败,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尤其经过崔杼、庆封之乱,大伤元气,终于被新兴的贵族集团田氏所替代。



本篇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是取材有法、详略得当。司马迁抓住最能代表齐国历史发展线索的几个时期,清晰地反映了它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前半叶主要介绍了太公时期和桓公时期,中后叶则主要记叙了崔庆之乱与田氏代齐的详尽过程。这几部分作者运用浓墨重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斑烂多姿的历史画面。其余部分则仅仅记其大概,明其脉络,避免冲淡重点部分的思想意义,真正作到了“略小取大,举重明轻”。



本篇的第二个艺术特点是塑造了生动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作者从生活中的历史现实出发,把握历史人物的复杂心理,加以真实再现,使人感到可亲可信。例如对于齐桓公,作者一方面极力写其机智果断,从谏如流,重义守信的明君风度,但也写了他晚年骄傲固执,好大喜功的思想变化。既写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伟业绩,也写他好内多宠,以致死后虫出于户的性格弱点,给人留下深深的历史回味。即是反面人物崔杼,作者也写了他两次不杀晏婴的微妙心理,表现出人物的复杂个性。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yǒu,有)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ó;ng,宏)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