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史记-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十九年,简公如晋请卫君还,而封子产以六邑。子产让,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吴使延陵季子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③,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④。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及止。



①使厨人药杀釐公:《年表》云:“子驷使贼夜杀釐公。” ②赴:报丧。 ③侈:邪行。 ④厚遇:厚待。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于晋,问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实沈、台骀为崇,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旷林,不相能也①,日操于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②,迁阏伯于商丘,主辰③,唐人是因④,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⑤,唐人是因,服事夏、商⑥,其季世曰唐叔虞⑦。当武王邑姜方娠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乃与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⑧。’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国大叔焉⑨。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为玄冥师⑩,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11),宣汾、洮(12),障大泽(13),以处太原。帝用之,国之汾川。沈、姒、蓐、黄实守祀。今晋主汾川而灭之。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灾之(14);日月辰之神,则雪霜雨不时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平公乃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于子产。



①能;亲善。 ②臧:善。 ③主:主持祭祀;辰:指心宿,二十八宿之一。 ④因:沿袭。 ⑤参(ēn,身):参宿,二十八宿之一。⑥服事:诸侯定期进贡,各依服数以事天下。 ⑦季世:末世。⑧属:通“嘱”。托付;蕃:繁殖。 ⑨国:古代侯王的封地,此为动词。 ⑩师:长也。 (11)业:继承。 (12)宣:发泄,疏通。 (13)障:修筑堤防。 (14):古代禳灾之祭。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强,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①,与楚灵王盟于申,诛齐庄封。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秋,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强,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郑火,公欲禳之②。子产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建子胜奔吴。



十一年,定公如晋。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献公虿立。以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当是时,晋六卿强,侵六郑,郑遂弱。



①据《春秋?昭公四年》载,郑伯会于申,无病使子产事。 ②禳:祭祷消灾。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①!”



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告急于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于铁。



十四年,宋景公灭曹。二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常相于齐,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



三十六年,晋知伯伐郑,取九邑。



三十七年,声公卒,子哀公立。哀公八年,郑人弑公而立声公弟丑,是为共公。共公三年,三晋灭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骀,是为公。



①《集解》曰:“子产见受,有古人遗也。”



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弑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①,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此与晋之里克何异?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齐。变所从来。亦多故矣!



①合:融洽。



标题 


。。



赵世家第十三

(小//说;网/

支菊生 译注



【说明】在《史记》三十世家中《赵世家》是颇具特色的一篇。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实行这一主张,就要改变传统习俗,因而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司马迁对武灵王力排众议的记述是颇为详尽的,因为在反复论辩中,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当然,作者也记述了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的功效。我们从历史上已经看到,胡服骑射之功绝不仅仅局限在赵国,这一移风易俗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司马迁虽然还来不及完全看到这些影响,但他却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武灵王的革新措施及不寻常,因而给以充分的肯定。这也正是这位伟大史学家的卓越之处。



赵氏孤儿的故事由于戏曲和小说的传播,早已为人熟知。但最早记述这一故事的正是这篇《赵世家》。司马迁通过这个故事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元代作家纪君祥据此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试想,如果没有司马迁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述,纪君祥怎么可能创作出这部杰出的杂剧来呢!



篇中有几处梦卜的记述。梦卜就是据梦境预卜后事,这种迷信思想应予批判。不过史书中记梦卜等迷信活动并不始于司马迁,《左传》里就有不少这类记载,司马迁还不可能完全摆脱这种影响,这是时代的局限。



赵氏的先人和秦人是同一个祖先。传到中衍,他给殷帝太戊赶车。他的后代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恶来,侍奉纣王,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秦人。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



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这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得宠于周穆王。造父选取了骏马八匹,与在桃林得到的盗骊、骅骝、绿耳等名马献给穆王。穆王让造父赶车,到西方去巡视,会见了西王母,快乐得把回去都忘了。不久,徐偃王发动叛乱,穆王乘坐马车,日行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彻底打败。于是把赵城赐给造父,从此就成为赵氏。



从造父往下经六代传到了奄父,奄父字公仲,周宣王的时候讨伐戎人,他给宣王赶车。在千亩之战中,奄父曾使宣王脱险。奄父生了叔带。叔带的时候,周幽王荒淫无道,他就离开周王朝到了晋国,侍奉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