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之相反,他的两个邻国对大唐却时常表现出一种病态的骄傲以及桀骜不驯。
新罗各代国王数十年的付出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唐在新罗的紧急求援下终于出兵了。鼎盛时期的唐军是何等的勇猛,出手之间形势便即逆转。高宗显庆五年,唐军灭百济,三年后又在白村江口歼灭了前来干涉半岛政局的倭军,五年后,再灭高句丽。大唐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五个都督府,又在高句丽故地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下辖九个都督府,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实现了对整个半岛事实上的军事占领,以及对新罗的军事扶持。
好吧,其实更应该说是恢复汉家故土更合适,因为这片土地早在汉代之前,便是接受中原统辖的正式州府,那时候,在中原朝廷的行政区划中,这片土地属于以乐浪郡为首的汉四郡。
新罗国完全稳定、并表现出了对大唐的忠诚之后,开元二十三年,玄宗皇帝将浿江(大同江)以南划给了新罗,新罗才算正式统一了半岛,此后,随着大唐逐渐撤出辽东,新罗才接收了浿江以北的地区,和渤海国接壤。
任何王国经历过长久的承平之后必然会爆发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罗的问题比渤海更加严重,国内军阀割据、农民起义频繁,各种动乱越演越烈,终于在去年出现了重大变故。
地方戍将甄宣于百济故地宣布建国,向新罗称藩,与新罗分立,同时金弓裔于开城打出了复兴高句丽的旗号,占据了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半岛再次进入了分裂的局面。
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变乱必然将深刻影响其邻国的局势,作为与新罗唯一陆路乡邻的国家,渤海国也受到了这种变乱的巨大冲击。最表象的影响有…徘徊在两国边境泥水附近的数万流民,渤海国黑水及铁力两部族的隐然不稳,新罗内乱对渤海朝政的影响。
“等等,你说泥水附近徘徊着数万难民?到底有多少?”
李诚中眼前一亮。
正在诉苦的千牛卫大将军杨玄恩没有听出李诚中的言下之意,仍是絮絮叨叨的念叨:“都督,好几万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若非某家千牛卫精兵驻守于当地,这些难民早已冲入国内,恐怕南海府、鸭渌府,甚至龙原府和显德府都会糜烂千里!”
为了加深李诚中对于流民“糜烂地方”恐怖情状的印象,大相裴頲补充道:“都督,为了稳定新罗流民,渤海国每月都要耗费上千石粮食,其中还不包括驻军及运粮民夫的耗费,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严重的是,这些流民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南方数府的稳定,许多大户和百姓因为担心,都已经向北迁移。”
“我需要难民的详细数目!”
李诚中不置可否,只是简单的提出了一项要求。
除了难民潮引起的恐慌,监国王太弟大封裔和大相裴頲更在乎的是国内的政局。
裴頲道:“这次朱承明向王族发难,很大程度上受了新罗内乱的蛊惑,尤其是金氏,据说和占据北方的暴*首领金弓裔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裴某所知,朱承明在金氏的鼓动下,与该首领达成了初步协议,似乎要相互引为奥援,弄什么南北朝。”
大封裔叹道:“本来一个好好的国家,如今被折腾得奄奄一息。王上当年登位之初,某领命前往长安求取封诏,在长安遇到了新罗国同为鸿胪寺卿的金成烈,当时还与他为争夺朝贺席位的排次有过争执……这两年,新罗不停的向大唐求援,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说起来,也是挺让人叹息的事情……”
金吾卫大将军李元广对此也深有感触:“某家世镇东京,黑水部和铁力部这些年很是有些不稳,与这帮该死的新罗暴民有很大关系,也是受了他们的蛊惑。”
李诚中开始对新罗的内乱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对和渤海接壤的新罗北方局势比较关注,他问起了新罗北方的乱军。
杨氏世镇南海府,与新罗接壤,所以对其了解比较详细。
“新罗北方的叛乱始于十年前,贼帅梁吉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称‘江原道大将军’,攻城掠地,打得新罗官军节节败退。不过此人没什么雄才大略,有了一番境遇之后便止住了攻势,开始享受起钟鸣鼎食来了。所以这十年来新罗还算能够勉强维持下去。但从去年……嗯……如今已是正月,应当是从前年开始,有个无赖僧人加入了梁吉的叛军,情况便不一样了。”
“和尚?”
李诚中忽然想起了后世大明的开国皇帝,不禁兴趣更浓:“叫什么?”
“这个和尚一开始也没什么名字的,不过他很擅于蛊惑人心,自称是新罗王族金氏后裔,说是什么宪安王之子,是如今新罗孝恭王的祖爷爷,嘿嘿,真是可笑。所以他的部下们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金裔——就是金氏后裔。他又说这些年一直在躲避金氏王族的追杀,所以曾经随母弓氏为姓,所以又有人叫他金弓裔。后来他又改口了,说自己其实是故高句丽王族后裔,要恢复高句丽的荣耀和辉煌……真是搞不懂,连自己祖先都可以改来改去,这么一个不孝的小人,竟然也在新罗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杨玄恩叹道。
裴頲皱眉道:“这个问题裴某注意过,其实他改来改去只是为了有人追随,但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故去了几百年的高句丽,很少有人会有什么念想。他之所以在民间有威望,其实不在于他的姓氏。这个金裔,嗯,或者弓裔,又或者金弓裔,无论叫什么吧,他自称为弥勒佛祖降世,平日里最喜装神弄鬼,头戴金帻,身披方袍,说是降佛光普世,拯救黎庶,弄出来许多佛迹,老百姓便信以为真。实际上此人尤为残暴,凡攻陷一地,必屠城,因此其部下酷虐无比,新罗官军花郎道兵一听说是和他的部下作战,都十分畏惧……”
在渤海国权贵们的眼中,这个金弓裔是一个如蛇蝎般的灾星,对于这么一个人在紧邻的新罗逐渐得势,他们都是忧心忡忡。所以,李诚中已经明白眼前这些人惧怕的究竟是什么了——万一此人真的在南方建国,对于渤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你们认为大唐应当出兵?”
李诚中问。
“必须出兵!否则新罗将灭!”
“望都督为这一方百姓考量,还新罗朗朗乾坤,说到底,新罗也是大唐宗藩啊!”
“都督,既然王师已至渤海,不如顺手替大唐消弭此隐患,必可再保辽东百年太平!”
李诚中其实已经有了出兵的打算了,大军征国虽然不易,但成功之后甜头却是不少,不趁此机会多捞一点,实在是说不过去。像新罗这么一个向大唐称藩近三百年的国家,如果真的就此灭亡,对大唐宗藩体系的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那个叛军首领,居然要再建什么高句丽,并且已经打出了“高丽”的旗号——为了区别于高句丽,他们去掉了一个“句”字。李诚中知道隋唐之际,高句丽就对大唐抱有很重的敌意,大隋的灭亡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征高句丽失败造成的,因此,他对这“高句丽”这个名称很是厌恶。
直到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过去一直困惑在李诚中心头的问题——后世棒子的起源问题——才得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这个时代并不是问题,因为没有人把他当作问题。李诚中已经知道,当年的高句丽和后世的高丽完全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当年的高句丽人也和后世的棒子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结合后世的认知,李诚中才发现,棒子的祖先起源于半岛南部的几个村落,当他们组成什么叫做三韩的村落联盟时,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在中原的统辖下很久很久了。
裴頲之所以知道“三韩”这个称谓,是因为这个村落联盟成立之初,曾经要求向大汉称藩,不过后来发现他们这一要求属于奢望,因为他们的土地当时是由乐浪等汉四郡管辖的大汉疆域,顶多混一个羁縻州的“民族自治”身份,强行称藩的话就是造反。后来,当中原战乱之际,这个村落联盟发展了起来,建立了新罗、百济。因此,实际上棒子的祖先应当是新罗和百济,百济早已灭亡,而新罗,对于大唐的忠诚之名,仅次于渤海。
当然,新罗的忠诚不是他们自己天生的,而是唐军打出来的。大唐帮助新罗灭亡了死敌高句丽和百济之后,并没有从百济和高句丽故地撤军,这让新罗人很不满意——他们才从危机中解脱,就立刻忘了,如果没有大唐,恐怕他们已经国将不国。于是不服气的新罗人开始鼓动原高句丽和百济王族遗民暴*,同时向大唐提出要派兵帮助“平叛”导致薛仁贵开始向新罗用兵。关于薛仁贵用兵的胜负,一直是个谜团,就连对史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