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人凝视着他,又道:“妾胡言乱语,还请都督责罚。但无论如何,妾知都督身居高位,一身干系天下,实在不该倦怠的。”
说罢,又微笑道:“若是都督欢喜,妾还可再侍奉都督,都督又不是今日便要离开上京。好啦,都督,来,妾服侍都督更衣。”
哄着李诚中穿好衣裳,细心的为他梳洗一番,双臂拉着李诚中转了个圈,笑道:“都督快去吧。”
李诚中来自于后世的观念让他无法就此离去,也许换一个这时代的军将,早就不管不顾的一走了之了。在他们眼中,吃一口到嘴的嫩肉是再稀松不过的事情,但李诚中的眼里,对于一个将处子之身交托给自己的女人,他狠不下心就此抛开。何况,他是真的对这个美女上心了。如果说之前的喜欢仅仅限于**,那么此刻简单的两句对话,却已经打动了李诚中,令李诚中对她有些另眼相看。
李诚中想了想,问:“娘子怎么称呼?”
美人道:“妾乃乌氏之女,闺名云素。”……)


第二十六章 诸侯之定(五)
美人名叫乌云素,李诚中回想她的谈吐和气质,立刻便联系到了乌氏身上。;!“乌氏?中京乌氏?”
乌云素点头:“太傅是妾之祖父。”
李诚中恍然:“原来是左监门卫大将军乌彦青之女?乌荥力是你……”
乌云素道:“乃妾之嫡兄。”
李诚中想了想,又问:“原来是大家闺秀,怎的却来服侍我?是谁逼你来的?告诉我,我替你出气。”
乌云素摇头,轻咬嘴唇,扭捏片刻后忽然跪下道:“还请都督宽恕,是妾自作主张。妾一直随祖父在上京居住,昨日在道旁得瞻都督风采,又听说了许多都督的英武事迹,是以心下仰慕。妾与杨王妃是罗帕交,所以……所以昨夜擅自入宫,请求王妃成全,怨不得旁人,全是妾……”
李诚中又问:“那我走了以后你怎么办?”
乌云素眼眶微红:“妾不知……妾愿终身不嫁……都督若是不喜欢,妾便回去,偷偷的,谁也不说……”
李诚中叹了口气,良久,方道:“你啊,以后做事情多考虑考虑,要是我今夜之后就离开上京呢?或者不再招你侍奉呢?刚才要是我不问,恐怕连你是谁都不知道。”
乌云素一脸决然:“妾想过的,如果真是如此,妾便认命就是,只能怪妾蒲柳之姿,不入都督法眼。但妾实在是想当面见见都督,不求别的,见一见就好。就如昨夜,妾能和都督单独在一起,一整夜都在一起,单独的,真是好生欢喜!”
李诚中无语,原来是自荐枕席,看来古代也有追星族,而且竟然追的还是自己。这种感觉还真是……让人忍不住飘飘然啊。他见乌云素神色凄楚,心下一软,将她扶了起来。道:“今日你便回去……”
乌云素一呆,眼泪就掉了下来,点头哽咽:“是。”
李诚中一笑:“你想哪儿去了?别哭,回太傅府上呆着。回头我让人去你家提亲。不过事先说好,我家里已经有一个了,而且琴棋书画样貌舞蹈也都很出色,你去了之后要管她叫姊姊。”
乌云素破啼,她从小也是娇惯出来的千金。也不顾及礼数了,边流泪边笑,还不停捶着李诚中的胸膛:“都督真是……话也不说全……妾适才真是伤心死了……”
捶了几下算是出了气,乌云素又转着圈的整理自己的衣裙,口中道:“恩,妾这就回去,等都督提亲。都督放心,妾自幼也是吃过苦的。琴棋书画也都懂。定能和那位姊姊说得到一起去。对了,妾还喜欢骑马打猎,不知道营州有没有猎场?妾的箭术也不错,都督恐怕不知道,妾亲手猎到过野狼呢!大人和兄长都夸过妾,说妾能当女将军。到时候妾还可以随都督出去打仗!啊,草原风沙。边塞征战,妾可以去看看了。岑参军、高将军他们去过的地方,妾都可以去看看了,妾真是欢喜!嗯,对了,过去后,妾也明白礼数,不会和正室争风,那位姊姊叫什么?妾一定相敬有礼,都督放心就是。”
看来是个被唐诗勾走了魂魄的追星族,李诚中一边苦笑着摇头,一边往外走:“她叫婉枝,我家里没有正室侧室,所谓‘众生平等’,哈哈。”
出门就撞见了等候的钟韶,李诚中拍了拍他的肩膀,问:“老钟,昨夜如何?可曾风流?”
钟韶没好气道:“哪里有闲暇?昨夜忙着布置诸军驻地,巡查各门值守,重申军法军纪,折腾得够呛。那个王太弟倒是弄了两个女娘来侍寝,某一倒在床榻上便睁不开眼了。今日一早还得赶着起来,处理各种军务。”
李诚中不禁有些赧然:“呃……辛苦老钟了,某倒是躲了会儿懒,抱歉啊,哈哈。”
钟韶道:“都督说哪里话?你是全军之主,考虑大势便可,这些细微末节都交给弟兄们才是正理。再说了,伐国之功是多大的功勋!都督享受一夜也是无可厚非的。说实话,都督一年多以来的辛苦,弟兄们都看在眼里。”
李诚中有些诧异:“老钟,话说你今天话不少啊,怎么转性子了?”
钟韶向来是个冷言冷语的人,今天居然发了那么一长串感慨,确实有些不同寻常。
钟韶一怔,想了想道:“或许是咱们基业大了,要处理的事情多了,某也不知不觉话多起来了。当初咱们只有二十三个人,如今竟然掌控一国了,几万大军的事务,都要一一吩咐到,这两天嘴皮子都干了。都督这么一说,某才想起来,这两天说的话,恐怕比去年加起来还多,呵呵。”
李诚中安慰道:“不是有下面的虞候们吗?很多事情交代下去就完了。”
钟韶道:“多亏了都督创立的咱们这套营州军体制,有那么多人一起帮忙,这才能将诸事打点下来,若不是他们,某恐怕累死也管不过来。”
两人说着话,便来到皇城南内的政事堂,除了营州军方面的重要人员外,监国大封裔、大相裴頲、太傅乌胤度及高、杨、李等诸军大将都齐聚于此,商议李诚中所提的“立宪”一事。
李诚中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这次渤海国发生变故,经过深思,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之所以会出现国体动荡,其根本还在于渤海国各方新旧势力之间权限的不明确。渤海国虽然官制和模式都仿照大唐,但其权力的构成在实质上近似于魏晋南北朝乃至隋代初唐之际,国中势力由门阀士族牢牢把持。这种把持是以惯例或者习俗来达成的,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限定。比如五大豪门为代表的旧门阀,他们传统上牢牢把持着全**力,当他们的势力膨胀时,他们会将手伸入朝堂的各个角落,从文治上拿走更多的权力,让新兴的世家和寒门在仕途上毫无希望。因此必然造成新兴世家和寒门的强力反弹。
反弹的强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导致双方的矛盾逐渐激烈,而一旦新兴世家有幸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肯定要将目标瞄向军队,因此。发生诸如“朝贡之争”这样的事情,最终演变为兵戎相见,就是可以预料的了。
李诚中的解决之道就是立宪。将各方势力的权限予以明确,门阀们缩一缩手,让出一片政治空间给新兴世家,同时竖立起一道藩篱。将自己手中的权限明确保护起来,双方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一段时间内相对的稳固框架。
关于立宪的构思,李诚中这些天已经和裴頲商议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并且在私底下征求过高氏等门阀的意见。今天拿出来的是一个具体化的章程,让众人都议一议。
古代法律是没有最高法一说的,比如唐代,大唐的法律就是《永徽律》所有方方面面的法则全部融入到一部法典里。李诚中的所谓立宪,就是要把其中关于国家权力构成框架的部分单独提出来予以完善和补充,也就是确立一部关于政治体制的法规。
李诚中进一步解释了所谓“宪法”的含意,当然。他的解释仅仅是凭借自己半吊子知识得来。但已经足以说明其意味了。
“所谓宪法,其实就是根本**,也就是最高法典,所有法律条文都必须遵循于宪法,或者不违背宪法的精神,任何法则一旦与宪法有所抵触。即为违宪,当废除或者修改。今天召集诸位来议一议这部宪法。就是希望能够为渤海的长治久安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使今日之事不再重演。诸位好生看一看。有什么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尽管提出来。”
李诚中已经为这次会议定下了基调,也就是讨论宪法,而非否定宪法,就是说只可以在这部宪法的大框架之中完善和修改,其他的,一概不讨论。
在这部由裴頲和韩延徽主笔起草的《渤海国新约》中,对国家的体制进行了逐条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明确约定各方权限。
《渤海国新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