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就在马上俯身一拜。
李诚中想了想又道:“不过我这个游击将军根基还是浅薄了些,若是再等个一年半载,或许又会不同。”
他如今虽然贵为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品秩攀到了五品游击将军,但和幽州豪门李家相比,仍然很不够看。不过他现在自信满满,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只是健卒营中的一个小小兵卒,如今已经成为卢龙军中一方军将,再过些时日,谁又说得准会发生什么?
李承约也明白一个游击将军的义妹身份还差了许多,不过他已经很知足了,忙道:“无论如何,自成兄的这番恩助某都深感五内。对了,婉枝姑娘还在明月松风阁吧?某先回去向家中大人求肯婚事,然后晚上去寻了尚质一起来见自成兄,明月松风阁有一半是尚质家的产业,有了尚质一切都好办,咱们今晚就去将婉枝接出来!”
不等李诚中回话,催马就跑了,一团风疾火燎。
李诚中琢磨片刻,也不忙回张宅,转身又回了节度府所在府堂街。节度府僚属各衙都在这条街道上,紧挨着节度府顺溜排开。支使、判官、参军、签押、内宅等文官属房位列节度府左侧,右侧则为司马、押衙、虞候、将头、牢城、卫队、孔目等武官属房。
李诚中看得眼花,不知道自己该拜哪座庙,后来想起周知裕给自己取表字的时候,前来观礼的那个胖乎乎的郭炳呈,似乎在节度府中地位不低,便决定先找郭炳呈。他记得这个胖子的官衔似乎是押衙兼通判,便在府堂街又转了一圈,发现这是两个衙门,押衙属于军职,通判则应该是判官房,干脆就近去押衙房,一问,才知郭炳呈的本职是通判,属于文官系列,押衙是给他的加衔,也就是说给他个押衙待遇,让他不用干活白领这份薪水。
李诚中又去了判官房,给门役手中胡乱塞了一把钱,门役忙进去通禀,不多一会儿,郭炳呈亲自出来将他迎了进去。
郭通判与张在吉、周知裕份属同乡,交情极好,是张在吉、周知裕在卢龙节度府中的鼎力臂助。平州这一年发生的任何事情,郭通判都知之甚详。作为节度府判官房的主事人之一,李诚中的几次告捷军报都经过他的手加以批阅并转呈,李诚中当初被任命为平州军前营指挥使的告身也是由他亲笔起草的,而这次平州系对营州的掌控最终得以全功,他又在其中出了大力。所以李诚中对他不熟悉,可他对李诚中却极为了解……;如今眼看就要进入初夏,又时值正午,郭炳呈不停摇着团扇驱汗,后背及脖领的衣襟都湿了。可现在天气虽然逐渐转热,却远远不到这个地步,李诚中看着郭炳呈圆圆胖胖的肥肉,不禁有些担心:“郭通判一直都这么发汗么?”
郭炳呈摇头道:“以前也不曾这样,自打今年开始,不知怎么回事,总是嫌热。不过无妨,也就是汗多一些,其他都没有什么。”
李诚中虽不通医术,但生于后世,也知道这是身体出了毛病,努力回想,似乎是体虚的原因,但又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便不敢乱说,只是提醒道:“通判还是寻医诊诊脉象为好。”
郭炳呈不以为意:“无妨的。”
不过还是很感谢这位军中新贵的好意,道:“多谢李将军挂念,对了,还要恭喜将军新晋高位!”
一个年轻文吏正巧敲门而入,抱着堆卷宗让郭柄呈阅览。他听了之后向郭柄呈道:“郭通判还是去问诊吧,连李将军都看出来有些不妥了。李将军,某也建言多次了,可郭通判不听,还请将军多劝劝。”
郭炳呈拉下脸道:“某和李将军还有事谈,你去寻万度支,要一下四月永济仓的粮秣存数。”
这就有点讳疾忌医的味道了,李诚中便不好再劝,那文吏无奈,只得出门而去。
郭炳呈虽然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身体的问题,却对那文吏很是欣赏,等文吏出去后,向李诚中道:“这个后生叫刘审交,原为北平簿,对民情吏治很有心得,某前月刚将他调入节度府,做起事来很是快捷。只是有些喜好小题大做,让将军见笑了。”
又问起李诚中的来意,郭炳呈道:“节度府对柳城军和燕郡守捉城的编成没有专门的规制,只对营州军有所定额,营州同平州例,为两千五百人,但节度府目前没有这笔粮饷,还需平州方面自筹。刘判官的意思,柳城军和燕郡守捉城都属周好问的节制之下,一应兵额便从营州军内出。”
他推开房门看了看,关上后又压低嗓音道:“你是好问带出来兵,某也将你当做子侄来看。自成啊,不瞒你,刘判官对各州军员很有意见,一直坚持要压制的。所以你也别想从节度府弄出钱粮来了。不过兵员的编制问题,你倒是可以不用拘束,只要你平州,唔,营州养得起,能征多少就征多少。实话给你透个底,妫州、蓟州都早就超过了节度府核定的员额,只不过大家闷在心里,边州不说,咱们节度府也就当不知道。当然,某这里还有一个建议,营州新复,相信各方面都要用钱,你们上个札子,申请豁免今年上缴节度府的钱粮,节度府这边某再关说一番,应当是能准的。”
这就是肺腑之言了,谁叫郭炳呈和周知裕关系好呢,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郭炳呈,周知裕和李诚中做起事来也心里清楚、收获良多。
李诚中大是感激,末了又厚着脸皮道:“郭通判既然将我当做子侄来看,那我就当你是叔伯了。”
郭炳呈摇着团扇笑道:“该当的!该当的!有事就说,能办的必定帮你!”
李诚中忙道:“小侄刚收复营州,民生诸事实在缺人料理,能否给我引荐些文吏过去?呃……比如刚才那个刘审交?”
郭炳呈一怔,随即苦笑:“这个……呵呵……嗯……这个嘛……呵呵……自成还真是信任某啊。”
李诚中恭恭敬敬道:“谁让郭通判是我的叔伯呢!”


第二十五章 插曲(二)
既然郭通判已经透了实底,李诚中便不再去其他地方奔波了,节度府没有多余的钱粮,他就算去讨要也是无用。但这一趟李诚中也没有白跑,他对募兵和兵制的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节度府的底线所在,于是又赶去周知裕府上,要和自己上司沟通。
周知裕一回到府内,立刻开始筹划南下的各项事务。作为新任命的河北行营后军都指挥使兼粮台大使,除了集结编入后军的各州兵马外,还要操心粮草事宜。在平州的时候,周知裕帐下已经有了一些幕僚,到了幽州这几天,又有许多文吏主动投效麾下,或是托人引荐,或是主动投送名帖。周知裕如今诸事繁忙,也管不了太多,凡是前来投效的,一应先用起来,至于是否可靠,也只能将来再加详查了。
如今朝廷式微,藩镇强势,底层的读书人失去了进效庙堂的门路,大量的士子们只得另觅出路,纷纷投入藩镇节帅麾下。可节度府征募的人员有限,于是节帅手下的各大军将和高官则成了士子们的另一个选择。可以想见的是,今日李诚中的新晋任命传了出去,不用多久,那些至今报效无门的士子们也必将纷至沓来。
周知裕在自己府上建了衙,新投效的七八位幕僚则在正厅之上布置起了文案,此刻随着周知裕的吩咐便开始起草各道命令和公函。
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首先是将平州大营内自己用熟了的幕僚征调过来,组建后军的指挥班底。还要给拨入自己统辖的各州兵马使发出调令,让各州镇军限期报到。同时要抓紧与节度府度支、判官、签押等房及北平令署发函交涉,征集大军所需的粮饷、招募押送粮草的民夫和车辆。并且还要仔细研究后军进军的路线和日期。押粮不比普通行军,哪里路线平坦适宜粮车通过,哪里地形开阔利于屯兵驻扎,哪里地势紧要可以建立中转,都需要一一考虑。
各种事务千头万绪,周知裕一边和这帮新进幕僚们仔细商议,一边苦苦筹谋。好在他行伍多年,从最低级别的兵卒到如今的宣威将军,对于大军的各项事务都十分熟悉和老道,此刻处理起来虽算不得驾轻就熟,却也是分毫不漏。
听说李诚中来了,周知裕暂时丢下手头的事务,在书房中见了自己手下这个最重要的军官。
李诚中把自己在判官房向郭通判打听来的情况一一说了,又把郭通判的建议讲给周知裕,周知裕听完后道:“这些事情原也在某意料当中。既然如此,咱们便不去叨扰节度府了,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咱们小心谨慎一些也是应当的。这次平州军得了五千兵额的编制,但节度府分文不给,一切全靠平州自筹。某现在是河北行营后军之主,这五千人有一半必须带到后军之中,这是某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