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8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欧美来说,洋教更适合一些,对于澳洲、美洲、非洲这三大洲来说,我认为儒教的作用更大,咱们包括这三大洲的民众,在欧美人看来就是土著。
咱们这个土著是有儒教的,大唐、大元到如今的大清,胡人血脉不少吧?如今怎样?大清还不是屈服于儒教了?
澳洲、美洲、非洲的许多土著说实话,那日子过得还不如咱们呢!要拉拢百姓,最好的手段无非衣食住行四字,小富即安、丰衣足食,不正是儒教拉拢百姓的手段吗?相比于洋教,儒教更适合这三大洲的民众。
儒教不分三六九等,不分信众与否,在这上面,儒教有先天的优势,如今杜文秀在西北的做的,就是借尸还魂之举,将来的西北,只是儒教的一个分支而已,同宗同教,将来还会频频暴乱?还会兵戈相向吗?”
杨猛说的这些,超出了丁泰辰的理解范畴,丁泰辰是读过书、读过史的,虽说史书之中有佛道争锋的记载,可这些东西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大多还是在民间进行的,上升到战争层面,也只有在大唐和五代的时候有所记载,并不是十分的突出,想让丁泰辰在短时间之内理解教派征伐,并不容易。
在儒教的阴影之下,佛道二宗,也只能选择依存关系,藏边倒是个不错的案例,但相对于这片辽阔的国土,藏边只是极不显眼的一隅而已。
“三爷,这教派之争,不过是民间的而已!到了国与国之间,教派不过是小道!”
太多东西不明白了,丁泰辰也不能继续装蒜了,只能依着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观点。
“错了!教派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泰辰,为何有汉人呐?你来说一说!”
丁泰辰是杨猛的左膀右臂,广州只是他的一个暂居之地而已,等魏五没了,丁泰辰还是要坐镇云南的,有些东西,他若是不理解的话,杨猛也很难执行的下去。
“商周秦汉,自始皇建大秦帝国,到高祖延续炎汉大帝国,汉人的疆土才慢慢固定,所谓汉人就是大汉疆土延续的百姓吧?”
汉人之说,一人一个样儿,怎么说怎么有理,在这上面,杨猛还真没东西辩驳什么。
“在我看来,也对也不对!儒教自汉朝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泰辰你应该是知道的吧?
就儒教来看,只要是儒教统治下的百姓,就该是汉人!无论是满蒙回汉壮彝苗藏,不过是咱们内部细分的族群而已,只要是在儒教统治下,这些都可归于汉人之列!
所以,这无论是夏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清,只要儒教不倒。这华夏总归是一体的。儒教之功不可掩盖。没了儒教,咱们就不是汉人了。
洋人要到咱们这边传教,信了洋教,还有儒教吗?两教共信,你说到时候,信众是该帮着洋教呢?还是该帮着儒教?
称霸于国内,咱们用拳脚就够了,要制霸于世界。儒教不可或缺!
国与国之争,就是人与人之争,而人与人之争,以后多半要归结于教派之争了,三教争锋,这就是以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泰辰,这么说的话,你能明白一些吗?”
战争除了涉及利益之外,还涉及到了文化,与洋教相比。儒教更为理性、门槛更低、包容性更大,从最初开始。杨猛就想利用儒教。
随着他慢慢的融入大清,在对儒教的看法上,杨猛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腐儒祸国是不争的事实,但将大清四万万百姓连在一起的,却还是出产腐儒的儒教。
四万万或许说的多了一些,但大清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儒教的,无论是佛道二宗,还是其他宗教,仔细的数数,除了藏边、西北、蒙古,作为统治者的满清,其实也是儒教的信徒。
藏边的三**王,杨猛已经将他们变成了傀儡,一两代人之后,狂信在藏边基本就会绝迹的,将佛宗与儒教结合,只是二三十年的事儿!
蒙古,杨猛也有解决的办法,所谓满蒙一家亲,控制了朝政,就是控制了满蒙,将儒教推向草原,对杨猛来说,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没什么困难可言,只要控制住了满蒙诸王,加上密宗在满蒙两族的地位,以藏边同化草原,也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融合之道,难在西北之地,杜文秀正在宣扬的黄帝衍生说,也是儒教的一个变种,别看杜文秀近期的进展不错,但随着黄帝衍生说的推进,矛盾也是一触即发的。
对于西北,杨猛用了断根之法,从底层用利益拉拢百姓为黄帝衍生说的信众,底层推广之法是要受中层、高层制约的,一旦杜文秀触及到了西北中高层的利益,教派火并的号角也就吹响了,这可不是死几万人能解决的事情,弄不好这西北之地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埋葬几百万人的流血之地。
杨猛之所以要调回马青虎,虽有提高其地位的用意,但真正的原因,却是近期斩断杜文秀的臂膀,遏制教派冲突提前爆发。
西北之地一旦内乱,盘踞在大清北方的峨罗斯也就有了大好的机会,同时面对太平军、捻子、英法美、峨罗斯,杨猛没有一丝的胜算,而且如今的峨罗斯没有大规模开战的国力,与其小打小闹,不若给峨罗斯一些时间蓄积国力,到时候大战一场也值当的。
内压太平军与捻子,外御英法,就是杨猛对大清格局的规划,这样一来,以云南的实力,以英法绵长的海上补给线,战争规模还在可控之中。
只要近期一战,干挺了英吉利,法兰西也就是个软货,米利坚的内战近在眼前,到了那个时候,杨猛就有能力进军西北了,以举国之力战于西北,自西北而上肢解北极熊,没有外在的压力,这事儿还是有几分胜算的。
杨猛谋划的局面太大,他也没有独撑大厦的心力,丁泰辰与秦子祺就是杨猛的左膀右臂,丁泰辰掌政务、秦子祺掌人事、杨猛握军权,以三人之力支撑这个大局就是杨猛的想法。
秦子祺对于国际局势,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深度,但丁泰辰还差了许多,单独拿出时间为丁泰辰补课,就是杨猛替自己分忧解难的法子。
三爷颠覆性的解读国际局势,让丁泰辰陷入了沉思之中,抛却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将纷争用教派之争来解读,可不是那么容易能理解的,沉吟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丁泰辰才开了口。
“藏边三**王、西北的杜文秀、明湖的夫子团,可是三爷用于教派之争的手段?”
短时间之内,想要理解三爷的话,丁泰辰也没那个本事,但通过三爷的手段,丁泰辰可以间接的理解这些东西,有了实际案例,间接的理解并不难。
“嗯!不错!能想到这些,你小子算是入门了,所谓攘外安内尊王攘夷,不过如此!
朝廷所谓的攘外安内架子小了一些,洪杨,贼匪而已,举手可灭之存在,洋夷与洋教,才是大患,变乱儒教的大祸患!
若要抵制洋教,儒教是唯一的利器,舍此之外,其余的教派,都没有两千年斗争经验,儒教,老祖宗智慧聚集的地方,一个老子化胡,就能让咱们平定藏边、草原与西北,待到儒教一统之时,才是咱们真正发力的时候,西北再往北,就是开疆拓土的地方!”
杨猛的回答很不具体,让丁泰辰自己思考,也是快速学习的法子之一,现在无论是杨猛还是丁泰辰,都没有时间沉浸在故纸堆之中,找寻那些智慧的火花,大概理解、仓促行事,也是世道给两人的抉择。(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五章 格局(下)

“三爷,泰辰愚钝,越听越糊涂了!”
从海外移民到国际局势,从国际局势到教派之争,从教派之争到国内一统,这四项都是大问题,都包含着大学问,杨猛一下把轮廓摆在了丁泰辰的面前,想要想明白这些,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糊涂了?那咱们就从头捋一捋,这话是从哪开始的?”
看着有些迷茫的丁泰辰,杨猛也不着急,笑吟吟的就准备从头再来。
“派遣劳工、传播儒教!”
道理听得虽然糊涂,但丁泰辰做事儿可不糊涂,从哪起得头,他张口就来。
“派遣劳工,是为了五国船厂的利益,也是为了攫取海外的资源。
这一条咱们打得是列强的一个疏忽,借用洋商之力,参与殖民地利益的争夺,等列强各国回过味来,面对海外如此巨利,是不是要动手才能解决?
在海外动手,以咱们的海军水平,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但大清的海军虽差,也可以说成没有,但大清也有大清的优势呐!
人多!人很多!人多到了四万万!整个欧洲又有几多人口?
人是活在地上的,不是活在水里的,没有海船军舰,但澳洲、美洲、非洲有呐!这三块土地,就是永不沉没的舰船。
这海战打到最后,是要抢船夺舰的,以这三大洲为舰船,咱们派个几百万上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