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兹事体大,一旦让朝野的臣工知道英夷这个大威胁,绝对会动摇大清的统治,一众军机和四色棍的想法一样,决定将这事儿暂且烂在肚子里,不然人人思危,恐怕要危及江南的剿匪大计啊!
莫说几十万装备了洋枪、洋炮的军队,现在这局势,就是几万英夷也能让朝廷上下分外难堪,单单一个安庆,几千条洋枪,就让湘楚二军止住了步伐,有些事儿,看来要提早做准备了。
杨猛给朝廷摆出来的,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局,朝廷咨询防务的谕令来了之后,杨猛没有第一时间回复,而是让左季高和曾涤生各自上了一份有关洋枪、洋炮,与大清火气之间差别的折子。
安庆就是最好的一个试验场,前期的冷兵器,初期的回回炮,中期的洋枪、洋炮、开花弹,无论是左季高还是曾涤生、曾老九,这段时间都对洋枪、洋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别的不说,一个攻城用的臼炮,大清用的是石弹、铁蛋,洋人用的是开花弹,开花弹这玩意儿的威力有多大,曾老九和左季高是亲身体验过的。
两人还亲自让匠师仿造过西洋的开花弹,但土药与颗粒药的威力,差了不少。云南出的开花弹,即使质量上有些偏颇的,也能一炸十几片,而两人弄出来的,一炸八瓣就是极品了,多数仿造的玩意儿,只能一炸两半,吓唬人而已。
曾左的折子之后,就是杨猛固海防的折子了,固海防的地方只有一个,临近京畿的天津卫。
以朝廷的财力来说,巩固一个天津卫,就捉襟见肘了,巩固其他地界,想法是好,但只能想想而已。
与折子一起上去的,还有一些巨炮的铸造图纸与比列,这些巨炮,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工部的匠师应该勉强能够做出来。
而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也被杨猛递了上去,这铁模铸炮算是个省时省力的法子,虽说铸造的火炮质量不是很好,但勉强可用。
这铁模铸炮最关键的还是速度快,只要铁料足够,三五个月的时间,铸造几千门可用中小火炮,还是轻而易举的。
这些铸炮之法,连带着西山的冶铁之法,都被杨猛连同折子一起发到了京师,这些东西,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
朝廷那里,怕是还有一些造炮的好法子吧?只是被埋在了故纸堆里而已,这样的书籍,朝廷毁了无数,再好的法子到了朝廷手里,也只是应急而已,危机一过,这些东西,怕是又要被束之高阁了。
杨猛的谋划对朝廷来说很是实用,那些收拢来的西洋火炮图纸,也能见证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再加上曾左二人的折子,天津卫一带就成了一个热闹的地界。
煤窑、铁炉、炮厂、兵垒,一个个的在建,有了天津卫的火热,京畿的安全有了保障,朝廷上下对洋夷的战心,也被天津卫一连串的好消息提了上来。
想当然这事儿,就是这么的简单,有了杨老三的火炮、铁炉、兵垒图纸,朝廷上下,又开始轻蔑洋人了。
想那快速铸炮法,想那火炮也打不进去的兵垒,洋人船坚炮利又能如何?上不了岸,他们也就能在海中飘荡一下。
杨猛提供的这些东西,说实话,对防务作用还真不是很大,更大、更多的却是心里作用,再就是对他自己的影响,有了这些东西,杨老三已经成了大清的洋务第一人,针对外洋无论是军务也好,政务也罢!找杨老三问计,成了朝廷上下的共同想法。(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五章 竣工

朝廷那边是个什么想法,杨猛不需要多想,他现在需要的是不断的做事儿,让自己始终活跃在江南,威势是别人给的,同样也是自己创造的,一旦默默无闻了,一品大员也会被官场慢慢吞噬的。
战事,最近他是不能随便插手的,安庆的僵局,带动着皖赣的军事也进入了僵局,太平军在苏浙打的虽说不错,但江南、江北大营的残军,对太平军新秀李秀成、陈玉成的阻拦也是有相当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战局就是僵持,太平军想要一气儿下苏浙,那是不可能的,湘楚二军,想要短时间之内收复皖赣,也是不可能,依着现在的局势,插手军务弊大于利。
政务也是一样,河道工程的规模,有些超乎杨猛之前的预料,不仅资金的缺口大,而且用的人丁太多,接茬继续巩固支流河道,庞大的资金缺口,杨猛虽说可以自己堵上,但对朝廷却不怎么好说话,找不出合适的财源来搪塞。
河道工程已近尾声,自开春以来,长江的水位已经涨了两次,今年的沿江地带,大旱基本不可能了,修渠一事,也要斟酌着办理。
如今这段时间,杨猛等待的只是河道工程竣工的好消息,河道工程,历时大半年,虽说极为仓促,但有了充足的人手,整个工程尚算顺利,因为是全工段开工的原因,虽说已临近尾声,但残余的工程量还是极大的。
河道工程成败与否,不是一两年就能检验出来的。三五年或者十几年。才是检验河道工程成败的时间。对杨猛和朝廷来说,只要河道工程贯通,上游的江水引入疏通过的河道,此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河道工程,与其说是一个水利工程,倒不如说是一次水利工程的实验,疏通长江主航道才是最为主要的目的,这个目的利民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军事目的。
大清在内河、内湖上拥有欧美各国所不具备的优势,大江水道疏通之后可行战舰,洞庭湖、鄱阳湖,可以建造内湖船厂,制造海上战舰。
在没有海上优势的前提之下,这也是个极为无奈的选择,从荆州至九江,千里河道,大半年的功夫疏通、筑坝,即使投入了数百万、近千万的人口。但这河道工程,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临时的军事工程。
建造一艘铁甲舰,少说也得一两年的功夫,弄不好就得三四年,借着这段河道加上两湖的支流,分流一下主航道的水量,只要将九江至天京的河道再疏通一下,这战舰就可以驶出内湖了。
河道工程有风险,对于这种风险,杨猛选择了无视,这河道工程好歹也是砖石夯土的堤坝,比之以前天然的堤坝,多少要稳固一些的,加深的河道,也能大量的容水,即使发了大水,应该也不会泽国千里的。
接下来的固河修渠,杨猛也不打算自己动手了,骆秉章和胡林翼都是干员,将这个差事交给两湖的官署,也是杨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跟解兵权一样,长久的把持两湖的财税,对杨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三爷,再有半个月的时间,河道工程就要竣工了,这河道上下,几百万壮丁要怎么安置呢?”
伴随着河道工程,还有几百万脱离了土地的壮丁,连带着他们的家口,就是上千万人,这也是河道工程的一大隐患,一旦这些人失去了生计,后果可比大洪水更为严重。
徐子渭作为杨猛的幕僚长,这些事儿,是必须要提前安排的,几百万壮丁,可不是半个月就能随便安置下来的。
“半个月?让这些壮丁,先分段把守河道,直到雨季过去,一旦大坝出了问题,也好就地组织筑坝。
这段时间,先从壮丁之中,选取年轻力壮的,编练成勇营,新军安排训练,依托两湖各地的田庄养活他们。
两湖的地界的煤铁矿,也要开始动工了,先期的开山修路,就用剩下的那批人。
这些人的家属,依着厂矿的分布,在周边建一些能赚钱的工厂,两湖的一些荒山也要纳入咱们的视线之中,生丝、茶叶、桐油,就暂定这些吧!
但凡涉及到咱们的买卖,修路、建厂这些事儿,一并委派给这些人。
让西山的人,抓紧时间拿出近期要修的水渠路线,等河道工程竣工之后,这些差事交给骆秉章和胡林翼办理。”
河道工程所用的壮丁,一半是两湖的人口,另一半则是皖赣苏浙一带的难民,偌大的数量,对两湖的压力不小,编练新勇、开掘矿山、建造工厂,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让杨家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千万人的消耗,绝对是个了不得的大数目。
而且练勇、开山、修路、建厂,都是耗费不小的项目,听了杨猛的安排,徐子渭的脸上也是一片苦涩。
“三爷,练勇的人数,是不是少一些为好?十万左右就差不多了。
这些壮丁,还是要尽量散到各处田庄的,不然消耗太大。
开山、修路、建厂,咱们能不能与两湖的官署合作一下呢?”
这民生说白了就是钱粮,河道工程本就亏本了,再接下河道工程的壮丁,短期之内的负担太大,在徐子渭看来,这些人,最好还是要分派到土地上的。
“十万太少,最少三十万练勇,半工半勇安置到田庄,若是可能的话,五十万最好!
至于钱粮,咱们近期就多担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