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7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那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话,却不是亚圣所言,而是前明御使于谦所说,这位曾有励志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了这话之后,于史台委实粉身碎骨了,也委实留下了清白之名!”
左骡子这话不是说给杨猛听得,而是说给曾涤生的听得,借用孟子之言,左骡子说出了反清的话,之后那些,就是要讥讽曾涤生了。
听了左骡子的话,曾涤生的脸色也是大变,这两位如果齐心合力的话,这亚圣之言,未尝不能成真呐!
“部堂,您是如何看待朝廷的?”
来来回回说了一堆,这话恐怕才是戏肉,关系到了曾涤生的抉择与权衡,杨猛自然不会放松,略一沉吟之后,他决定实话实说。
“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反!老子一路走来,做的事情太多了,不说别的,你曾涤生可曾听到两湖大面积的饿死过人?
若是想招兵买马的话,老子破家舍业,赈济出去的粮食,足以找来十几万人马了。
自长毛贼在广西起事,老子花了多少银子舍粥,你们知道吗?
三年多,一年一百多万两,将近五百万两的银子,这些可都是老子的私产呐!这些事儿,老子之前与你曾涤生说过吗?
都道老子好杀,其实这也是无奈,老子承认,做了不少抄家灭门的营生,但老子自认救得人不少,功过足以相抵的!”
三年五百万,这个数字可是绝对惊人的数字,这事儿杨老三说的一点不差,黄鄂二州聚集的难民,不见湖北府衙拨派一粒粮食,百万难民竟没有饿死一个,这无疑是奇事儿一桩,现在看来,这位杨部堂却是此间的功臣呐!
“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反!……”
沉吟了好一会儿之后,曾涤生捏了捏双拳,貌似做出了抉择。
“部堂,之后还是明事暗做吗?”
“嗯!不然怎样?朝廷若是侦知河道工程的目的,岂不是会立马喊停?
修约遭拒之后,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年余,怕是英法就要对大清用兵了,有些事儿,成与不成,就在这一年之内。
老子的心是黑是红,一年之内就能验证得出,一年的时间,对咱们来说不过匆匆忙忙而已!”
曾涤生说了这话就是有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只要对上列强,一战建功,只怕洋务的阻力也会小上很多,至于将来何去何从,全看这所谓的大势如何了。
“部堂,那兵发安庆之事呢?”
“自然要继续的,长江航道也是关键,安庆之战,可以拖延一下,以步步紧逼为主,这段时间你们也分别派人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募兵吧!
趁着攻城略地的机会,多聚敛一些财务,练上一支辅兵,一旦开战,只怕伤亡不小,临时练兵怕是没有战力的。”
杨猛如今的说法,可都是为了朝廷着想,湘勇的兵马,楚勇的兵马,他杨猛是没有控制权的,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自己的诚意。
“部堂,那咱们就明事暗做?”
“涤公,左季高也支持部堂的抉择!”
“那就继续明事暗做,一年之后,自见分晓!”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曾涤生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这么大的一盘棋,纷繁复杂,若不是这布局之人,杨猛也辨不清局势的,安庆之事,还要据折上奏的,这样一来,杨老三、曾涤生、左骡子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喽!(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一章 湘楚围安庆(一)

修约的情报,把曾涤生由学生变成了同殿为臣的同僚,两人之间也多了许多的嫌隙与猜忌,这些对杨猛来说却不是什么坏事儿。
曾涤生真要是认了杨猛做师父,反而才是坏事儿呢!如今这相互合作、相互猜忌的关系,杨猛觉得才是两人之间该有的关系。
杨猛要做的事情,终是与曾涤生一生所学有相冲的地方,曾涤生对杨猛来说,代表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级读书人这一阶级,言听计从,许多矛盾有了曾涤生的压制就要沉在水底了。
矛盾这东西,越积越深,有些矛盾出现就解决最好,一直拖下去的话,将来就是滔天大浪,两人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曾涤生在一些涉及读书人利益的事儿上,必然是要据理力争的,现在这局面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解决就是了,实在不成,不是还能杀一批人吗?
一旦曾涤生做了杨猛的弟子,有些话必然是说不出口的,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人物,不能为读书人讲话,曾涤生的地位必然不保,换其他人上位,那他们与杨猛是什么关系呢?死敌!
与其树立一批死敌,不若与曾涤生合作,虽然这样耗费些心力,但许多事情在萌芽之时,许多矛盾在激化之前,总能想出办法解决的。
现在这乱世,手里握住了枪杆子,最不怕的就是反对者,无论是劝说也好、屠杀也罢,不都是解决事情的法子吗?
谈妥了兵围安庆之事,这次的重任还是在杨猛的肩上。曾涤生和左季高。不能上折子说这事儿。一旦两人上了折子,湘勇、楚勇就是一家亲了,这事儿是朝廷忌惮的所在,湘楚虽说是一家,但这湘勇、楚勇,却绝不能是一家亲的。
由杨部堂统管大局这事儿,无论是曾涤生还是左季高,都赞成。混官场最大的麻烦,就是朝廷猜忌你,不管你是什么目的,只要让朝廷觉得有威胁,这官位怕是也做不长了。
杨猛这厮赶了个好时候,遇上了四色棍,而且他在朝廷的敌人也多的离谱,虽说手里依旧握着两万兵马,但对于杨猛,朝廷还真不怎么猜忌。
指挥湘勇、楚勇。杨猛也是除了朝廷和湖广总督官文之外,另一个有这样权力的官员。说实话,官文是指挥不了曾涤生和左季高的,朝廷那边也有一个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正有这个指挥权的,怕是除了杨猛之外别无他人。
协调湘勇、楚勇,共解江南大营的危局,这事儿要上折子,也不是杨猛一个人的事儿,官文那边也是要据折上奏的。
安排曾涤生、左骡子各回战区整顿人马辎重,杨猛的帖子也到了武汉的总督府,这事儿没什么疑问,朝廷本就有差遣湘勇、楚勇救助向荣的意思,看了杨猛的帖子之后,官文那边的折子,也就直接递了上去。
杨猛在九江,对于战局更为了解一些,所以上的折子,也是极为清晰明白的,战略战法、后勤补给,一一的都涉及到了,有了这个折子,军机那边也就有了章程,预计在三个月之内兵围安庆,虽说时间长了一些,但江西、安徽境内都是有大量长毛贼的,想必这个速度对朝廷来说也不算太慢。
天京那边的局势依旧僵持,但看了情报之后,杨猛知道,这次向荣那厮是必败无疑了。
江北大营若是不溃,那向荣在天京城外,还有些文章可做,但如今扬州陷落、镇江瓜洲连成一线,天京附近所有的太平军,矛头都对准了向荣的江南大营,不败?错非向荣的手下能有个十万八万的人马。
向荣要指着三万多人,保住江南大营,如今只能算是个奢望喽!
如今对向荣来说最好的应对之法,就是撤出天京城外,暂时放弃江南大营,但经营了三年之久,想要放弃江南大营,说说容易,做起来,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官军也很难完成这样的战略撤退,当然溃退的话,速度就快了,那江北大营,不就坚持了五天吗?
弃守江南大营,或许向荣也有这个想法,但他不敢!一旦主动放弃了江南大营,那他向荣也就算是活到头了。
守不住又不敢跑,只能眼巴巴的等着败局到来,想必这也是许多朝廷官员共同的惆怅吧?
局势、从属、职权、朝廷,这四方面如今对杨猛来说都有优势,此次兵围安庆,杨猛要的不是战功,而是真正统摄江南军务的权力,虽说这个权力只是一时的,但是,只要有了这一次,那他杨老三,就是真正的江南军事统帅了。
统兵与统帅大有不同,就想曾涤生与左骡子,曾涤生在湖南可以调动绿营兵,在江西也是如此,虽说没有统摄一省军事的权力,但曾涤生剿匪时的职权,却是远远大过提督官的。
左骡子就不一样了,他所在的安徽,也是朝廷各路援军集结的地方,南方的绿营、北方的八旗,还有作为主力援军的西北绿营,这几路大军,无疑是左骡子的人马最为精锐,但他在安徽,仅仅只能算是一路援军而已,统摄安徽军务,左骡子倒是想呐!只可惜人家各路援军的掌舵人不给他这个面子。
若是换了曾涤生到安徽,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无论是安徽本地的绿营兵,还是各地的援兵,不给曾涤生面子的怕是不多。
虽说,朝廷的官员之间龌龊颇多,但是,曾涤生到了安徽,协助曾侍郎剿匪,也就成了各位统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