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6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伐,在我看来是招妙棋,以两万人马威胁京畿之地。朝廷势必要价钱直鲁豫一带的防御,朝廷的精锐兵力聚集到直鲁豫一线,江南就无兵可派了。
如今江南的兵力,大多是绿营,各省的绿营多已废弛,从广西时的小十万人马,到如今江宁附近的三五万人马,长毛贼击溃了一批,各地留下了一批,绿营疲弱难用的局面已经出现了。
配上西征。这北伐的巧妙也展现了出来,长毛贼擅攻。官军不擅守,一来一去,这江南怕是要有一多半的地方易手。
长毛贼要西征,三爷的看法不错,先下安庆,再下九江,之后就是武汉三镇,如此一来,两湖苏皖都成了长毛贼的采食之地。”
左宗棠有好些话,没有说,杨老三所谓的大势,无非是天下大乱而已,现在已经乱了,为何还不出手?长毛贼所过之处,危害甚深,还是要早些解决为妙。
“雅月,你把太平军高层定都天京的情报拿给左先生。”
左宗棠手里的情报,杨猛看了十几遍,这样的分析还算妥帖,但前瞻性还是有些不足的,或许是情报上的原因,杨猛也就多加了一些筹码。
关于定都之事,太平军高层也是有争执的,这种争执实在洪杨两人之间发生的,洪秀全的意思明确,学明末的李自成,北出河南、进军中原、定都开封、再图京师。
而杨秀清学的则是明祖朱元璋,沿江东下、进军下游、定都金陵、再作打算。这个争执是在太平军占领武汉三镇之后开始的,由于太平军的人数越来越多,船只也越来越多,洪天王北进的想法,被现实击败,只能为了大军补给和大军的优势,选择东王杨秀清的法子,东进江宁。
定都天京之后,这种争执依旧存在,针对太平军的大好局面,高层也制定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先定江南、再图进取。
中策,全力北伐、问鼎中原。
下策,遣将四出,分扰南北。
这些情报对太平军来说也是高度机密的,但有了前期渗进去的影子,这机密也就变成了杨猛手中的情报。
现在的天京,主导军事的是东王杨秀清,这位选择了将上中两策合并,兵分两路,一路图中原,一路图江南,太平军的情报差不多都摆在了左宗棠的面前,接下来的分析结果,就是决定前程的东西了。
将情报大致看了一遍之后,左宗棠并没有继续看定都的情报,而是拿起了之前的太平军北伐与西征的情报,又仔细的看了两遍,才继续拿起了定都的情报。
“三爷,这杨秀清不简单啊!兵分两路,虽说不是妙招,但长毛贼与朝廷之间的胜负,勉强可以说是五五平分,虽说太平军稍微弱了一些,但弱的并不是太多。
兵分两路,西征与北伐,打得好就是妙招,打不好就是昏招。”
虽说嘴上说是妙招,但左宗棠的心里并不看好长毛贼的北伐队伍,虽说林吉李三人都是悍将,但依着在湖南、湖北、安徽的战法,长毛贼若是这么北伐的话,必败无疑。
南方虽说是朝廷的财税之地,但满人并不多,朝廷的控制力,也不似想象中的那么森严,相对于南方北方才是朝廷的根基之地,甘陕直鲁豫、蒙古东三省,长毛贼想跟南方一样,越打人数越多,很难!
至于西征的队伍,委实是不错的决策,长毛贼起于两广,如今正是回头四顾的时候,只可惜西征的人马太少,两万余,看着是不少,但相对于两湖和安徽的数百城池来说,就有些杯水车薪了。
左骡子的分析大体不差,但杨猛并不满意,他不满意的不是左骡子的本事,而是遮遮掩掩。
“打得好是妙招,打不好就是昏招,这车轱辘话好说不好听呐!左骡子你说我是把这西征、北伐看成是妙招呢?还是昏招呢?”
说话不交底儿,左骡子的分析,乍一听,很是能迷惑人,但回头一想,他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打得好是妙招,打不好就是昏招,难不成还有一个半昏半妙的招数?
“三爷智珠在握,何苦让左季高操劳呢?”
“这不叫操劳,这叫展示,你不把你的真本事拿出来,老子怎么用你,听说你跟张亮基说过,不做督抚便做知县,你尽说些车轱辘话,老子是捧你做督抚呢?还是捧你做知县?”
杨猛说完这话,左宗棠也是一脸的苦笑,与张亮基说话的时候,左宗棠觉得身边没外人,可不曾想,这话也进了杨老三的耳中,看来他谋算自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七章 昏招与妙招(下)

“怎么?三爷不打算留我在幕中效力?”
杨老三的话,又让左宗棠诧异了,本以为杨老三留下自己,是让自己在他幕中效力,可听这话的意思,他是要捧自己上位呐!
“你?留在幕中效力?雅月拿面咱们自产的水银镜子来,让左骡子好好瞧瞧他那副尊荣,留你在身边,吃饭都吃的少!”
杨猛这话说的实在,也说的左骡子有些尴尬,他都四十多了,就是二十多的时候,也不是个翩翩少年的样子,他左骡子长得虽不算丑陋,但也与英挺不沾边。
古雅月掩嘴轻笑,递上来一面尺许见方,老银镶边的玻璃镜,借着明亮的烛火,左骡子也细细的看了自己的老脸,确实不漂亮啊!
“呃……三爷,您打算怎么捧左季高呢?”
玩笑开完了,左宗棠放下了手里的玻璃镜,打算跟杨老三正经谈买卖了。
“若要论科举的话,你左季高就是个倒霉蛋儿!走这条路,你这辈子是走不通了,现在太平军肆虐,唯有军功才是最好的路子。
武汉三镇,你是别想了,那份挑起满汉争端的折子,恐怕少不了你的瓜落,但岳州这地界是不错的,两湖的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我这边与崇伦有些旧交,加上你在湖南的关系,挺你做岳州知府,应该不是问题。
如今这岳州知府也是个烫手的营生,谁也不想去做的,长毛贼打岳州是必然的。很可能会在打武汉三镇之前。
在湖南练兵的曾涤生是你的旧交。你们两厢两手。一个在湖南的腹地作战,一个守护湖南的北大门,岂不是珠联璧合?再者就是,给你把家口安置在了君山,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一年到头不着家,只怕荒了好田呐!”
杨猛这话说完了,左宗棠也没了别的念想。跑怕是真跑不掉了,杨老三设计赚取了自己的家人,还在君山那边,修了一座好大的宅院,说不清道不明啊!
要说自己与杨老三一文钱的关系也没有,这些东西摆出来之后,谁他妈信呐?
“在我看来,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是两记大昏招!战略是不错的,战法必定是太平军的死穴!”
无奈的接受了现实。杨老三谋算之深,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自己不知不觉的就掉进了他的陷阱之中,想要逃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杨老三敢把自己放出去,肯定有制衡自己的杀手锏,杨老三说的不错,他有的都是些下九流的法子,但这下九流的法子,却最是难缠不过,左宗棠现在连一丝反抗的心气儿,都提不起来。
“哦……这话说的有些意思了,继续说!”
“杨秀清给林吉李三人的军令,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糜时日,就是最大的死穴。
北进最好的法子就是步步为营,跟打武汉三镇差不多,裹挟百姓、袭占州县,这样朝廷为保京师稳固,只能越发的集中兵力,京师的兵力越是集中,下面州县的防备就越是松懈,步步为营,最多二年京师可下。
但杨秀清的一个快字,直接就毁了北伐的前程,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这林吉李的人马,至多打到京师城下,便会力竭。
林吉李所辖人马,从情报来看俱是百战精锐,若是想拖延朝廷兵援江南的步子,只需一支偏师,万余人马就足够朝廷恐慌了,差三员悍将,两万余精锐北伐,除了挫师折将,再无别的结果,这不是大昏招吗?”
“嗯!不错!有些意思了!”
这分析与杨猛自己的分析差不多,北伐说白了就是虚招,虚招实打,看的是实力,没有这个实力,虚招实打,就是露空门,跟找死无异。
“再说这西征的队伍,西征是不错的战略,江南之地富庶,有了江南之地,别说几十万大军,就是聚集百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杨秀清的安排是不错,北伐、西征用的都是老兵,但战力有了,这数量却是远远的不足,打一地抢一地,如今不成了,打一地占一地,才是最好的法子。
天京城内,近百万人口,几十万壮丁,若要稳稳的西征,二十万人是必不可少的,一边打仗一边练兵,即使壮丁的战力不足,守城也可堪一用。
西征与北伐一样,同样需要步步为营,洪杨二人选择将大队的人马留在天京拱卫都城,这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