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文章。
这个阶段,就是李林两人相互试探摸底的阶段,什么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该打,都要在两人试探之后。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就开口说话的。未免显得有些浅薄了。
道光帝那边也是一样,林则徐画的那张大饼太过诱人,由不得道光帝不张口,可清流们和祖宗的法度,却是个障碍,该怎么做事,皇帝这边也需要考校一下。
前次广和之事,也引起了道光帝的警惕,满臣凋零汉臣昌盛,这可不是个什么好现象,但满蒙诸臣,多不可用,宗室之人无才无德,数遍了大清,在满人之中想找几个督抚之臣,很难!
借广和之事,打压了一批汉臣,可这个还远远的不够,汉人的数量太多,读书人更多,每次论战结束,都要有不少人落马,淡化处理李林争锋,也是道光帝御下的手段之一。
林则徐这些年频频称病,这是真老了,道光帝也深有同感,自打过了六十,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虽然每天吃的汤药不少,可这身子骨,就是不见好。
林则徐画的那张饼,让道光帝觉得,他们这对老君臣还能再搏一把,为大清的中兴再搏一把!
大清的颓势已现,这几年各处不是饥荒,就是叛乱,祖宗的基业摇摇欲坠,汉官起势就在眼前,若是没有广和之事,林则徐之请,道光帝不一定会考虑,可广和一案,汉官想进一步抹黑旗人,这个让道光帝提高了警惕之心。
祖宗基业,不会败于洋人之手,只会败于汉人之手,虽然表面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亲,可背地里满汉征伐,自大清立朝以来,就没有一天停下过。
作为旗人的领头羊,道光帝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一天不如一天的身子骨,也在催促着道光帝做些什么。
储位的人选,道光帝心里已经有谱了,可大清的江山他心里没谱,银荒、饥荒、民乱、汉官,都是压在他胸口的大石。
云南的事情该怎么办,不能和军机们商议,只能找一些宗室之人商议,大清的江山是爱新觉罗的,只有宗室才是忠心不二的。
和宗室们商量这事儿,也简单,说洋务道光帝也不在行,说说滇铜复起之后,能给朝廷多少银子,云南的铜矿、银矿,现在可是很硬的菜。
一场茶话会,这糕点刚咬了一口,事情就定了下来,掌握实权的宗室们,虽说不怎么成器,但还是会算数儿的,朝廷搂钱就是给他们自己搂钱,朝廷有了钱,也少不了他们的那份儿,在什么狗屁洋务上磨豆腐,那是呆瓜、傻蛋们干的事儿。
“这事儿,记在心里就成了,漏出去把事情给败了,对谁都没好处,时辰差不多了,都跪安吧!”
其实这事儿,道光帝心里早已经有了定论,问问宗室们,不过是图个安心而已,看来自己这个皇帝,也要装聋作哑一回了。
林则徐是即将退位的老臣了,他激进一把到没什么,而且林则徐不善交际,也是朝廷之中,势力最小的疆臣,涉及洋务,交给林则徐来办,最好不过了。
败了,借机让他隐退就好;成了,洋务之风也可以刹的住,林则徐功成身退,朝廷杀几个、罢几个鼓吹洋务的官员,再下一道谕令,大清还是之前的大清。
道光帝对林则徐奏疏的批示很简单,‘提一下西洋的法子’。
林则徐那边的头绪理清了,接下来就是两江的李星沅,李星沅年富力强是个干员,他的态度也是道光帝最为在意的。
两江总督,大清文帅第二,直隶的缺现在还是旗人的,往后几年,这李星沅就是汉官的掌旗之人,他的态度激进与否,也决定了他之后的前程。
李星沅与林则徐不同,这位在朝中的枝节不少,李星沅的态度,会左右很大一部分汉官的态度,他要是过于激进的话,借着杨家之事,就要直接把他拔掉。
道光帝给李星沅的批示更为简单,就仨字‘放了吧’。
林则徐、李星沅两人接了批示,都是一脑门的官司,提洋务,势必引起清流们的攻讦,该怎么提,把林老虎给难住了。
而两江的李星沅,看了批示,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这不明不白的批示,玄机也大得很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疆臣暗战(三)

提一下洋务,对林则徐来说也是大事儿、难事儿,这事儿说不好,说的不能赢人,那以后洋务的路子就难走了。
杨老三给他的小册子,虽说不错,但上面的东西,都是预想的,没有现成的玩意儿摆出来,未免有些不尽不实,容易遭人诟病,事情没做就表功,这是个死穴。
细细琢磨了一番之后,林则徐把杨猛请到了总督府。
“星斗,李星沅之事难办了。”
一见面林老虎就一脸的丧气,杨猛心里也打起了鼓,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啊?难道是道光那里出了岔子?
大清朝廷上下,虽说利益纠葛繁复,但皇帝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使用西洋的法子开矿,只有杨家和林则徐支撑,大清的其他官员,应该不会搅和这潭浑水,即使有支持的,那官职也高不了。
如果大清的重臣们都重视洋务,大清也不会是现在这副鬼样子,杨猛以前也听魏五说起过,许多东西康乾时期就到了大清,朝廷怕汉官过分的壮大,所以在搁置了西洋的许多好东西。
不说别的,就一本宋朝的《梦溪笔谈》,西山书院为了弄到全套的书籍,竟然远赴东瀛诸岛,在大清找到的不是伪作就是残本,几百年前的东西,都要禁绝,可见旗人提防汉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可是圣上那里不许?”
道光若是给云南下绊子,还真能绊云南一个跟头,这事儿如林老虎说的一样。确实很难办。
“不是。圣上倒是没说什么禁止话。但让我稍稍提一下洋务。可这洋务在清流们的眼中,是鬼蜮伎俩、是洪水猛兽,本督要是提了洋务,朝廷清流们,就是一块跨不过去的绊脚石。”
圣上的要求真实难住林则徐了,这事儿他本想着悄悄做的,看来圣上那边也有别的谋划,这是要试探李星沅啊!
但是试探李星沅与滇铜复起的重量。显然是后者更重要一些,事关朝廷的富强,与考校疆臣联系在一起有些……
“滇铜之利,也打动不了清流们么?用了西洋的法子,三五年之内,滇铜恢复千万斤的量,轻而易举!咱们使使劲,三五千万也不是难事儿,他们为何要下绊子呢?”
杨猛对大清的清流们,实在是看不懂。这洋务并不碍着他们的升迁,为什么要处处掣肘呢?难道把大清搞败了。对他们有更大的好处吗?
“迂腐之人,怎可视之以利,他们看中的是祖宗礼法,而不是朝廷的昌盛与百姓的富足,依着礼法的都是好事儿,不依礼法的都要抵制。
西洋之人在他们眼中就不是人,金发碧眼与猴子无疑,你想想看,让他们跟着猴子学本事,这不是辱没了他们吗?”
对此林则徐也很是无奈,当初轮船,清流们是怎么说的,遍杀浮萍与虫豸,破坏大清的风水地气,都是读圣贤书的,典籍里明明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直说,可清流们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话亏他们说的出来!
“那怎么办?滇铜需要那批货,实在不行,咱们就让滇西三镇的绿营赴两江,把那批货抢回来。”
杨猛说这话,也是要试试林老虎对杨家的态度,他要是略了过去,那事情就难办了,他要是训斥自己,刚刚的话,就是在试探自己。
“混账东西!这话也是你该说的,这官场不是绿林,做事情要讲规矩,你打过去简单,可打的是朝廷的脸,李星沅虽说与咱们对上了,但他在两江代表的是朝廷的脸面,你打过去他打过来,这就叫国将不国。
你这孩子,心机倒是有些,但脾气太过暴躁,不读书、不识礼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你现在也是两镇的总兵官了,也该读写书、识些字了。
等你性子稳了,将来做个提督什么的也算够格儿,这些天就跟着我读写书吧!”
林则徐在操心提洋务的事情,杨猛胡言乱语,他只当是这位担心自家的买卖受牵连,说些气话而已。
“那怎么办呢?这批货弄不回来,滇铜复起的时间就要大大的拖延。”
“货应该已经被放行了,这些你就不要管了,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提一提洋务,该怎么提,你有什么方略没有?”
“洋务无非就是轮船、大炮,大炮咱们造不了,轮船倒是可以试试,广州的潘大人不是建了一个船厂吗?咱们过去瞧瞧,要是有现成的轮船,咱们就买上几艘,管他运多运少,先把船开到京师再说。
这不就是洋务吗?滇铜运输也是件极为耗费银子的事儿,各省的协饷多半都是用在运输上了,几十万两银子,总该能买几艘轮船了吧?
这几十万两银子花了,一年就能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