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船业同步,军工业慢慢反超,再加上云烟这个吸金利器,单以云南的人口,杨猛就敢叫板世界各国,只要在这段时间,将自己的触手,慢慢伸向西北产马的地界,那三五年,最多十年之后……
杨猛踏上了归程,而滇西的官员们也发现了大形势的变化,自鹤立镇总兵杨猛上位之后,他奉了总督林则徐的谕令重整绿营,这绿营的行市就越发的见长了。
原本驻扎在各州县的绿营兵,被总督大人的一道谕令,直接变成了各地的衙役、税吏,原本扎在各处的汛哨也在慢慢的集中,各地府道官员,对绿营的节制也越来越小了。
林老虎一道重整滇西绿营的谕令,虽说发了下去,可如何整顿,却没有在谕令里明说,腾越镇的兵马,那是常态,可鹤立镇与普洱镇的绿营兵,不断在在军营开枪、放炮,就有些大异常理了。
不明不白的谕令,让大多数滇西的官员,都有些稀里糊涂,重整绿营可能是朝廷的方略吧!信息的不对称,让大部分人没有对聚在一起的绿营新兵起疑心。
可滇西的官员并不都是与杨家有关系的,大清的官员,也不是没有眼力好的,滇西有几个官员,在试探了新组的绿营之后,几道秘密的奏折,却发到了杨猛那边。
永昌之乱后,零星的鼠疫在滇西传播,这个也不是什么大疫情,每每剿匪过后,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疫情,虽说死了不少的滇西官员和士绅,但林则徐还是能够理解的。
疫情不看人的高低贵贱,尤其是云南这个地方鼠疫猖獗,对于这些人的死伤,林则徐也是无奈,这不是人的问题,除了让滇西的官员推广防疫法,将这些官员的死伤上报朝廷之外,他也做不了别的了。
滇西的绿营重组之后,丁保钧在滇西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在滇西唯一能支使三镇绿营的也只有这位新任的迆西道丁保钧了。
杨家绿营的称呼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滇西官员和百姓的口头语,在滇西官场想做事情,必须得有迆西道丁保钧的首肯也成了暗中的规矩。
在滇西民间,官府不如杨家,有纠纷找杨家,也慢慢的成了习惯。
杨家的武庄、田庄,每个月审结的案子,是官府的几十、上百倍,滇西的各处官府,也在新的绿营组建之后,慢慢成了摆设。
清平的滇西,让林老虎大是欣慰,看来杨老三还是用对了,云南这块蛮荒之地,用兵比说理好使,也在林老虎的心里扎下了根。
腾越镇的绿营兵,在杜降虎的带领下,连开了几十处位于边疆的银厂,估摸着一年出的银子也在十几万两上下,今年的新矿是没有指望了,但来年,十几万两新矿的产出,怎么也能接到京师几万两。
在加上滇西的银厂和铜厂,滇铜复起之象,也慢慢的出现了。
这也坚定了林老虎,重整滇东南绿营的信心,滇西的产出虽然不少,但滇东南才是云南的核心之地,如果滇东南,恢复了康乾之时的盛况,大清各地的改革,就有了参照。
云南的大好局面,已经基本妥当了,新来的云南巡抚程瞀采也是个干员,看来自己离开云南的时候,也该到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平则鸣

杨猛刚回到昆明,就听到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有人在京师的都察院状告杨家在云南肆意圈地,以权势欺凌当地官员,有不臣之心。
这个消息是影子部队,在京师的人手传回来的,具体是谁在暗地里捅咕杨家,他们那里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而传回来的这些消息,也是从军机大臣的府邸几经周折弄回来的。
据说都察院那边,将消息严密的封锁了,京畿之地,知道这个消息的包括正主在内,不过一手之数。
“怎么回事儿?”
滇西抵顶,云南大半在手,谁曾想杨家的企图竟然暴露在了朝廷的眼中,不臣之心这四个字,在大清可是不可承受之重啊!
“还在调查,应当是林则徐到来之前,离开云南的官员干的。”
堂下的秦子祺也出了一身的白毛汗,刚刚三爷脸色阴沉,满身的杀气暴露无遗,这可真是吓住了秦子祺,跟了杨猛这么久,秦子祺还是第一次在杨猛身上,感受到杀气。
“应当?老子不要应当,老子要确切的消息,给你一天的时间,把背后的人给我找出来,找不出来,老子饶不了你!”
杨猛的愤怒也是有理由的,影子部队,最初建立的原因,一是为了控制杨家的手下,二是为了控制朝廷的官员。
有人不声不响就能离开云南,而且还在都察院恶狠狠的告了杨家一状,若只是圈地还罢了!一句不臣之心,自己在广州的算计就要打了水漂。
杨家在广州不过有了几千人的巡海营。这些人手根本守不住广州。一旦朝廷发力。潘氏船厂投进去的近千万银子,就要便宜王八蛋了,想到这些杨猛怎么能不怒?
一个潘氏船厂,两条水路商途,弄不好就会被这么毁掉。与朝廷开战,杨猛不害怕,可云南害怕,如今的云南。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一旦与朝廷开了战,云南的造船业就毁了,单凭军工一条腿走路,也不知以后得走多少弯路?
秦子祺走了,杨猛又找来了魏五和徐子渭,现在是三瞪眼的时候,如何应付朝廷,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对策来,为了给云南的发展争取一些时间。即使杨家退出官场也值得。
徐子渭对官场熟悉,精通法力诈术。可是对朝廷高层心态的把握就很平庸了,有魏五这个大佬在,他也不敢胡乱的开口。
“呵呵,一个不知死活的小虫子而已,三爷且由得他蹦跶吧!看看最后死的是谁?现在这个时候,跑出来拿烦杨家,就是他的证据确凿,也会被军机的一干大臣判为诬告的,就这点本事也想在官场里打滚,简直就是找死!不知所谓的物件!”
听了杨猛的情报之后,魏五呵呵一笑,就说出了一番杀气森然的话。
“魏先生,这话怎么说呢?”
魏五轻松的表情,却让杨猛糊涂了,这不臣之心都搬出来了,朝廷细细一查,就能辨别真伪,杨家在云南做的事情,可是经不起细查的。
即使不细查,招几个云南的官员回京,杨家的图谋弄不好也会曝光,这事儿怎么在魏五眼中,就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了呢?
“三爷,您这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云南最近没有府道官员离职,不是三四品的官员,状告杨家,那就是下面的小官。
言官清流们,别看他们说话跟白痴一样,可这些狗才机灵着呢!谁能动,谁动不得,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这事儿绝不会是言官清流们做的。
下面的小官,不是知县就是通判、同知之类的杂碎货,花了银子买了官儿,肯定是咱们买地,让他们没捞着什么好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县父母怎么也得搏个三五万银子,看来告状的这位,八成是做官做赔了,心有不忿,才在都察院捅了杨家一下。
就这么个物件,就算他那里证据确凿,哪个又敢相信他呢?这事儿即使到了金銮殿,也就是个笑话,三爷姑且一看,兹当是弄了个堂会,瞧一乐子呗!”
经魏五这么一说,杨猛心里的那块大石也落了下来,找来秦子祺一问,可不是真有一位离任的县令,与魏五所说的吻合嘛!
“三爷,照魏先生所说,那此人必定是富民县前任县令,旗人广和,据说这位不仅在京城借了一笔钱,还在富民借了一笔印子钱,如今他的家眷还押在富民呢!”
“操!我以为是个什么物件呢?吓的老子出了一身的白毛汗,那个劳什子广和的家眷,你花钱弄过来,女的一律卖进楼子里,男的就地处理掉。
让人编个童谣,就说他广和为了做官,不惜为老婆、女儿拉恩客赚钱,先搞臭了他再说。通知富民县,罗织广和的罪证,怎么难看怎么弄,就是前朝的案子,也要给我扒出来,扣到他广和头上。
老子倒要看看,除了这位广和,朝中还有那些人看着杨家不顺眼,你让京师的人手,也撺掇一下,看看能不能多引出些王八蛋出来吃广和弄得这一滩狗屎。”
没了对云南前途的担忧,杨猛的脑子也是转的飞快,他的主意一说出来,徐子渭听得是满脸佩服,而魏五只能无奈的摇头了,这招数太损,支持广和的那些,怕是真要吃狗屎了。
杨猛这边在忙活着,而总督府里的林老虎,却是在后堂哀叹,云南这个边陲之地,竟然是大清中兴的地方,林老虎也想再为朝廷出上最后一把老力。
可岁月不饶人,已入暮年的林老虎,无论是心力还是体力,都大不如前了,滇西平乱。事事非非纷纷扰扰。为了处理滇西的事情。耗费了他不少的心力。
再加上一路的鞍马劳顿,这位林老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