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练的庄农佃户,就是最合适的兵源。
将云南的土地全部弄到杨家的名下,粮食生产工厂化。粮食供应配给制,提高新军家属的待遇,这些都是杨猛鼓励从军、控制军队的办法,具体的效果怎么样,这些都要时间来检验。
一个月的时间,韦驼子的八千新军,鹤立镇、普洱镇的八千绿营都选了出来,汰选下去的人手,足有三万多人,沮丧的情绪也在滇西的各个武庄蔓延。从杨家刀手沦为矿场的苦力,许多人都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怎么了?一个个跟霜打了似得?不愿去矿场?”
望着下面的数千刀手。杨猛皱着眉头问道。
这是第三个武庄了,这些即将去矿场做苦力的人手,还是需要安慰与诱惑的,杨猛清楚并不是他们不出力,而是体质实在不成,几年累饿云南大部分百姓的身体都不怎么样。
羸弱、枯瘦、多病,不论是汉人百姓还是各族山民,多数都不是很健壮,在无限量供应的食物和一年多的训练下,加入杨家武庄的许多人,身体都在慢慢的复苏,可大部分人还是不成。
这些汰选下来的人手,本该发到各处的农庄去务农的,但杨猛有些舍不得,再给这些人一两年的时间,或许他们不比现在的这些新兵差,身体的复苏,也是个长期的任务。
这些人多数都是凶悍桀骜的山民,羸弱、枯瘦身体下,潜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杀伤力,他们需要的是时间,让身体慢慢的复苏,而杨猛需要的是身体素质合格的军人,杨猛也更需要时间。
现在的大清,有钱有势没多大用处,军队才是权势的后盾,乱世的苗头已经出现了,一两万军队,显然不足以支撑杨猛的野心。
杨猛之前也算过,要想慑服朝廷,抵制列强,至少需要二三十万人,而这些汰选下来的人手,可都是好苗子,只要给他们时间恢复身体,**成的人还是可用的。
与其他武庄的情况一样,杨猛的话说完之后,并没有驱散他们被淘汰的沮丧,做苦力虽说也有钱铮,可苦力与刀手的地位,那可是天差地远的,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也不愿意去矿场做活儿。
“都给老子听好了,去矿场也是老子在磨练你们,干活的时候出死力,吃饭的时候可劲造,半年选一次,合格的还可以回武庄。
老子的标准很高,背着一百斤精铜,能走一天算是可用的,杨家多的是牛马牲口,用你们驮精铜,是为什么?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你们一年花费百十两银子,这百十两银子,能买七八头上好的牲口,老子用人不用牲口,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磨练你们这群王八蛋!
干活的时候多出力,训练的时候多用心,合格之后,月钱翻倍!一年两次汰选,两次都不合格,你们才算是真正的被淘汰,记住!老子不养废人!”
人就是这样,没希望的时候沮丧、失落,一旦有了一丝希望,他们就能群情激奋,杨猛说了好几遍的词儿,一下就调动了起了他们的精神,刚刚有些死寂的校场,也变得嘈杂了。
“记着老子的话,去了矿场好哈的磨练,都散了吧!”
这是滇西的最后一个武庄,处理完了被淘汰的人丁,杨猛也该处理那一万六的新军了。
“丁叔,身子骨实在不成的,直接淘汰吧!矿场的活计累人,训练的时候,尽量少死人。”
丁保钧作为杨家在滇西的大总管,那心性也不是一般的狠,自从他接了滇西的差事,各处武庄,因为高强度训练,已经累死了近百人。
羸弱的身体,还是拖累了大部分人,即使食物充足,高强度的训练,有时候也是要命的。
“三爷,拿钱出力天经地义,咱们杨家付钱,他们就得出力,咱们家的钱。可不是养废物用的。”
丁保钧对杨家的忠诚那是没的说。杨家的财物。他看的比自家的财物都上心,作为杨家有限的几个老人,丁保钧的眼光很独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差不多就成了,这铜厂的活计可不比训练的时候,背着精铜、矿料翻山越岭,稍有不慎就会丢命,有些不成材的。安排到农庄训练庄农佃户,比死在山路上有用的多。
过些天江树先会来滇西一趟,各处矿场的道路,还是要照着他说的来,别怕花钱,投进去的这些钱,三五年之内,就会打着滚回来的。”
整合矿山集中冶炼,也是杨猛的计划之一,丁保钧在杨家的地位不低。就怕他这里接受不了巨大的花费,让事情多出些无谓的枝节。
“知道了。三爷说的都是对的。”
“嗨……丁叔,你怎么还跟下面的人学上了,我说的都是对的?扯什么犊子?
腾越镇的杜降虎和马青虎,都要盯着点,还有就是各处的回回,杜文秀是咱们的人,谁在滇西为难他,就是为难咱们杨家,给他撑腰的事儿,就拜托给丁叔了。”
滇西之乱乱在回务,各族的山民虽说桀骜,但他们叛乱多是因为肚皮挨饿,而回回就不同了,他们与汉人之间被朝廷挑拨起来的仇怨很深,他们叛乱是不看时节的,这一点杨家也要防备一下的。
“三爷,您这是要回昆明吗?”
“就这些天吧!给那一万六新军,派了枪炮,定下训练方案之后就回去,你这边有事的话,就给昆明那边飞鸽传书吧!”
经略一省耗费无度,现在的杨家也无力顾全整个云南,只能先在昆明与宜良发展了。滇西这边缺的东西太多了,修桥、开路、重启矿场,耗费都不是小数儿,现在能做多少做多少,没有别的财路,滇西的发展,只能稍微滞后一下了。
给新军派发枪炮、饷钱,也是杨猛必须做的事情,这一年多,凭着云烟,杨猛也换回了成堆成堆的枪炮,三磅炮已经有上千门了,各国淘汰的火枪,也有十几万条。
说起这事儿,也有些气人,为了用军火交换云烟,东印度公司和法兰西这两个王八蛋,做事儿忒不地道,东印度公司重开了褐贝丝的生产线,而法兰西却新铸了大批的三磅炮,这俩犊子真是把杨猛当做人傻钱多的物件了。
而现在各**中用的多是击发式膛线枪,和六磅以上的野战炮,褐贝丝和三磅炮,就是糊弄傻子的物件,褐贝丝与新式的击发枪相比,不仅射程短,而且射击速度慢,而三磅炮也是在各国正规军之中,难觅踪影的宝器,英吉利和法兰西,都是豺狼之辈啊!
而米利坚就不同了,自从有了壬雷斯这个中间人,米利坚那边最先进的军火,云南也能搞上一些,但击发枪杨猛也只是弄了数千条之后,便不再引进了。
相对于击发枪,褐贝丝之类的火枪,虽说稍显落后,但在实用性和成本上,对云南来说却很合适。颗粒火药的技术,西山已经摸索出来了,再加上柯尔特的人手,云南已经具备了大批量出产西洋火药条件。
铅弹、火药的制作简单,燧发式式火枪,虽说射速慢、射程短,但与复杂的击发式膛线枪一比,后勤压力还是很小的。一大包火药、几百发铅子儿,再加上一杆火枪,装备现在的云南新军,再合适不过了。
一把大刀片、一把火枪、一把银元、一包弹药、一句‘苦练本领,效忠杨家’,杨猛用了一天的时间,与一万六千杨家新军见了一面,之后的几天,就是看这一万六千新军的本事了。
炮兵算是不错的,一门三磅炮,被他们玩出了花样,骑炮演练、步炮演练,几十门火炮组成的炮阵,虽说准确率差了一些,但炮兵们的训练,看来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错!以后炮兵演练,要在他们身边埋上火药,布上爆竹,让他们体验一下真正的战场滋味,不慌不忙、一人多能,就是老子的要求。”
八千新军的统领是韦驼子,他们挂的是防疫营的旗号,而鹤立镇和普洱镇的将官,杨猛选的是自己的那帮叔伯兄弟,经过一年多的操练,他们也算是勉强凑活了。
武备书院,看来也要纳入规划了,军校系统的学习,才是培养职业军人的捷径,只是不知道米利坚现在有没有军校,至于英吉利和法兰西,想从他们那里学东西,云南还没有那个资格。
马军也算是凑活,没有合适的战马,成了马军的一大短板,滇马根本不能用,而藏马也不太适合,河曲马和蒙古马,看来也要纳入视线之中了。
而步兵的演练,却有些不尽人意,混乱的阵型,配合失措的士兵,这些让杨猛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杨家绿营(六)

新军的队列,受过外国雇佣兵的指导,杨猛之前也看过,虽说不怎么齐整,但也凑活看,现在把新军打散,重新选兵之后,以前的学的东西也全没了。
新军装弹、射击的步骤,也乱的厉害,洋人相对于大清的百姓,要高壮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