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够用了。
收拾完宜良的摊子,杨猛才匆匆的赶回了昆明,距自己上次出货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必须得赶制一批云烟送去广州,先让岳父支撑着局面。
不分昼夜的赶工,杨猛花了七天的时间,才弄出了五万斤,有了这些广州那边就能支撑一段时间了。
望着一队队马帮,不断的进出西山,杨猛皱起了眉头。云烟这东西,起名字的时候,自己大意了一些,虽说大哥瞒住了杨家的跟脚,可一旦西洋那边流行开来,难免会在别处打听产地。
马帮容易被跟踪,现在漏了底子,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望着谷尾的滇池,杨猛心里有了别的想法。差人从明湖书院找来了江树先,看来自己要食言了。
“老江,找你来有个事情要办,不知道你那里有没有问题。”
望着风尘仆仆的老江,杨猛觉得心里有些对不住他,这次的活儿,可不是好干的,弄不好这老江……
“三爷只管说,家里都安顿好了,我能有什么问题,老江我之前说过,这百十斤已经卖给三爷了,您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就是了。”
一听杨猛的话,江树先就知道活儿不好干,可自己一家得了杨家的大好处,自己擅长的东西自己清楚,这翻山越岭就是自己的命。
“探水路!滇池有到宜良的水路,而宜良的水路通着珠江,这次的活儿就是探滇池到珠江水道。这活儿完了,还要探探澜沧江、红河的水道,里面风险不小,你要想清楚了。”
云南多山,探水路的风险不小,有些地方人迹罕至,一去不回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爷可是要通过水路运输货物?滇池往珠江的水路,我现在就能说个大概,这条水路大抵可用,但转运的次数不少,运轻便的货物尚可,运盐运粮就不济事了。
如果要通过水路进出云南,最好还是盐津铜道水路,过了水富境内就是通途。但云南多山,出滇容易入滇难!要想通过水路回云南,这一路上少不了纤夫的拖拽,水路返滇的耗费太大,这也是云南多马帮的原因。”
云南形胜胸中藏,这可不是空口白话的,但三爷的想法虽好,操作起来难度却是极大的。
“呵呵!不错!西洋有一物,名为火轮,烧煤炭行进,根据火轮的大小,可拖拽数万斤、数十万斤的货物,你说有了这个水路还难走吗?”
其实杨猛想用的是驳船船队,可没见着火轮的实物,他的心里没谱。
“真有如此奇物?以前只是听说过西洋之鬼船坚炮利,没想到竟然如此犀利,不说数十万斤,只要有了数万斤的火轮,这云贵就不再是蛮荒之地了,以水路通联四方,这活儿老江接下了。
三爷,要是老江死在路上,也无怨无悔,但求将来您在书薄上留下老江的名字,首开云南河道,老江应该当得。”
说到这里,江树先也跪了下来,杨家的作为他看在眼里,这些事他深埋在心里,本想着在杨家治下,安享晚年,岂料迟暮之年,竟然有垂史的大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我说老江,你都多大岁数了,还在意这个?你啊!弄不好就死在自己这一身所学上了。你去做吧!只要做好了,我在这些河道上给你树碑立传。”
“谢三爷!三爷放心,就是拿这把老骨头做筏子,我也要探明了云南水道。”
一听树碑立传,江树先的老眼都凸了出来,‘咣咣咣’三个响头就磕在了地上。
“你啊!魏五那里给你安排学生了吗?有的话,就带上他们一起,边做事边教授弟子,你家里不是有子孙吗?也一并带上,学些皮毛三爷也能让他们受用一生。
你那些子孙,不妨教授他们些矿藏的知识,这样的人才,将来三爷会大用的。至于教授弟子,可以留些后手,因人施教精通什么的教什么,全给他们也不一定能学好了。
人手、钱财、物料,你就去找泰辰,我给个条子,他见了就会明白的。”
杨猛找了一张纸,歪七扭八的写了些字,就丢给了江树先,拿着鬼画符,这位地理师的嘴都乐歪了。
“三爷放心吧!魏先生那里很是体恤,拨给了老江五十多个弟子,这些人的学识都很好,都是可造之才,至于老江的儿孙就算了,他们要是那块料,我这身本事,早就交给他们了。”
教授弟子还行,但老江觉得让儿孙做这个,终不是出人头地的好法子。
“你就听我的吧!你那些儿孙,在云南读书是不会有好前程的,你那一身所学,才是他们博取功名的手段,只要三爷在云南,这话就作数!”
老江的想法,杨猛大概也清楚,索性就再点了他一把。
“成!老江就听三爷的,我这身东西,保证一点不落全交给他们。”
“记住!现在最主要的就是珠江水路,如果有时间,也可以探一下昆明往盐津的水路,三爷最近就要用这两条水路出货。
还有那转运的地点,也一定要选好,这些地点选出来之后,就交给泰辰,让他安排人力,去平整土地建造库房。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探明珠江水路。”
没了大哥在广州商路坐镇,杨猛也谨慎了许多,自己的岳父潘仕成是两广名流,盯着他的眼睛也不会少,现在防疫营还没成军,只要再给他三五个月的时间,这云南的大局就算定了。
五万斤云烟发走之后,接下来的货必须要走水路了,而且那一个个转运站,也可以变成哨所,断掉跟在船队身后的尾巴。
只要进了云南,事情就好办了,这珠江水域云南境内的州县,看来也该收到杨家手里了。自己那些叔伯兄弟,先期就要占据这些地方。
盐津一线,也必须要守住了,那条铜道,稍微有个转换,就是朝廷的运兵通道,借着老爷子掌管云南铜课,要把云南境内盐津以下的流域,死死的抓在手里。
没了通畅的水路,朝廷即使想动刀兵,面对云南的山林,也只能徒呼奈何。


 第九十八章 订单

一批批的云烟被送出西山,杨猛也在谋划着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批货全部换成银子也得二三百万两,自己上次已经在广州刮了不少了,老是这么搂银子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洋鬼子为什么拿着枪杆子做买卖?还不是因为贸易逆差?五万斤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货,等水路打通了,成百上千万斤的云烟,会顺流而下直到广州,以后就是长江水域的诸口岸。
银子不能这么赚,万一让列强各国再次对大清下手,加上云烟巨利的**,云南杨家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列强加上大清,以杨家现在的实力不可能锁的住云南。
现在云南一省之地,只有宜良是杨家的铁杆,云南府还凑活,其他的地方就不是杨家的势力范围了。
自己虽说做了一些谋划,可要想有成效,不是短时间的事,为了争取时间,这买卖必须得慢慢的做。
现在大清闭关锁国,自己和洋鬼子合作一把,也不是没有可能。杨家与洋鬼子的利益结合点,就在生意上,洋鬼子是想得到大清巨大的市场,销售他们的货物谋取利润,而杨家则是要借助生意,不断的发展云南、侵占云南,两者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火柴、布匹、棉纱,这些日用商品自己可以进口,这些东西价廉物美,对打开川藏甘陕的商路也有大作用。
现在大清五口通商,大清商人不会看不到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利润,如何挤兑这些商家,让自己的货物独树一帜,挤占川藏甘陕青海两广云贵的地盘,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专销权,就是杨猛的手段,依靠云烟杨家将成为大清的第一巨商,小洋商收银子,大洋商以货易货。有自己武装的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就成了最好的合作对象。
让杨家代理东印度公司的所有商品,包括鸦片在内,再慢慢的发展军火、科技买卖。米利坚则是初期军火的供应商,他们在这方面的警惕性和戒备心不高,自己应该能搞到一些合手的武器。
至于其他的列强,则是以技术和各种机械为主,这样一来利益均沾的目的就达到了,有了巨大的利益,想来列强各国会维护杨家的利益。
杨猛的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目标,但如何抉择,还要看看列强各国在大清的实力强弱,实力强的以货易货,实力弱的搜刮金银。
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杨猛不太了解的,但他有个洋鬼子智囊团,七八天的时间,想来魏五那边应该有些收获吧!不然自己只能按照直觉行事了。
原材料自己已经备好了一些,接下来的活计,自己也不需要总在一旁守着了,把活计分派下去,让西山的刀手,好好监视,自己应该能腾出两三天的时间,回趟宜良。
但有些事情还要做在前面,周大牲口那里得来的鸦片虽说不少,但要长年累月的制造云烟,五千担左右的存货,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而且这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