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10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边的夯土造屋,石达开的热水和泥筑城,也得到了这些个老猎手们的认可,有了衣物、有了兵营、有了运输工具,北征冬战之事,已经成了定局。
作为经历过北地极寒的老猎手,这些人也是有自己的严冬生存经验的,有了杨猛的这些东西,三族的老猎手,只拿出了油脂与烈酒这两样酷寒之中,求生自保的法宝。
这些三族的老猎手,还有几个有丰富的用枪经验,这些东西聚在一起,就促成了之后的冬战。
“王爷,民智无边呐!这些东西,都是来自民间的玩意儿,有了这些东西,王爷还愁冬战吗?
既然有了办法,东三省这边就能闲置许多人力了,王爷尽量发动他们开山修路吧!
这三族的老猎手,一半留在东三省训练新八旗,一半送到蒙古,训练蒙古兵,两个半月之后,蒙古与新八旗的大军一起开拔,进军沙俄!”
最基本的生存物资,杨猛提供了,枪炮杨猛也提供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与他杨猛没多大关系了,无论是蒙古兵还是八旗兵之中,都有新军存在,战略战术他们自己拿捏就好,打得好,这两军不用做炮灰,打不好,就只是炮灰而已!
“若是没有三哥,此次冬战,怕是要泡汤了!”
“呵呵……这与我就没多大关系了,民智无边呐!既然这边有了冬战之法,那御驾也该回京了,大清将来如何,王爷一力担当!”(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路征俄

两个半月,杨猛要等的不是新八旗和蒙古兵成军,而是粮食,无论嘴上说的多漂亮,杨猛要看的是秋收的收成。
三路征俄,看着大气,但隐患也是极大的,首先一条就是粮食,西北那边正对的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这块土地也是杨猛志在必得的土地,蒙古兵与西北军合力要拿下的土地,但这边不是沙俄的粮食主产区,而且随着北进、西进的步伐,来自沙俄中心地带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虽说杨猛下了就地劫掠的军令,可当地没有粮食产出,抢又能抢来什么呢?蒙古兵这边也是一样,面对地广人稀的莽莽荒原,粮食这些东西,抢都没地方去抢呐!
东三省的军团也是如此,劫掠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粮食,三大军团,近二百万人的粮食,大半都需要国内来支援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与冬战的衣物一样,粮食也是此次征俄所必备的一项,米利坚那边已经有了内战的苗头,国内纷争不断,虽说影子得到的情报不是很具体,但杨猛这边却是极为笃定的。
没了米利坚的粮食,对大清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这几年每年来自米利坚的粮食,足以满足两个省的粮食需求,一旦米利坚陷入内战,粮食的进口,就要大打折扣了。
其他国家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满足大清这个市场,粮食自给自足,是征俄战争能继续下去的保证。
就之前二十年大清的粮食产量来看,自给自足。只是个奢望而已。但就土地的数量来看。大清的粮食产量应该是有富余的,如今大清的土地比起后世只多不少,虽说粮食的亩产不高,但大清的人口也实在是不多啊!
整个大清,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大多放在填饱肚子上,没有过多的粮食被浪费,按照土地数量来看。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富余量,应该是可以的。
但是实情却是整个大清,除了东三省之外,全部缺粮,而水旱灾害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嘴里祸首,修造简易的水渠,一年的时间足以,如今大清半数的土地,都用了杨猛修渠的法子,今年的粮食产量很关键。若是粮食产量,还跟之前几年一样。那北方的战争必须要在一两年之内结束,不然整个大清,都会被粮食拖垮的。
“三爷,直隶、山东的粮食大丰收,足是去年的五倍之多,这是粮册!”
大清的粮食产量不足,一是天灾二是**,欺上瞒下的官场,一年也不知要隐藏多少粮食产量,为的就是避税,徐子渭口中的五倍之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对比去年真实的粮食产量,才是最为准确的数据。
“这是些什么东西,密密麻麻的全是字,西洋用的阿拉伯数字是不错的,无论是记账,还是数学推演,阿拉伯数字都比方块字要好的多,这次之后,推广一下吧!学这些加减乘除法,不难!
秦皇当年,所用车同轨、书同文之法不错,大清上下也要这么来,这斗、担、石、斛之类的计量单位很不准确,斤两吨这些计量单位,也要跟西洋那边学一下,老子要的不是似是而非,而是精确的数字。
粮食,这一斗小米与一斗玉米的重量,肯定不一样,明年就不要用这么些玩意儿来记账了,这事儿让明湖那边出力来办!
让山东、直隶,再整合一下去年的粮食产量,户部的粮册做不得数,老子要真实数据!”
一本粮册,一尺见方,一掌厚,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方块字,一个县的粮食产量,就有几十个字,数量也是极不精确的,将面前的粮册推到了一边,杨猛提出了整改的意见。
“三爷,若是按着山东、直隶当地的产量,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去年的三倍多!
三爷,这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的政令,是不是要等一等啊!毕竟……”
徐子渭要说的是一国之政绩,毕竟有些时候取而代之是需要有惠政的,没有理由,老百姓凭什么支持你?民心所向,是新朝必需的!
明湖还有杨家的幕僚团、行政团,这段时间也聚集了很多将来新朝能用的惠政,阿拉伯数字和新的计量单位也在徐子渭等人的谋划之中,来自西方世界的许多经验,也让杨家的行政越来越成熟了。
“这些都是小道,如今征俄是大事,国内的有些事情,要为征俄让路,蓄积国力为重中之重,征俄之事次之,赚名声最次。
但你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在西南和两湖试行一下吧!用杨家的名义!
秋收过后,也该征税了,这征税的度,你们要把握好,农闲之时各地的一些工程也可以开工了,征税、工钱,左手进右手出,别弄出饿死人的事件就好!
催促一下其余各省,将去年的实际产量与今年的产量对比一下,必须在出兵前半个月,将数据整理出来,不然老子心里没底儿。
看来这修渠还是有好处的,农闲之时的重点工程,就是打井修渠了,让广州那边看看有没有普及蒸汽水泵的办法,前提是不影响铁甲舰与军械的生产!
科学院那边,你们也要催促一下,近期还是要以煤铁化肥为主的,火车、铁轨必须要有量产的厂子,化肥也是一样,钢架桥、铁索桥的技术要继续钻研,其余事项稍作延迟吧!
西北、蒙古、东三省那边有什么问题没有?”
粮食维持大军和百姓的生存,税收维持大军的军饷与各项工程的投入,如今的大清慢慢在向循环有序推进,但杨猛的目的是篡清,这税收的力度,是绝对不会太小的,让老百姓活的了、活不好就是杨猛这两年的目的。
虽说蓄积国力很重要,但工业方面还是要向战争靠拢的,想要以少胜多想要以弱胜强,庞大的工业基础才是后盾。
前线火器的数量算是足够了,但是,想要占领沙俄的北方疆土,交通也是必需的,靠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大清连蒙古和西北都控制不好,铁路、电报这些东西,都是如今必需的。
给徐子渭等人,大致的划分了一下以后行政的范围,杨猛又把重点放在了征俄之事上。
“三爷,无论是西北、蒙古还是东三省,进军沙俄的道路,都是崇山峻岭,开路所需的火。药数量极为庞大,如今后方的药厂已经有些吃力了。”
“老子在东三省说过,开路所需火。药以土药为主,你们莫不是将心思打在了兵工厂的药厂?”
土药威力虽小,但制作简单,洋药的成本是土药的数倍之多,用于开路太过浪费了,只要数量足够,土药洋药的威力也是差不多的,这些事儿杨猛之前说过,心中还有印象,一听徐子渭的说法,杨猛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呃……下面没有回报!”
盘子太大,有些事儿难免会有失误,见徐子渭有些难堪,杨猛也没有深究此事,万事妥帖,那只是想法而已。
“行了,这次就算了,以后开山修路,还是用土药吧!近期,我再与诺贝尔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弄出新药,你们这段时间还是要关注粮食的,有了数据尽快上报,蒙古那边的军械也大半运抵了,开战迫在眉睫,这次冬战,恐怕会打沙俄一个措手不及吧?”
若说专精,杨猛在化学上倒是个半吊子,后世的半吊子到了这边也是专家级的,云烟这东西,杨猛都能炼制,有些玩意儿,杨猛心里还是有配方的,只是不想太早弄出来而已。
西北大军在步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