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75我来自未来-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宝桢失望道:“原来那姚梵小子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商贾,值此国家用人之际,却以蝇头小利而自满,这样的人不见也罢。”
李经述急道:“丁叔叔,不是这样的,我与姚大哥相谈下来,觉得他是有大志的,只是不甘为一小吏罢了。”
说罢,李经述不顾礼节,哧溜的从红木椅子上滑下来,跑入后堂,边跑便道:“丁叔叔你稍等,我把他姚家的译书拿给你看。”
李经方尴尬道:“我二弟近日与那姚梵谈的甚为投契,丁叔叔莫怪。”
丁宝桢笑道:“我正要看看他姚家能编出什么样的西洋史书来,怎么会怪经述。”
等李经述把姚梵送的书叫家人捧上来,丁宝桢见了大吃一惊。
这年头的读书人都对书有种内心痴迷和原始崇拜,大多有收书的癖好,尤其喜欢不同版本和装帧精美的书,富裕者面对好书,哪怕家里已经有了,还要再收一版,往往只是因为印刷精美或者喜爱该版的字体。
丁宝桢是个读书人,还是个正统的科举进士出身的文职官员,所以完全无法免俗。当他第一眼见到那光亮的可以说豪华的铜版纸,艳丽的彩色插图,严谨的做工切边,就已经下意识地产生了收书的想法。
当着李家三人,他也没时间细看,便看着书脊,挑了一本《大英帝国史》,直接从中间打开翻阅,只读了一页就被吸引住了,翻了三五页,越翻越喜欢,便说了一句:“这姚梵此刻在哪?我要见他。”
李经述得意道:“丁叔叔觉得这书如何。”
李经方见李经述有些忘形,忙插话道:“丁叔叔,姚梵此人即使不为官,凭他的海外关系,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丁宝桢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记忆碎片,他把自己的注意力硬生生从书里勾人的彩页中拔出来,心里思忖:“姚梵……姚梵……这名字好似哪里听说过……”
丁宝桢苦苦思索,不到片刻便想起一件事来!
前日里山东按察使兼布政使呼震来见他,说是收了江西监察御史郭为忠一封信,信上说胶州青岛口守备韦国福、州判孙茂文、海关巡检刘子铭三人,串通当地一家叫做万年当铺的老板贺万年,伙同海外商人姚梵走私!
当时丁宝桢给呼震的回话基本是持谨慎的态度,大意就是:“你作为臬台兼藩台,考核吏治是本分,但若只因听了郭为忠一句话,就不做严查上折子,恐怕不妥当。再说即使查实了,那一个案子里含了三个官员,一旦扒拉牵扯出来,说不定就是一串,到时候万一成了窝案,传出去后,主管山东官场的你我脸上都不好看。你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应该小心的挑一个出来,敲打一下也就是了。
再说这里面牵扯了个守备韦国福,那是登莱道参将衙门下面的武官,登莱道参将是山东总兵官周觉荣的弟弟周觉恩,你就算敲打,也不应该扯上他,否则要是把周家兄弟扯进来,等于是抽李鸿章的脸,你和李鸿章有仇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你呼震自己掂量着办,总之我丁宝桢不参合。”
呼震是进士出身,也是在山东从一个县令做起来的,在山东任督粮道多年,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他只是希望看看丁宝桢的态度,看丁宝桢是否刻意回护这几个官员。
再说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爪牙遍布直隶山东官场,可谓权势熏天。呼震脑子还没坏,可不愿意去趟这个浑水。
那郭为忠一个监察御史,还是特么远在江西的,凭什么能支使的动呼震?正所谓,给你个人情是卖面子,若不卖你这个面子,你也没鸟法子。
呼震在这个事里唯一的不爽就在于,他前后没得一文钱的好处!从丁宝桢处出来后,他就寻思着:“小官贪墨,官商勾结,本就是人之常情,不贪的话,还做个屁的官?所以这个案子自然不能像郭为忠建议的那样傻不愣登的就上折子。
再说那帮人敢在主管五口通商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眼皮子底下走私,你说没有李系的背#景,那绝不可能,万一牵扯上李鸿章……这些年来,御史吴峋、阎敬铭、梁鼎芬,一个个前赴后继,飞蛾扑火一样的咬上去,李鸿章可掉了一根毛没有?反倒是这些弹劾的御史,统统被老佛爷罢官撵回家了。
这年头,只要牵扯上李鸿章,老佛爷一定是睁只眼闭只眼,说不定还要下旨申饬,把自己臭骂一通。只是,自己适度的敲打一下这些小官还是必须的,要让这些小官小吏们知道一二,什么是孝敬上官的规矩。至于远在江西的郭为忠爽不爽,关我呼震鸟事?”
话说,丁宝桢想到这里,立刻问道:“这个姚梵是在青岛口做生意?”
李经方道:“丁叔叔怎么知道他是在青岛经营的?”
丁宝桢脸上笑眯眯的,心道:“原来彼姚梵便是此姚梵。这孙子的小辫子现就在我手边,我要是不顺手提溜一下,他怕是还不明白呢。”
正说着,福伯进来了,他给丁宝桢见了礼,报给李经方道:“姚东家派人来,通知了他的落脚处,便在城西娘娘庙的东边,早帆商号便是。”
丁宝桢闻言皱眉道:“早帆商号?”
李经述一愣,道:“哦,姚兄字早帆,取自梵,意为清晨取静,早帆出海。”
丁宝桢摇摇头,不再言语,心里却大大的不满意,心说这家伙的字定是在西洋取得,一点不知忌讳,取名叫要饭本就犯二了,这里又谐了造反的音,真真是在洋人的地里呆久了,忘本。
但一想到姚梵精通洋务,丁宝桢便释然了。他知道,这年头要找个精通洋务的人有多难,他也知道,一个傻缺的名字并不能掩盖一个人的才华。
想当初丁宝桢中了进士不久,因为母亲病故回贵州平远老家丁忧,不久就遇上太平军起事,来攻打城池,作为地主出生的丁宝桢对太平军的匀田地政策恨之入骨,拿出家里积蓄招募了800人,从此走上了亦文亦武的道路,在清朝末年,这是条康庄大道。
五十多年人世间,丁宝桢见过无数人无数事,他从摸爬滚打的历练中得到了数不清的教训和经验,有一点他很清楚,一个人不管他姓甚名谁、长相如何,最关键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至于那人的政治倾向,只看他家境便能知晓,商人儿子想钱,士绅儿子想地,要钱要地都靠官,所以他们没有不想当官的,所在乎的只是官职大小罢了。至于泥腿子穷鬼么……个个靠不住!丁宝桢想。


 第61章 见面

61见面
丁宝桢又和李家三个小子聊了一会,等听了他们路上的遭遇,觉得姚梵此人处变不惊,又被马匪劫过,一定对于这些不法乱象深恶痛绝,若是好生招揽,以匡扶大清的皇家天下、打造一个平安盛世的大义来说服,未必不能够让他为己所用。
他却哪里知道姚梵脑子里蹦着的野路子是什么呢!那是另一种治乱的手段。
“我晚上摆酒,给三位贤侄贤侄女压惊洗尘,我家体常晚上也过来,你们好生的聚聚,蒙新帝圣眷,他得了恩缺,明年便要往山西作候补知府,今次你们见一见,下回来山东,可就见不着他喽。”丁宝桢笑道。
“至于那姚梵,既然二位贤侄都觉得此人堪用,那今晚便叫他来陪着罢,也教我看看,这人是三头还是六臂。”丁宝桢最后道。
李经璹轻轻地道:“路遥知马力,单只见一面,怕不能显大才,丁叔叔若要求才,可得以礼相待。”
这话越说声音越轻,说完后她心里砰砰跳,居然莫名得羞涩起来。
李经方李经述没看出什么端倪,倒是丁宝桢惊讶的很,心说这小妮子莫非怀了春?那姚梵莫非真是个风流倜傥、潇洒过人的英才?让人一见倾心?
“福伯,你去告诉那姚家来人,让他速速回去禀了,说我们兄弟今晚请他吃酒。”李经述见丁宝桢允了,便兴冲冲地吩咐道。
这时候,姚梵可不知道巡抚衙门里正有一帮子闲人议论自己,他意气风发的拉着个旅行箱从娘娘庙跑回铺子,找了毛笔,按医嘱仔细的写下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每个疗程以哪些药物联合治疗。写完又叫伙计拿来些纸袋,亲自分装药品后把纸条分别放进去,又用塑料袋裹住,外面再包上厚厚的牛皮粗纸,用细麻线捆扎的结实。
姚梵正要给贺万年写个纸条,琢磨着如何写的隐晦,即使被发现,也无法作为通匪的证据之时,周第四来报,说李家请他晚上去巡抚衙门吃饭,要给他引见一位大人。
周第四兴奋地道:“福伯说了,要东家好生的打扮一下,晚上有贵人。我一听说,觉得这事体大,来不及打听铺子价钱,赶紧回来告与东家您知道。”
姚梵掐指一算,能被李家这三个小子看在眼里当贵人的,这济南府上下,大约只有丁宝桢一人了。
“哦,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