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事!我等作臣子的,应该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有国才有家!微臣虽然十分心疼这个儿子,但在如今辽东战事未完全结束之时,我这个当爹的也支持让他留在辽东,为大隋镇守边疆!”宇文化及见状忙接口说道。

紧接着,裴仁基和裴蕴也发言支持裴矩的意见。而关陇门阀的大臣则多支持将宇文明留在辽东。

杨广见朝中群臣竟然为这事吵成这样,也不禁眉头微微一皱。他想了片刻之后,方淡淡道:“宇文明的确应该重赏,但是否要将其调回东都,明日再议吧!”

说罢,他方拂袖而去。

岳曾省见皇帝离开了,连忙扯起嗓子大叫道:“现在退朝!”

众臣方三呼万岁,然后一个个转身离去。

裴矩也向殿外走去,他万万没想到宇文化及和长孙无忌反对得这样厉害。以致于杨广居然没有当场同意。

正在他思索怎么说服杨广时,却忽然感觉有人轻轻拍了一下他肩膀。

裴矩回头一看,却见正是岳曾省。

“岳公公!”他忙拱手作了一辑。

“裴相国,陛下让咱家来通知您,请你去御书房!”岳曾省笑咪咪地说道。

裴矩心中大喜,他暗忖,看来圣上还是最信任自己的。

跟着岳曾省走入御书房后,他便见杨广正坐在龙椅上看着一堆奏折。

这时,杨广见裴矩进来,便抬头对岳曾省道:“给裴相国看座!”

岳曾省忙命一小太监为裴矩搬来了一张椅子,并奉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然后才离开了御书房。

“裴相国,之前在早朝时你的建议其实深得朕心。只是如此一来,未免给人说闲话,说朕过河折桥,鸟尽弓藏。将来再征突厥时,恐怕将士便不会卖力了。”杨广一脸忧虑地说道。

裴矩一听,却是放下了心,知道杨广其实已经赞同了自己的意见,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



第237章 杨广的调遣

裴矩忙道:“陛下的确是宅心仁厚,如果宇文明知道陛下对他如此信任和器重,还敢起事造反,恐怕是猪狗不如了!”

在大肆奉承了杨广一番后,裴矩方正色道:“其实圣上不用担心。调宇文明出辽东,并非就是不重用他了。如果调他任攻打突厥的主帅,又将他升为正三品甚至从二品的官职,比如说六部侍郎或者太常、光禄寺卿一类的职务。相信绝不会有任何人说圣上过河拆桥,鸟尽弓藏了!”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老臣还提议,让宇文明任六部侍郎或者光禄寺卿一职时,并不取消他的辽东行营元帅职位,让他有个虚衔,可以拿两份俸禄。这可是难得的荣耀啊!”

“嗯,如此也好!”杨广思量了片刻之后,方点头同意道:“裴爱卿考虑得如此周到,那便依裴相国之言!反正兵部尚书王世充之前也跟我说过,说他兵部缺一侍郎,就让宇文明赴任吧……他做兵部侍郎之后,文武两方面都是从三品的高官了,至于他原先的平壤侯之爵位……嗯,朕再加封他为辽东侯好了。朕如此对他也算够意思了。”

“圣上圣明!”裴矩大喜道。

“今日朝会已过,这任职之事朕看也用不着专门到朝会上去讨论,直接就让老岳去宣旨吧!”杨广想了一会后说道。

裴矩连忙点头称是,他见目的已经达到,便躬身告退了。

……

宇文明还不知道杨广已经打算调他回来了。他此刻正率领大军赶回辽东城。

百济首都泗沘城与辽东城相隔一千多里,如果是轻骑快马,只需四五天时间便能到达。但是,这一次远征百济和新罗,辽东军收获颇丰,得到了数百万石粮食,以及这两个国家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光是铜钱和金银就装运了几百辆大车。再加上还要渡过几条江河,所以大军行军速度非常缓慢。他足足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回到辽东城。

到了辽东城门口,宇文明只觉进进出出的人,似乎比三个月前出发时多了不少。整个城池变得开始有生气和活力了。红袖和杜如晦等人自是早早得到了消息,前来城门处迎接。

夫妻两人又是三个多月没见面,自然少不得相拥而泣,缠绵了好一阵,两人才松开,然后红袖便兴高采烈地引着宇文明在城中逛了起来。

步入城内之后,宇文明发现城中的商家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主要都是出售兽皮、牛羊,人参、粮食、战马的商家。其他如客栈、饭店、青楼、当铺等商店也比过去增加了不少。整个辽东城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到城中心的广场后,宇文明还见到了一些身着中原服饰的民众,看样子应该是辽东军士兵从老家接过来的家属。他们正好奇地围观着广场上贴的公告,那上面写着在辽东应该遵守的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成为辽东居民后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着重载明了他们可以领到什么必需品,然后应该上缴多少税收,出现纠纷后到哪里告状,都一应俱全。这些新移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公告上的介绍,了解他们今后的家园与大隋朝廷辖下其他地区的管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辽东这边的税收比中原少一半,且政府还发给农具、种子和耕牛。辽东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地广人稀,根本不存在中原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可以得到一百亩的土地,连续耕种五年,足额交税之后,便成为个人私有,并发给田契。这如何不让那些流离失所的农民喜出望外。

这时,宇文明注意到,两名着文士打扮的年轻人正指着公告上的内容激烈地争辨起来。其中似乎隐约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政策,他于是心下好奇,便凑了过去。

只听其中一名二十余岁的粗壮少年正对另一名十七八岁的清瘦少年说道:“二弟,你看这辽东行营竟然规定,从事种田耕作不但税赋减半,还由官府发给种子、农具。收割粮食后,行营还按市场价从农民手中收购,难怪如此多的流民都往辽东跑,咱们关陇一带不少农民都准备过来了。爹爹还担心是骗局,让我们过来看看,没想到一上码头就真看见了这盖着官府大印的公文,看来是真的了!”

那名十七八岁的清瘦少年却是摇头道:“我想,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辽东行营的税收如此优惠,虽有此地初平,急需吸纳移民之故,但承担的义务必然也不少。你看这公告中的义务栏就有一项:年满十六岁的男子,每月均需抽出三天参加各村寨甲长组织的军事训练,一待辽东遇上突发情况,必须到甲长处领取盔甲武器,临时加入卫军。这样一来,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成了半个士兵吗?这项政策倒颇似府兵制。”

他那同伴思量了片刻后,也点了点头道:“府兵制的优点在于成本便宜,不需要特别供给士兵军饷,战时为兵,平时务农。一待有事很快便能集中起一支数目不菲的军队。但缺点却是士兵军事训练较少,加之平时很多时间在种地,故兵员作战素质较差。”

不过他说到这里就不敢再说了,再说就是对朝廷的制度不满了。虽然隋朝没有象后世的明清两朝那样,大兴文字狱,不准评议朝政,风气开放,但对于朝廷官员来说,总是诽谤朝政的书生自然是不大喜欢的。他二人初来乍到,自然也不想让这些言语传到当地官员耳中去。

只不过他们却不知道,这番言语早被一旁凝神倾听的宇文明听了个一清二楚。

宇文明暗叹,自己修炼的长生决当真作用不小,现在自己都进入神变中期了,隔着五六丈的窃窃私语都能听清楚,仿佛是长了一对顺风耳似的。

“夫君,你可是觉得那对书生有问题?”红袖瞥了一眼宇文明目光注视的两位书生道。

“问题可能倒是没有,应该是真的打算来辽东定居的百姓,不过我对他们比较感兴趣,回头麻烦你一下,把这两人的资料弄到手,然后拿给我看看!”宇文明微微一笑道。

隋朝的书生和武将之间,往往分别不太明显,大多能够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象长孙无忌、李世民、宇文明等人都是文才诗词及带兵打仗皆精通之人。

而这两名书生虽然不知是否懂兵法打仗,但从他们能对府兵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上,就能看出对军事有一定的研究。

此时的辽东城,只见城内商业比他离开之前已经繁荣了很多,龙门客栈、汇通钱庄、曹记当铺等知名商家的店铺都已经过来开了分号,就连听香水榭都过来开了分院,让宇文明不禁哑然失笑,想起了当年曾让自己无比同情和心动的吟菲。

宇文明走到自己府邸前,刚刚进入大门,却是一阵惊喜。只见门口站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