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政变24小时-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这支骑兵确实是自己平生遭遇的第一劲敌。
战场上的人喊马嘶弓角争鸣响彻云霄,颉利可汗等观战的突厥将领耳朵里几乎听不见别的声音。然而多年的马背生涯练就了突厥人的敏锐灵决,因此屈突通的骑兵一进入战场,几乎立时就被几双疑惑敏锐的眼睛盯住了。
眼睛望着南方那黑沉沉的茫茫原野,颉利可汗只觉得一阵阵心悸。他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没来由地突然之间望向那里,这一点从步将们那一双双与自己看向同一方向的眼睛就能证实。随着大地的震颤频率发生了一点不易察觉的微妙变化,漠北草原之王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
他猛地拔出了腰间的弯刀,怒吼道:“列阵——”
几乎就在他发出命令的同时,那一片幽暗当中突然亮起了数以万计的火把,在火光的映照下,那一匹匹毛色鲜亮体态膘壮的战驹,那一副副漆黑乌亮的战甲,那一柄柄长度一致轻重仿佛的马刀无不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光芒。
就在颉利可汗分辨出了这支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骑兵的建制时,几名突厥将领的尖叫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玄甲军,秦王真的来了……”
颉利可汗怒目扫视了众将一眼,待众人都不再说话,这才缓缓开口道:“阿史德乌没啜,你率我的中军两千勇士星夜向夏州方向进击,无论如何,务必为我军回师草原打开通道。”
阿史德乌没啜低头领命,用疑惑的眼神望了可汗一眼,却没有说话,拨转马头去了。
颉利可汗暗自叹了口气,他知道阿史德乌没啜在疑惑什么。夏州现在在任城王李道宗的手里,阿史德乌没啜在奇怪他为什么不往东南方向渡大河走兰州方向回草原,反而要走铁定有唐军驻守的夏州。然而颉利可汗心中清楚,李道宗手上兵力有限,他还要守灵州和怀远,夏州即使分兵过去也不会有多么难以通过,然而西进的话,那个吃掉了麻贺咄特勤的一千人马连块骨头都没吐的平阳君柴绍委实令他放心不下……
自从被李渊逐出天策府之后,杜如晦还是头一遭造访房玄龄的府第。两个人是老相识老搭档,见了面也不用寒暄客套,略略奉茶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房公,敕旨里只说不得再事秦王,另行委用,却不知朝廷打的究竟是什么主意?”杜如晦忧心忡忡地道。
房玄龄捻着胡须道:“前些日子,中书省的封德彝召见了我一次,似乎陛下看中了我这一手文墨,想调我出任中书舍人。我仔细想了想,杨恭仁迁中书令,中书侍郎之位虚悬了几个月了,封相的意思,无非是颜师古或者李百药二者居其一罢了,空出一个中书舍人的位置正好便宜我。哈哈,这可是多少寒门庶子多少年盼不来的清要之差呀!”
说罢,他饶有兴味地看了一眼杜如晦:“克明啊,你那边呢?有什么消息没有?”
杜如晦微微一笑:“惭愧,我这副贱骨头的身价似乎比之玄龄还要贵上一等了。东宫太子率更令王晊昨日晚间造访我府,称只要愚弟改换门庭效命储君,六月初明发上敕,我就是尚书省兵部侍郎了!”
房玄龄长叹一声,感慨道:“陛下虽说将我们逐出天策府,待你我却也着实不算薄了!想必府内其他人等,必无此等待遇了!”
说罢,他斜斜看了杜如晦一眼,却见杜如晦正两只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四目相对,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二人相交相知多年,就此也不再打趣。杜如晦叹道:“局面对秦王越来越不利,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
房玄龄垂下眼睑,释然道:“放心,殿下虽说现在诸多困扰,只要他能跳出三昧,把京城局面搅个翻天覆地还是不难的!”
杜如晦摇了摇头:“这些日子不在府中,什么情形都不知道,实是放心不下,一旦北面军情见了分晓,殿下的处境就更加危殆了!”
房玄龄手中把玩着纸扇道:“此刻大王心意未定,就算你我待在府里,也无甚用处。殿下若是不能彻底斩断父子兄弟的亲情羁绊,我们回去也不过多添两个枉死之人罢了!说到底,目前所有的事毕竟还是李家一姓的私事,我们两个外人干着急没有用。只有殿下心意笃定,此事才是社稷天下之事,才有我们置喙参谋的余地……”
杜如晦点了点头:“局势如此,玄龄还能处之泰然,愚弟自愧不如。不过即便大王心意定了,长安城内力量相差悬殊,如何才能翻转局面,如晦愚钝,苦思良久,也没有万全之策。”
房玄龄放下扇子,冷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下岂有什么真正的万全之策?若要万无一失,不如回去种地,谋国是察天意理阴阳的差事,天意阴阳何来万全之说?”
他顿了顿,说道:“秦王若能劈破旁门,便是天下共主。房某当年之所以追随殿下,就是认定他有胆识有胸襟有决断。如何翻转局面,是他的事情,我辈只需尽心辅佐全力参赞就是了。”
说罢,他伸手从袖中取出了几张白笺,递给杜如晦道:“看看吧,这是我刚刚写好的几道文书。”
杜如晦接过白笺,只扫了一眼题目,不禁唬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
房玄龄却不理会他,站起身负着手走到了屋檐下,淡淡说道:“大王若是能够定下心意,这几篇东西就是给房某招来灭族之祸亦无所惜,大王若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我便将这几篇东西付之一炬,而后归隐田园,终生不再出仕……”
玄奘西行
灵州大捷的讯息传到长安,已经是五月初八的事情了。倒不是李靖和屈突通有意拖延,峡口大战之后,二人率部日夜兼程追击颉利,在夏州附近与突厥后军又小战一场,斩首五百。但颉利可汗主力毕竟破隘北还。直到野狼坡之役六天以后,柴绍派来的信使才带来了西线未发现突厥主力渡河迹象的军报,至此李靖和屈突通才确认颉利已经北还,这方着手拟就报捷的奏表。捷报传到南省,裴萧两位宰相额手称庆,联袂至两仪殿奏告李渊。至此皇帝悬在北线的这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当即决定次日在太极殿设中朝以贺,敕令太子诸王公柱国及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参与不得缺席。
太极殿内装饰一新,李渊高居御座之上,笑吟吟地俯视群臣道:“你们都说说吧,此番灵州大捷,有功将士当如何嘉奖?”
裴寂是领班的宰相,见皇帝问话,当即出班奏道:“陛下,依李靖、屈突通联衔奏表所议,此役灵州都督任城王兵陈灵夏,截断北寇归路,论功为第一;霍国公平阳君秦州都督柴绍,全歼入寇秦州之敌,斩一特勤三俟利发,功次之;蒋国公兵部尚书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屈突通及时率师驰援,致使颉利败退,功再次之;永康县公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璐州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率部迟滞颉利军于灵州以南,功末之。”
李渊微微一笑:“若是真的按他们奏表上排出的这个次序封赏,朕岂不是真的老糊涂了?太子,你说说看!”
站在左首第一位的监国皇太子李建成出班奏道:“儿臣以为,李靖率军与颉利苦战一日夜,始获大胜,应为头功;屈突通率部及时赶赴战场,最终导致颉利北逃,功次之;霍国公率部全歼颉利偏师,又陈兵于大河之东使北寇不能西窜,功再次之;任城王守御北边,纵敌入寇,其后又不能阻敌北窜,无功有罪,应予惩处。”
李渊听得连连点头:“太子所陈,方是实在公允之言,中书省拟敕,李靖以功领南阳郡公,授尚书省兵部尚书,赏金百两,明光铠一副,回京就任;屈突通升任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赏金百两;柴绍尚食奉徼赏金五十;道宗嘛……算了,朕的侄子,守卫边疆的郡王,数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此番过就不罚了吧!”
说罢,他偏过头问站在右首第一位的秦王李世民道:“秦王以为呢?”
李世民缓步出班奏道:“论功赏爵,父皇处置至为妥当。不过儿臣以为,李靖遥领兵部尚书则可,回京就任似应暂缓!”
李渊本以为他要为任城王李道宗鸣述不平,却不料李世民只字未提此事,却提出这么一个不近情理的建议来,他皱起了眉头问道:“为何?”
李世民躬身答道:“颉利此来虽未竟功,然则国都以北道路郡县,其悉熟之,不出数月,其必倾巢南下,再犯边界,直取长安。李靖精于战阵熟知兵略,有他在灵怀原庆一带主持大局,或能为我朝集结兵马筹措缓急争得时机,待得北部边患消弭之际,再调其回京到省实任不迟。”
李渊目光忽转凌厉,语气冰冷地问道:“你说颉利数月之内必然再次南下,有何依据?”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答道:“父皇是知兵的,此番颉利南下,只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