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话的份量很重,是对李斯的致命一击。在赵高的威胁利诱下,李斯贪生怕死的思想被激活了,他想到扶苏称帝肯定重用蒙恬,因为他的法家治国思想和扶苏有明显不同,两人很可能会产生矛盾,而且扶苏和蒙恬又掌握军队,自己是个光杆司令,到那时,一旦被免职,被关起来,不仅无人解救,甚至真是连回乡养老都不可能了。





第61节:第七讲 助纣为虐(2)




再看赵高胡亥这一对师徒,李斯也得罪不起,赵高心狠手毒,胡亥对他言听计从,不跟随他们肯定是死路一条。



李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他前思后想,最后做出决定,跟赵高一起干,立胡亥,保富贵!



李斯道义的底线被撕破了,良心被抛弃了,不禁痛苦万分,《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他“仰天长叹,垂泪太息,”感叹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意思是:“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



这样,李斯在他的晚年,面对赵高恶势力,终于低下了头。他没有站稳立场,为了保性命,保富贵,他没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李斯为什么这样做?说到底,还是他的“仓鼠哲学”支配了他的行动。



关于“仓鼠哲学”,我们在第一讲已经说过。李斯羡慕粮仓的老鼠,鄙视厕所里的老鼠,他说 “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意思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大约从公元前247年到秦国,30多年来,的确为秦的强盛和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他的“仓鼠哲学”也一直支配自己的行动,就是像老鼠那样善于利用环境,善于钻营,以求自己的富贵荣华,为了这个目的,他陷害了老同学韩非;为取悦秦始皇,写了许多充满阿谀奉承之词的刻石;为迎合秦始皇,策划焚书。现在秦始皇没了,他又要和赵高合谋政变,以保身家性命! 想继续做粮仓的老鼠!



李斯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与他狭隘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赵高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李斯,一块石头落了地,便赶忙去见胡亥,胡亥问:“事情办得怎么样?”阴险的赵高故意装出一脸轻松的样子,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敢不服从命令呢!”







在赵高的策动下,李斯被迫参加了这个政变集团,开始了他人生最丑陋的一段行程。所谓沙丘之变,就是李斯、赵高、胡亥改变秦始皇的意愿,废扶苏,立胡亥为帝,进而由赵高、李斯把持秦朝大权。



他们怎样实施自己的计划呢?李斯在这一政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改遗诏。他们废弃原先秦始皇临终前写好的诏书,伪造了两份诏书。第一份是秦始皇给李斯的,让李斯宣布立胡亥为太子。



另一份是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诏书说:“现在你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可是你们却不能向前进军,军事上进展缓慢,而士兵伤亡很多,你们没有立下半点功劳不说,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我还听说扶苏因不能解职回咸阳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皇帝之子而不孝顺,令我愤怒,现命令赐剑自杀!”



诏书还说:“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能纠正他的错误,而且治军没有成绩。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这封诏书盖上皇帝的玉玺,封好后,让胡亥的门客赶快到上郡交给扶苏。上郡在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



这份诏书,通篇胡言,全无根据。



首先,扶苏是在坑儒之后到达蒙恬那里的,时间才两年,根本不是十几年。



第二,蒙恬戍边,功勋卓著。蒙恬的年龄与秦始皇差不多,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向北进发,打败了威胁秦政权的匈奴,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在这里设置了44个郡县。蒙恬还组织役夫、士兵修筑长城,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原来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城的基础上,修起一条绵延万余里的长城,创造了世界历史的一大奇迹。后来蒙恬继续率军向北推进。蒙恬戍边不是没有功劳,而是功勋卓著,闻名遐迩。



然而,李斯、赵高为了篡夺秦朝大权,不顾事实,颠倒黑白,大肆诬陷扶苏、蒙恬,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62节:第七讲 助纣为虐(3)




胡亥的门客到达蒙恬戍边的上郡后,蒙恬、扶苏都迎出接旨。使者打开诏书,宣读之后,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令蒙恬、扶苏万万想不到的是,秦始皇把他们戍边的功绩一笔抹杀,还说扶苏不孝,蒙恬不忠,竟然下令让他们自杀!这真是天大的冤屈!



扶苏听完诏书,自叹命苦,没怎么多想,哭哭啼啼回到内室就想自杀。蒙恬连忙追上,奋力阻止,大声喊道:“公子住手!扶苏不能轻生!”



扶苏拼命挣脱,拔刀就要自刎。蒙恬使劲按住他,对他说:“皇上在外,始终没有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他一宣布,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伪诈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明确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蒙恬毕竟是有丰富政治经验和军事经验的老将,他感到,秦始皇虽然有时候不讲道理,但对自己和儿子扶苏的基本看法还不至于太坏,让他和我一起率军戍边,说明还是信任他的。说不定还是有意让扶苏受到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呢!而自己一家从爷爷、父亲时起就任秦国大将,战功累累,对秦很忠诚;自己精心治军,全力戍边,没有过错。正常情况下,皇帝不可能轻易让扶苏、蒙恬自杀,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蹊跷事。蒙恬越想感到问题越多,他不肯死,想要问个究竟。



使者连连催促:“快动手!”扶苏信奉儒家思想,讲究孝道,他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说完,趁蒙恬不备,拔剑自杀而死。



蒙恬长叹一声,还是不肯自杀,使者命令手下人将蒙恬捆绑起来,交付法吏,关押在上郡一个叫阳周的地方。



可以设想一下,蒙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秦始皇已死,赵高已经篡权,李斯已经变节,形势已经逆转。如果他知道了真实情况,利用军队抗衡是完全可能的。



蒙恬不除,李斯、赵高等人心里不安,他们决定先除掉蒙恬的弟弟蒙毅;再收拾蒙恬。蒙毅是秦始皇的近臣,很受敬重,《史记》说他“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他曾任执法,有一次赵高犯罪,蒙恬曾判他死罪,后被秦始皇释放,从此赵高十分憎恨蒙毅。这次赵高协同李斯发动政变,掌权后,要乘机杀掉蒙氏兄弟。



于是他们先派人将蒙毅抓了起来,胡亥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蒙毅阻挠先皇帝立胡亥为太子,丞相李斯认为蒙毅最该族诛,我与心不忍,就对你赐死吧!



这里,胡亥搬出李斯,说明李斯与他们已成为一伙。而李斯是老臣,职位高,影响大,有李斯,赵高胡作非为就有了保护伞。



蒙毅不承认自己有罪,更不愿意轻易死去,反复表白自己冤枉,还是没有打动赵高、胡亥,终于被杀。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蒙毅死后,胡亥又派使者到关押蒙恬的阳周,逼蒙恬自杀。蒙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这样忠于秦王朝,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他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蒙恬又隐约感到,自己被杀,朝廷一定出了问题。他说:“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但是这个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谋乱之臣是谁呢?他不了解真相。蒙恬无可奈何地感叹道:“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