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历史和人们的愿望开了一个大玩笑。秦始皇当皇帝后,在朝廷上说一不二,无人抗拒,没想到他的最后一个愿望却落空了。



他将这封信封好后,交给中车府令赵高手里,由他派人送给扶苏,但是,信还没送走,秦始皇实在扛不住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北)病故!



秦始皇去世时年仅50岁。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儿时颠沛流离,跟着母亲东躲西藏,回到咸阳即王位后又被吕不韦掌控近10年,22岁亲政后,在李斯的帮助下,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成为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晚年,笃信神仙,渴望长生,想吃仙药,结果被方士骗得一塌糊涂,他气急败坏,心理变态,甚至连人都不见了,成了自我封闭的孤家寡人,一代英雄、明主,变得孤僻、专横,成为暴君,实在令人惋惜。



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只有丞相李斯、赵高、小儿子胡亥和五六个受宠的宦官知道,“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去世,太子又没有正式确立,担心贸然宣布会引起皇子的动乱,于是决定“秘之不发丧”。一切事情还按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办。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辒辌车中,让亲近的宦官继续陪乘,路上继续向秦始皇的车上送各种吃的东西,宛如没死一样。



辒辌车也叫温车,车身宽大豪华,可坐可卧,车上有帷幔,有窗子,可以根据气温开闭调节车内气温。《史记·齐世家》:“桓公之中钩(被管仲射带钩),佯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由于秦始皇死在途中,载尸而归,后来辒辌车被用作丧车。《汉书·霍光传》:“载光尸柩以韫琼车。”上世纪80年代在陕西秦陵附近出土了完整的铜车马,其中二号铜车有帷,有顶,顶微呈脊形,后有门,前边及左右有窗,考古工作者认为是辒辌车。(图片,秦铜车马)



虽然辒辌车既能保温又能通风,但当时天气炎热,秦始皇的尸体几天后也开始腐烂,臭不可闻。怎么办?李斯等人想了一个办法,立即派人到市场买了一石鲍鱼,放在秦始皇的车后面。鲍鱼味道鲜美,但未做成以前气味难闻,他们用鲍鱼遮掩秦始皇尸体的臭味,这叫做“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现在看,李斯以鲍鱼掩臭,作法实在拙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始皇出了问题但随行的官员竟然毫无察觉,每天“奏事如故”。这是怎么回事?



一是秦始皇出行保密措施严密,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二是自从卢生告诉秦始皇要见真人,得仙药,必须僻恶鬼,“恶鬼避,真人至。”秦始皇听信了这一套慌话,出入独来独往,甚至将通往咸阳周围270多座离宫全部用围墙和甬道封闭,只有他的车在里面行驶,少数几个亲信知道他的行踪,大臣根本见不到他,致使他已病故,人们仍蒙在鼓里,以为他每天还批阅奏章呢。



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是朝政最主要的掌门人,他焦急地盼望赶快回到咸阳,扶苏也赶回咸阳,他们一起料理秦始皇的后事,然后帮助扶苏即位。







李斯决定“秘不发丧”,不让人知道秦始皇已死,本意是怕出现政局动荡,出发点是不错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问题,但却在客观上造成了时间差,出现了政治上的真空,使赵高有机可乘。



赵高何许人也?



他本是赵国贵族的远亲,后来到秦国,其父因犯罪被判刑,。赵高兄弟几人,都被阉割而成为宦者,他的母亲也因犯法而被处以刑罚。





第58节:第六讲 沙丘政变(3)




不过,赵高精通刑狱法令,而且办事能力很强,秦王听说后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这是接近皇帝的官,负责王室的车马政令并保管皇帝的兵符、印玺。由于他精通律令,秦始皇让他担任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决断各种狱讼案件。有一次,赵高犯法,秦始皇把他交给蒙毅处理,蒙毅是戍边大将蒙恬的弟弟,在朝廷执法,刚正不阿,他按照法律,处以赵高死刑。不知什么原因,秦始皇又改变了主意,说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这件事的细节不得而知,估计赵高耍弄手腕,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通过这件事也使赵高开始憎恨蒙家兄弟。



赵高经历了这件事,行为有所收敛,竭力装出一付忠顺的样子,进一步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成为秦始皇身边重要的谋臣。同时又取得了胡亥的信任,《史纪》中好几处记载赵高和胡亥关系。如“赵高即私事公子胡亥”,“赵高得幸于公子胡亥”,胡亥则赞扬赵高,“以忠进得,以信守位,朕实贤之”。



赵高在上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在下取得了胡亥的赞扬,其位置是稳定的,但赵高是忠臣吗?不是,赵高在内心深处是怀着对秦的刻骨仇恨的,他“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他的目标是,复仇。取代秦政权,杀尽秦的子孙,使秦断子绝孙。然后窃取朝廷大权。他把这刻骨仇恨埋在心底,表面装出一付谦躬、顺从的模样,实际在窥测方向,寻找时机。当秦始皇在旅途中患病后,他认为复仇的时机到了,便开始了活动。



秦始皇之死与赵高有没有关系?有的学者通过对赵高性格的分析,认为不排除赵高谋杀秦始皇的可能。赵高对胡亥说过这样一句话:“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他会不会利用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对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结束生命?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赵高杀没杀秦始皇暂且放在一边,我们先看看秦始皇死后他是怎样活动的吧。



秦始皇一死,赵高感到自己独霸朝政的机会来了。他准备立胡亥为帝,也就是秦二世,他是胡亥的师傅,胡亥对他言听计从。立了胡亥,将来不满意再废掉他也不迟。总之,秦王朝的大权已经唾手可得了。



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呢?赵高要做三件事:



1、扣住秦始皇的遗诏,先不送给扶苏。



2、说服胡亥,让他和自己联手政变。



3、说服李斯,让他与自己合谋政变。



第一件事好办,他负责皇帝的符玺,信件由他收发。现在诏书在他手里,先扣住不发,等事成了再说。第二件事要做也不难。胡亥是他的学生,听老师的;赵高准备立他为帝,这么好的事胡亥不会不干。说服胡亥,赵高有把握。



于是他找胡亥,对他说:“现在皇帝驾崩了,他临死以前没有留下封诸子为王的诏书,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让他回咸阳主持丧事。等咱们回到咸阳,扶苏就赶到了,他主持完丧事后,就登位作皇帝,而你却惨了,连一寸的封地也没有,你该怎么办呢?”



这时胡亥的心态还比较正常,他知道自己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排行靠后,秦始皇虽然喜欢他,但按照继位传统,自己当皇帝根本不可能,于是说道:“这件事本来就是这样,我哥哥当皇帝没什么可商量的。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开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既然我父亲临终前没有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看来胡亥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昏君,这几句话说得都在理,皇家继位的规矩不能乱。赵高见胡亥嘴还挺硬,心里想:“好小子,一会儿我就叫你软!”



赵高说:“你的话虽然不错,但是当今天下的大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亼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滋味能一样吗!”赵高的意思很明显,目前,秦始皇死的消息谁都不知道,咱们正可利用这个空档上下其手,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





第59节:第六讲 沙丘政变(4)




听到这里,胡亥对赵高的意思有些明白了,不过他还有些不愿意,说道:



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意思是: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亼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从,我自身将会遭受祸殃,国家还会灭亡。



赵高听了,并不着急,继续开导胡亥。他说:“我听说过商汤伐夏桀、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