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云台-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虽好,不过终究没有皇家气派。
  
      而刘备在这里预先造宫殿,未尝不是为了将在许都城中的天子做准备。当然对于刘备的这番心思,大家也没有什么阻碍之意,不过这个时候做这些事情,也不能太过铺张,毕竟刘备势力还有限,即便是没有了战事的牵绊,荆州以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着力发展的政策,使得原本地位最为地下的商人们发挥出了无与伦比的能力,给刘备的这五个州都带来太多的钱赋税收。
  
      另外又有丝绸之路的恢复,也为雍州带来的大量的财富,不过这些收入,如今在除了维持日益增大的军备开支之外,还在新纳入手中的地盘上增设了许多的学堂,医舍,为民众而服务。
  
      当然这些还在其次,这几年来一直在恢复的郑国渠,虽然已经开始为雍州发挥了一定的灌溉能力,可是比较而言还有许多能够开发,还没有能够开发出来的地方;以及为了让五大州联系的更加紧密,这些年来却是道路开发的工作也在持续的进行之中。这些可都在消耗着刘备手中每年收获的大量钱粮。
  
      不过而今的长安城,却在这些辛苦的劳作之下,变得更加的富丽堂皇,而其中的几位首要人物,却都渐现了疲态,当然除了其中的邓瀚。
  
      毕竟关羽如今已经过了五十,徐庶却也快要五十了。而邓瀚不过二十五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而且这几年没有什么战事的情况下,刘备给邓瀚的职位便是雍州别驾,虽然关羽为雍州牧,徐庶为雍州刺史,然而两人一个管军事,一个要掌控全局,邓瀚却是不得不以别驾的身份,从事雍州的政事,不过虽然事情不少,毕竟邓瀚最会偷懒的名声如今在刘备的麾下却是已经无人不知。
  
      他毕竟虽然能够时时掌权,然而最不希望揽权,毕竟从后世而来,许多的管理上面的书籍,还有讲座之类的事情,他是见过太多的。
  
      且不说邓艾和周不疑这两个他身边的跟班,如今也都是十**岁完全能够排的上用场的有才之人,就说邓瀚到了长安之后,却是从天水给挖来了杨阜,尹奉、赵昂等一众人为他之辅,并且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将手上的大权下方,对几个雍州出身的人物自是完全信重,其中更是以杨阜为重。
  
      本来徐庶等人还担心邓瀚这又是想拉他入伙,只为了偷懒一些。毕竟先前的大家都没有听过杨阜等人的事情。
  
      不过,渐到后来,邓瀚每次有事只是过问一下大概情形,便交给杨阜去处理,居然是诸事咸宜。更因为杨阜等人都是雍州本地人,对于当地的情形更为熟悉,结合了荆州新政之法和雍州的实际情况结合之后,却是将雍州短时间内治理的竟然不下于汉中,虽然比不上有诸葛亮的荆州,然而却也相差不多。
  
      本来还有些差异的徐庶却是联想到他这位小师弟的过往轶事,便不再以之为异。毕竟如今的杨洋,李康,邓艾,王基,姜叙,王平等人已经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英才,如今在雍州再发掘出这么一个杨阜来,自是不足为怪了。
  
      就在邓瀚这般调教雍州之事的时候,他倒也公私兼顾,又给家里添了个儿子,自是让已经快要七岁了的邓乐儿很是高兴。
  
      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从许都方面却是传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
  
      那便是天子发疯了
  
      顾不得此时在家中娇妻佳儿,邓瀚却是不得不急忙的将手上的事情交托给杨阜,并让徐庶把关之后,离了雍州回襄阳议事。毕竟被刘备委以雍州从事之后,他身上的中司马府的司马之位却是依然保留着。
  
      而在邓瀚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从襄阳也一并传来了让他回襄阳的指示。
  
      一路上的邓瀚自是行色匆匆,从长安过子午谷,到汉中顺汉水而下襄阳。不过这一次跟在邓瀚身边的两个小子却都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摸样。
  
      “文直,看你那副样子,还真是好笑啊,这一路上都不知道你偷笑了多少次了,真是没见过世面,想你这样,照我看,你还是到了襄阳就先回府,不要跟着我们去许都了,免得丢了少爷的脸”邓艾却是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教训着周不疑。
  
      “切,士载,不要以为你跟着少爷跑了一趟凉州就变的有多了不起,若是当年是我跟着,定然能够给少爷更多的帮手此次要去许都,就是轮也该轮到我去,你这小子又掺和什么劲儿呢”周不疑很是不忿。
  
      对于如今的这两个都已经十七八岁的家伙,却还是如小时候一样的脾气,邓瀚却也觉得好笑,毕竟当两人在外面的时候,倒是从来没有什么斗嘴的情况发生,彼此间倒也能够配合默契,毕竟两人相处的那么久,两人对于对方的特点都很是熟知。
  
      邓艾在性格上稍有些稳重,自是机变不足,每有事情要办,他总是会在事发之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打探仔细,并做好很是完善的计划,然而到了时候便是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做事。
  
      而周不疑却是灵活机变远胜于邓艾,其心思机敏处便连杨修也很是叹服的,自有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故而两人一起做事却是总能完成的最好。不过一回到邓瀚身边两个人还都是以前的那副老样子,丝毫不觉得以如今他们的年纪如此作为,很有些撒娇的意味。
  
      如今的两个人都已经行了冠礼,有了自己的字。且说这两个人当时在长安行冠礼的时候,已经多时不问世事,只是在上庸山中潜心学问的水镜先生和庞德公,这两位老先生竟然亲自现身到长安为两人见证。
  
      虽说邓艾和周不疑两个人算作水镜门下第二代弟子中最先冠礼者,不过凭此倒也不能让两位老人亲自来长安见礼。
  
      就当众人还以为这是水镜先生偏爱邓瀚的缘故的时候,两位老人却是在长安城中很是游览了一番之后,便有飘然而去。
  
      邓瀚对于两位师傅这一行多少能够了解到他们的意图,毕竟长安乃是大汉的故都,而长安的兴衰荣辱就代表了前汉的盛衰,而今得见长安城从新开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又如何不让这两位当年见到汉末官场**,外戚横行,內宦为乱,皇权不振,朝纲沦丧,虽有清流一干忠义为国之士努力,却又有党锢之祸,实在是有些无力回天,不得不退隐山林,做那穷则独善其身的隐士。
  
      不过这样一来,并不代表两位老先生没有了那份为国之心,若非如此,何能有诸葛亮,庞统,徐庶,向朗,刘廙等人的出现。
  
      两位师尊之拳拳心意,或许就寄托在了他们当下的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了。
  
      至于对于邓艾和周不疑的字,却是两位老人早就为之安排好了。毕竟当年邓艾曾经跟着水镜先生在上庸学习过一段时间,至于周不疑,这位荆州神童,两位老人也是多有接触的,却是分别赐予了“士载”和“文直”的字。
  
      一为士载,一为文直,两个人倒算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当然这两人在邓瀚的身边这么久,当然并不会单单只为一样,尽管邓艾有些耿直,尽管周不疑多几分文弱,可是两个人可都算是文武双全之辈。
  
      本来此次离开长安的时候,邓瀚就对两个人说,不想带两个人去,毕竟邓瀚在那个时候,就有意要再入许都一探究竟,此行自然是有些凶险,人越多自然变回多生出几分变化。
  
      而且那时候邓艾还要跟在徐庶身边指挥那些修复郑国渠的民夫,好让他先行体会那种指挥大批人手时需要注重的药店。毕竟邓艾有心为将,而此时的将士们都在外面或巡视,或受关隘,让他这个时候就去,不说邓瀚有些不放心,邓艾也觉得自己历练不足。
  
      而此次修复郑国渠整掉的民夫,却是以军事化的管理为主,于这其中邓艾也能多少有些身在军中的体会不是。不过听到邓瀚又要出走,邓艾却是连忙将事情交托给了和他一起的王双,便向徐庶求托之后,回到府中,便要跟着邓瀚一行。
  
      至于周不疑,当时的他,却也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这几年的周不疑,不管是邓瀚在与不在,他都是在一心的读书,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