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三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辑本段中国史上四大名枪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著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期间120年,是冷兵器统治中国古代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军旅武艺与民间武艺自然结合,互补互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以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洪转、程冲斗、石电、吴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武术技击家和枪术家。他们独辟蹊径的武功技艺和大量武术名著,奠定了中国武术科学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良好基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武术文化的内涵。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这一时期的发展尤为突出,享誉武林的四大名枪: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吴家枪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确立的。
一、杨家枪
杨家枪,因舞时如梨花摇摆,故全名“杨家梨花枪”,又名梨花枪,在明代被誉为最上乘的枪法,古兵武《阵记》、《剑经》、《武编》、《纪效新书》等均有记载。大众关于杨家枪的印象,多数是来自杨家将,除此之外,还有《射雕英雄传》等小说。杨家枪被武林公认为第一名枪,传说始于宋代,但何人何时所创,均无定论,有待考证。一说为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妻子杨妙真所创,见于《宋史·李全专》。但是杨家枪是明清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枪术流派,确是有据可查。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俞大猷在《剑经》中也说“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吴殳在《手臂录》中进一步指出,“杨家枪,学之易,用之利,大有益于行阵”。从以上引证明显看出杨家枪早在明清两代就已享誉武林,受到尊崇。杨家枪能名垂古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较早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枪法理论和精妙实用的枪法体系。杨家枪的技击战术特点是以“快”为主,注重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出招时锐不可当、虚实相生,回撤时迅疾如风,稳重而大气。杨家枪有一绝,一旦得手之后便乘势一戳,敌人再无翻盘机会,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体现。相关记载如:“枪是伏腰锁,先扎手和脚。疾上又加疾,扎了还嫌迟。”(《纪效新书》),“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何良臣《阵纪》)。
二、少林枪法
少林寺在棍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各枪之精华,融会贯通,创出以枪为主,兼用棍法,枪棍合一,以力度见长的大封大劈和猛崩硬扎,刚柔兼施,风格独特的少林枪法。因少林枪法系统合理,精妙实用,理明法备,受到武林人士的珍视,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少林枪系主要由洪转梦绿堂枪法和程冲斗枪法组成。梦绿堂枪法是少林寺第一代枪法,它由少林寺武僧洪转大师所创。吴殳在《武僧录》中曰:“少林僧洪转,彼家堂头也,所著《梦绿堂枪书》有八母、六妙、五要、三奇之法。”他又曰:“八母本也,六妙用也,五要变也,三奇巧也。尽此诸法,枪可以贯诸艺矣。”程冲斗(1561?)曾在少林寺学艺达十年之久,先得高僧洪转、洪纪真传,后又得河南李克复枪技。程冲斗将二者融会贯通,对少林枪法进行改革,创造了新的少林枪法,风行海内,享有盛誉。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60岁的时候完成《耕余剩技》一书,这是继戚光《纪效新书》之后,又一部较为完备的武术专著,对后世的武术发展影响极大。然而程冲斗却被视为少林枪法的叛徒,原因就在他对于“崩枪法”的大力提倡。在现代武术中不论是规定枪术套路还是传统枪术流派,崩枪都是必备的枪法,然而在当时,程冲斗却因此遭到了非议。清代枪术家吴殳在《手臂录》中就提出“崩”是棍法而不是枪法,并因此否定了程冲斗的改革,还批评他“大误人矣”。
三、峨嵋枪法
峨眉二字,实在可以算是古代巴蜀的代称,峨眉武术,称其为“巴蜀武术”也不为过,当然,有的朋友要提出蜀山、青城等门派,不过那些门派主要见于武侠小说之中,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述。因为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关系,峨眉武术脱离不了与佛教思想艺术的联系,相比少林,峨眉枪法~功架优美、劲力饱满、步活身灵、枪路纵横、变化多端,所谓“枪似游龙扎一点,舞动生花妙无穷”,实在是优雅飘逸许多,这也符合大众心目中关于峨眉功夫的印象。峨嵋枪法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嵋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法,他曾经两年于秘室研习,始彻悟其枪理与精义,遂挟枪技游弋武林,无有比肩者,名重一时。普恩将其枪法传于徽州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二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法带回中原进行传播。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著成书,命名为《峨嵋枪法》,传于朱熊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朱熊占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峨嵋枪法并赠其书。吴殳于1678年将《峨嵋枪法》收入他的名著《手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峨眉枪法到了现代也大放异彩,四川武林人物李毅立、任刚、彭项等将其发扬光大,使各自所练枪术成为全国一流水平,屡屡在全国和亚州武术竞技中取得金牌。
四、吴家枪法
吴家枪的创始人为吴殳(1611~1695年),字修龄,号沧尘子,江苏太仓人士。他是明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更是继程冲斗之后,惟一留下大量著作的古代武术家。他的名著《手臂录》自1678年正式刊行以来,被历代武术界尊为“枪法大成”,列为典籍。它融经论谱诀于一体,图文并茂,理法技艺俱佳,是我们研究古代枪法和枪术发展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吴殳对于枪法的贡献在于他对步法的重视,《峨嵋枪法》提出“不言步法,不言立势”的观点,杨家枪也存在“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剑经》)的重大缺欠。试想,枪出去了,步子不跟上,这样的进攻有用么?因此,吴殳提出了“足不可松,其妙在于活,退则以长制短,进则以短制长”的观点。他把十五种步法列入枪法技术规范之中,从而丰富了枪法技术体系的内容,增强了枪法的技击威力和枪术的实用技击价值,突出了“以攻为主”武术技击思想。吴家枪是《手臂录》的核心。其他著名枪法如石、马、沙、杨、少林、峨嵋等都是为烘托吴家枪法而辑入。书中对各家枪法均详加诠解与辨析,一一讲明其优势异同。先从石家枪法入手,最后归之于峨嵋,系统而完整,多有独到见解,使人对古代枪法一览无余,开卷受益?吴家枪法是明清枪术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枪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后世枪术的发展与完善,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科技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
第二章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摔倒”
深谙官场规则的袁家闹不明白,连续两次帮助皇帝扳倒佞臣、权阉,怎么就不能让皇上龙颜大悦呢?
当婴儿袁绍正躺在襁褓里吃奶之时,东汉帝国正在被大将军梁冀拖向无底深渊。
梁冀执掌东汉帝国政权长达22年之久,却似乎没做过几件好事。史书给他加上了大量令人发指的罪状,例如谋杀君主、迫害异己、压榨百姓、贪污腐败、行为僭越等等,可谓罄竹难书。早在公元142年,侍御史张纲便对梁冀的统治作过著名的评论:“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其实,梁冀本人也许没有这么恶劣,但诚如孔子的爱徒子贡所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随着时光的流逝,梁冀的贪婪名声甚至不再限于中国,而是远播境外。到中国来的西域商人都知道,洛阳城里有这么一位人傻钱多的大将军,于是时不时给他带来一些稀奇而昂贵的商品,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火浣布”。所谓火浣布,就是一种用石棉纤维和亚麻混纺而成的布料,入火不燃。如果布脏了,点火一烧,就会变得干净,故名“火浣布”。此物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罗马人会织,用于制造防火服和灯罩。由于石棉纤维加工困难,混纺的技术要求又很高,即便在罗马原产地,火浣布的价格也很昂贵。经过丝绸之路上的重重关卡后,来到中国的罗马火浣布和远销罗马的中国丝绸一样,价格翻了数百倍,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