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乱-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恕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令那些地痞们大为满意,铁骑军的一条龙舟在校尉酆美带领下后来居上,居然超过了虎翼水军,率先冲断了横落在水面上的绸缎带子,一条船在金明池中心着圈子。


酆美得意地将脖子上的红巾扯了下来,指挥众军卒高声喊道:“愿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先后到达临水殿正面的各军龙舟一起高喊,旁边的御前班直宿卫同声附和,声音震天动地,喜得徽宗龙颜大悦,随着此次赛龙舟的侍卫亲军都虞侯祁青冬一声高喊道:“看赏!”


百名宫人将扎着红绸花的沉甸甸的当十铜钱丢落到金明池水里,引得诸军卒纷纷跳下龙舟打捞赏钱,得手后便将这成串的铜钱挂在脖子上,有的回到龙舟上休息,有的脖子上挂了好几串钱还在水中不住地打捞,甚至有军卒在水下相互搏斗起来,引得临水殿上的妃嫔公主们格格娇笑不已,这些深宫怨妇甚少见到如此精壮的男子,此刻趁着打赏的机会,一边将各种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银钱往水里扔,一边脸红红地看着那些只穿一条牛犊裤的精壮汉子在水里钻去钻来。


在金明池的另一畔,还有一堆妇人在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赛龙舟的诸军军卒,她们涂脂抹粉,仪态妖娆万方,远远望去,恍若神仙姐妹,只是周围有不少恶相恶声的汴京无赖在瞪着那些存心靠近的普通百姓,这些妇人便是汴京城中的名和歌女。


“红玉,那得手的壮汉军官,莫不就是你的相好么?”其中一名艳妆的女子打趣另一人道。那名唤作红玉的姑娘,皓齿咬着下唇,眼望着那金明池水中如生龙活虎般上下游动的精赤军官,脸上浮起一团红晕,“想不到,他居然这么壮硕。”她心道,看了看周围的无赖少年,眉间又飘起一丝愁绪。


整个汴京城,大多人都知道,酆美要迎娶的乃是童太尉府上的童若兰,而且似乎童太尉已经默许了这件事,虽然童若兰乃是一名嫁过人的妇人,可是却依旧得到了京城里满城官家子弟的热捧,要知道,攀上了童太尉这颗大树,那岂止是升官发财那么简单的事了?


酆美似是个死要钱的命,一口气不停歇的捞钱,脖子上满满挂了十几串铜钱和小金银锭子,几乎有几十斤重了,直到捞无可捞,方才回到龙舟上,满脸笑容地振臂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宋军中居然有如此勇猛之人,就连脸上一直带着不屑神的辽国使者耶律大石也赞道“吾观遍南北豪杰,此乃真英雄也!”他身后的羊舌子脸色一动,看起来颇有些不服。耶律大石注意到这手下表,却只微微一笑,并不说破。


皇帝徽宗最喜欢这样的憨直军将,又喜他的勇力,传谕再赏他绢帛两百匹,又回头对负责赛龙舟的祁青冬嘱咐道,如此勇将,定要好生看待,祁青冬唯唯点头称是。


“陛下,既然水师可用,臣请打造大船出海,访求海外诸国,接引万国使者来朝。”丞相蔡京趁机顺水推舟道,辽国和西夏国几乎是默契地掌握了西方诸国前来朝贡的陆路通道,本朝初年曾经来朝的吐蕃、于阗、疏勒、高昌、黑衣大食等国甚至早已被西夏国所灭。如今前来汴京来朝贡的藩属,大大不如前朝,而且大都从海路上来。


兵部尚书安惇与蔡京早有默契,闻言亦跪地秉道:“蔡相所言甚是,微臣愿率舟出海,布国威于四方!”


安惇自恃对当今皇上有拥立的大功,担任兵部尚书这样的要职,却总被清流中人所不齿,只因为安惇是蔡京这样的权相一手提拔起来的,正因如此,安惇对于立下不世奇功的期盼格外迫切。率海船接引远国使者来朝恰恰是这样一件大事,容不得他人反对。听那些走海路的使者说,海外尚有无数的国度,贪慕中国繁华,只要稍稍晓之以理,之以利,便可以重现番邦使者纷至沓来的朝贡的盛世景象。


“陛下,此乃误国之议,万万不可!”御史中丞王黼见皇帝对蔡京和安惇的提议有所意动,当即出列阻止道。


见王黼劝谏,蔡京的面色波澜不惊,安惇眼中的厉色微现。王黼却依然大声道:“陛下,造大船出海所用不菲,除了博得虚名之外,于国无益,此一不可。海外番邦众多,其中颇有窥伺中土繁华,心怀不轨之国,苦于不熟悉中原的民和道路而不能为祸,此番接引使者入朝,犹如引狼入室,臣恐今后东南沿海将无宁日,此二不可。本朝与外海诸国素有贸易往来,双方以物易物早有定例,朝廷陡然赏赐诸国,必致东南商民无以为生,乃夺民之利,以肥外人,东南州县财赋将为之耗损,此三不可。”


王黼说完之后,犹自立在殿中,双目直视天颜,仿佛皇帝不驳回蔡京与安惇的提议,他就绝不回列,甚至要以死相谏的气势。百官和亲贵原本有些赞同派船出海以怀远国的,听了他这三不可之说,不少面色都凝重起来。财赋乃是大宋朝廷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造船出海,连同赏赐海外诸国,可是所费不菲的,如果再致使东南糜烂,只博得一个虚名,那确实是划不来的买卖。


礼部尚书强渊明却在一帮测测地道:“王家乃是福建路有名的海商,反对官家派船出海赏赐藩国,接引使者,口中所说的夺民之利,只怕是夺了王家这类海商之利吧!”


本书幻侠小说网首发


383。   第三百七一章 册封(上)


“你?”王黼被他一刺,心中大怒,愤然斥道:“佞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天下人都和你一般污浊不堪吗?”二人竟然在临水殿中争执起来,反而将提议造船出海的蔡京和安惇撂到一边。


直到皇帝徽宗微微地“哼”了一声,两人这才自觉失礼,静了下来,犹自瞪着对方。


此时殿中静成一片,众臣僚都在等待徽宗圣裁独断。


徽宗微微眯起眼睛,打量着面前的重臣。他心中清楚,蔡京只是擅权而已,而安惇虽然看似威武,却仅仅只是兵部尚书,并不能真正的掌兵,自己伸掌能让他二人位高权重,反掌能让他二人永不超生。礼部尚书强渊明虽然有时相助蔡京,但并非只是朝堂援手,二人貌合神离,并非朋党。王黼虽然有些讨厌,然而,国有明君方有直臣嘛,唐太宗尚且容得下魏征。


皇帝徽宗生来才华高绝,又有父皇打下厚实的太平盛世底子,颇有经略幽燕,甚至收取关中之心,又爱奢靡治宫室,饶是大宋如此富庶,每年所受各种赋税上亿,各种钱粮支用起来,也是有所不足。适才王黼所说的其他都没有触动他,唯有令东南财赋耗损一事,令他对造船出海赏赐诸国颇有些疑虑起来。


外面诸军与百姓的欢呼声却突然高涨起来。欢呼声打破了徽宗的沉思,他抬头往外一望,三千铁骑正列队从临水殿前经过,这支骑兵全都是玄衣黑甲,胯下河西的高头大马,人人手中擎着杆大枪,经过临水殿时,将大枪斜向上举,枪头白缨晃动,甚是整齐。三千骑兵前面正中是一员银盔银甲的武将,三十七八左右,满脸胡须,面色冷峻,他亦和身后的士卒一样斜举着丈八大枪,身后的亲兵则奋力的举起一杆青色的旌旗,上书一个大大的“杨”字。


“这是世镇太原的杨侯世子,杨彦卿。”蔡京见官家沉吟不语,又抬头观看阅军,心知官家不欲在此时对派船队出海赏赐接引藩国一事作出决断,便知机地介绍起陆续经过临水殿的宿卫兵马来。


大宋号称八十万军,除了驻守京师之外,又分别建立了河北、河东、西京三大行营。河东行营兵力十五万,扼守辽夏宋之间的要冲之地,河北行营兵力二十万防备契丹南下,西京行营拥兵十五万,防备西夏军自函谷关东出袭取中原。这三大行营各有世袭的将门,其中河东行营遍布着世代联姻的杨家与折家的亲信。当初这两家对于赵光义登基有拥立的大功,得到了世镇河东的地位,虽然河东行营的军队和别的军一样轮流入汴京宿卫,但却一直在出身于折家和杨家的将领统帅之下,枢密院也曾安排过别的将领到河东系的军中任要职,不是被排挤,就是死在与辽国、夏国的边境摩擦当中,朝廷也渐渐认可了这一格局。虽然兵部和枢密院对河东行营颇有微词,但力保一方太平的河东行营在大宋百姓中的口碑却是最好的,尤其是杨家军,被誉为大宋第一的强兵。


徽宗面色颇为复杂地接受着参加校阅的宿卫兵马的欢呼,他忽然转头对陪侍在后的郓王赵楷道:“杞儿,今年多大了?朕记得,还没有册立正妃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