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绝对很邪乎-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掉郭太后之后,宣宗开始实施仁政,主要是对贪官污吏行仁,举凡贪官伤害或是杀害了老百姓者,均可大赦。朝臣为此和宣宗吵得不亦乐乎,可是宣宗反问朝臣:难道实施仁政不好吗?不实施仁政,难道还实施恶政吗?

朝臣不敢要求宣宗实施恶政,只好任由他大赦贪官。

按说宣宗这么个恶搞法,理应是昏君百分百。可是人家运气好,恰好河湟地区吐蕃大乱,遂有沙州人张义潮率江湖黑道兄弟喧闹于州门,好一阵大砍大杀,直杀得吐蕃人落荒而走,张义潮随后上表称臣。于是河湟之地尽归大唐。这项功劳尽管跟宣宗没半点关系,但毕竟是在宣宗领导下取得的,所以呢,顺理成章,他就获得了宣宗这么个荣誉称号。

史书上说,宣宗对上一任皇帝武宗深恶痛绝。凡是武宗支持的,宣宗必然要反对;反是武宗反对的,宣宗必然要支持。武宗让僧尼下岗,宣宗则繁荣寺庙,武宗大战太监,宣宗则支持太监,武宗打击藩镇,宣宗则任藩镇削弱大唐——只有一桩事,宣宗和武宗取得了共识。

啥事呢?

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严格说来,宣宗是在最后才和武宗达成共识的。最初,宣宗对武宗这个行为同样是切齿痛恨,并将炼丹术士赵归真乱棍打死。可等到宣宗把他该报的仇全都报了,该杀的人全都杀了之后,坐下来一寻思,人生好无聊啊,干点啥呢?要不弄点丹药,长生不老吧。

于是宣宗就蹲在原来武宗炼丹的小屋子里,满地寻找铅汞朱砂,往嘴里塞。谁劝也劝不住,没过多久,吃得宣宗后背上起了一个巨大的疙瘩。这疙瘩太大了,躺下硌得慌,趴着压得慌,连硌带压,宣宗就这样辞别人世了,时年五十岁。

4。懿宗李漼的个人简历

宣宗之所以成为宣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死得比较早。在他死后,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浙东人裘甫不和谐,大闹群体事件;二是南诏国邦交出了麻烦,导致了庞勋事件的发生。前一件倒还罢了,关键是后一件。史学家欧阳修就坚定不移地认为,第二件事等于是直接宣告了大唐帝国的完蛋命运。

这两桩事,无巧不巧,全都被懿宗李漼这个倒霉蛋碰上了。

然则懿宗李漼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以别人都碰不到的怪事,偏偏都让他撞上?

要想弄清楚这件事,我们就必须先从他的个人简历说起:

大唐第十八任皇帝懿宗李漼个人档案:

姓名:李漼

曾用名:李温

出生:太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833年

籍贯:长安藩邸

属相:牛

卒年: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享年四十一岁

死因:

特长:酒宴游乐

社会关系:

父亲:宣宗李忱

母亲:晁氏

妻子:王氏

儿子:八子

女儿:八女

心路历程:

0岁:出生

3岁:甘露事件发生,以宦官仇士良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成功粉碎了文宗李昂的政治阴谋

8岁:文宗李昂郁闷而死,武宗李炎继位

13岁:会昌法难,武宗灭法

14岁:武宗李炎卒,父亲李忱以皇太叔名义继位,是为宣宗

14岁:被封为郓王

27岁:父亲宣宗死,遗命立三弟李滋为帝。并将李滋委托给没有军权的太监王归长、马公儒。此二人就商议如何解决掉掌握了军权的王宗实,于是假传圣旨,命王宗实去淮南镇做监军。王宗实正要起行,身边的人提醒他:为什么不借辞行之机,去瞧瞧皇上呢?于是王宗实入宫一看,发现宣宗已死。大骂王归长、马公儒假传圣旨,王归长与马公儒有口难辩,眼睁睁地看着愤怒的王宗实立了宣宗的长子李温。改名李漼,是为懿宗

28岁:浙东裘甫大闹群体事件,率领三十二万人,分三十二队,攻陷象山,儒家子王式不举烽火,将其殄灭

29岁:南诏大搞分裂主义,悍然南独,建大理国

30岁:武宁兵不听调遣,杀逐官长,观察使王式率兵围之,屠千人

31岁:南诏独立分子攻入安南

36岁:远征军讨伐大理国,要求轮休,朝廷说:不要问你休息了没有,要问你为什么还没有为国家牺牲?于是将士皆反,推判官庞勋为主,转战千里,祸乱天下

36岁:在懿宗皇帝的亲切关怀和过问下,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问世

37岁:歼灭了庞勋匪帮。时河南大旱,民诉于观察使崔荛。崔荛指庭树曰:树上这不是有叶子吗?说什么旱?纯粹是胡说八道……于是群众大搞群体事件,崔荛潜逃,路上遇到百姓,要求饮水,百姓以尿灌之

38岁:大理国侵略军攻打成都,未克,成都保卫战胜利闭幕

38岁:最宠爱的同昌公主出嫁刚刚两年,死了。懿宗痛于心,杀御医二十余人,尽捕其家属三百余人。宰相刘瞻劝架,贬宰相刘瞻为司户。

41岁:水银为池,金玉为树,驱师万众,京师皆动,大唐帝国喜迎佛骨舍利入京。懿宗皇帝发表讲话说:佛骨是个好东西,可以保佑我多活几年……言未讫,卒。于是史家评曰:佛骨才入于应门,龙遁已泣于苍野。意思是说:佛骨来了,你死翘翘了……

从这份简历上,我们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从这时候开始,大唐帝国开始进入了一个理性阶段,特点就是藩镇在长期的消磨之中销声匿迹了。但与此同时,大唐帝国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他们仍然停留在旧有的习惯思维之中,没有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结果捅出了大娄子。

这种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何以大唐帝国没有能够跟上形势的变化呢?

这跟懿宗李漼的个人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

5。学者贼寇是兄弟

我们应该还记得,在前面提到敬宗皇帝时,曾经遭遇到过两次群众闹事。最搞笑的是第二次,染工张韶率了手下兄弟强闯银台门,硬是冲到龙椅上吃了顿工作餐。这件事情之所以充满了滑稽的色彩,是因为张韶的思维与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件事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的人们,对问鼎皇权考虑得少,行事冲动之余,难免会闹出笑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权的威势越来越弱,到了懿宗李漼的时代,敢于问鼎皇权的,已经大有人在,人数多了,难免就会有几个人碰对了路子。

而人民群众之所以敢于思考这个问题,同懿宗李漼登基的法统性不足有莫大的关系。实际上,对周围人充满了仇恨的宣宗皇帝,最喜欢的是三儿子李滋,并委托宦官并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并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人,让他们扶立老三李滋登基。

如此说来,王归长这几个人就是历史上最常见的托孤之臣了。大凡托孤,总是要找最有实力最有势力的,否则这孤也托不住啊。

然而在宣宗这里恰恰相反,王归长他们非但没有实力,没有势力,甚至连影响力也没有。

那么宣宗为啥要找这几个人呢?

这是因为,宣宗是个仇恨型人格的人,对事对人都充满了怨恨,因为他是在极端不公平的环境中长大,屈辱与怨怼已经腐蚀了他的全部身心。举凡仇恨型人格的人,做事的时候都喜欢跟正常的规律扭着劲来。表现在宣宗这里,就是越没有势力的大臣他越是要托孤,越有势力的人,他越是不理你。

这个有势力却被宣宗排斥在托孤之外的,就是左神策军中尉王宗实了。王归长他们获得了托孤任命,发现头一桩麻烦就是得支开王宗实,于是就忽悠王宗实去淮南监军。王宗实心眼也实在,接到命令就准备出发,却被他的副使拦住了。

副使说:皇上病了这么久,你只隔着门问候皇帝,面也不曾见过一次,现在突然让你出外监军,这到底是真还是假啊。

要弄清楚真假,那就得去宫里看看了。

王宗实回宫一看,啊,宣宗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这下子王宗实火大了,拔刀就要杀王归长等人,吓得王归长急忙跪地求饶,为了保命,还被迫承认是自己假传圣旨——结果好端端的事情被宣宗的仇恨型人格给弄砸了。

既然现在王宗实发现了错误,那就要纠正过来。于是王宗实废除了宣宗家老三接班的权力,改由宣宗最讨厌的大儿子出任。这个大儿子,就是懿宗李漼了。

那么懿宗李漼,又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呢?

宣宗登基的时候,已经三十七岁了,原本是毫无指望的事情,却最终成为了皇帝。所以宣宗最讨厌别人说他没有能力,力图要证明自己本事超强。而暗示他缺乏能力的借口,莫过于劝他立太子。所以大臣们劝说一次,宣宗就对大儿子生出几分厌恶,再劝说,宣宗已经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